【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中柔性交流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迅速发展,随着负荷不断增长、网架结构日益复杂、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潮流分布不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机电振荡等问题往往相互交织,给电网运行控制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输电走廊的饱和以及电网公司的商业化操作,依靠建设新的输电线路来增加输电容量将会越来越困难。用户负荷的不断增长需要潮流控制手段提高现有的功率输送能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间复杂的功率交换需要频繁的潮流控制。线间潮流控制器,又称IPFC(InterlinePowerFlowController)是一种柔性交流输电装置,它可以控制多条传输线的功率,平衡多条线路之间的有功和无功潮流,通过有功功率的平衡疏通减少过负荷线路的负担,提高多条线路的整体输电能力,增加系统在动态扰动下的整体补偿效果,IPFC为变电站多线路的潮流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控制模式。目前针对线间潮流控制器研究的较多的是针对两条单回输电线路间控 ...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所述多组多回线路输电通道的组数和回数均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设组数为N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包括N组串联补偿装置,每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其中一组线路输电通道;/n每组串联补偿装置包括串联变压器、旁路开关和一个电压源换流器,串联变压器的数量和对应的输电通道中线路的回数相同,旁路开关的数量不少于对应的输电通道中线路的回数;其中:每个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分别串联接入该组输电通道的各回线路,每个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均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所有串联变压器的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分相并联连接,再与本组串联补偿装置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所述多组多回线路输电通道的组数和回数均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设组数为N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包括N组串联补偿装置,每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其中一组线路输电通道;
每组串联补偿装置包括串联变压器、旁路开关和一个电压源换流器,串联变压器的数量和对应的输电通道中线路的回数相同,旁路开关的数量不少于对应的输电通道中线路的回数;其中:每个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分别串联接入该组输电通道的各回线路,每个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均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所有串联变压器的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分相并联连接,再与本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分相连接;
所述N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直流侧并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组多回线路输电通道的结构为两组多回线路输电通道时,所述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包括两组串联补偿装置;
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串联联接变压器的数量与第一组多回线路的数量相等,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旁路开关的数量不少于第一组多回线路的数量;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串联联接变压器的数量与第二组多回线路的数量相等,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旁路开关的数量不少于第二组多回线路的数量;
每组串联补偿装置的所有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分别串联接入本组输电通道的多回线路,所有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均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所有串联变压器的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分相并联连接,再与本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分相连接;
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和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并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路输电通道结构为两组双回线路输电通道时,所述功率转移装置包括两组串联补偿装置,每一组串联补偿装置均包括两台串联变压器、至少两台旁路开关和一个电压源换流器;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第一组双回线路输电通道,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接入第二组双回线路输电通道;
每组串联补偿装置的两台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的两端分别串联接入本组输电通道的双回线路,两台串联变压器的第一侧绕组均与至少一个旁路开关并联连接;所述两台串联变压器的第二侧绕组的三相出线分相并联连接,再与本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交流侧分相连接;
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和第二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侧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有三个相单元,每个相单元包括两个分支单元,每个分支单元由N1个半桥子模块单元和N2个全桥子模块单元串联构成,N1和N2均为自然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子模块单元的数量N2小于半桥子模块单元的数量N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组多回线路的线路间功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串联补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有三个相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磊,董云龙,张宝顺,黄如海,邱德锋,鲁江,姜崇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