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灭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003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座灭弧结构,是在插孔的下方布置有插套,插套能够与插头的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所述插套还电连接有延伸片;在每个插套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滑块,每个滑块能够与插片的宽度方向通过斜面发生干涉而移动;每个滑块连接有一个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的下端能够移动,每个插套所对应的两个金属弹片中,其中一个金属弹片称为取电弹片,另一个能够与所述插套的延伸片导电抵接而称为送电弹片;正极插孔下方的取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下方的送电弹片导电连接,正极插孔中的送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中的取电弹片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可显著消除或减小插头插拔时产生的电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灭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结构,特别涉及插座灭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插座,普遍没有灭弧结构,当插头的插片插入插座中形成电回路的瞬间,会有电弧产生,在拔出插头断开电回路的瞬间,也有电弧产生,因此存在安全隐患。而现有直流电插座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直流电插座相比于交流电插座(相同电压下比较),电弧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在进行插接时,需要先将插座的电源开关断开,然后插入插头,再将插座的电源开关打开。直流电插座需要断开电源才能够进行插座插拔,在使用方便性上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制约了直流电插座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灭弧结构,避免或者减小电弧的产生,提高安全性与方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灭弧结构,插座上还设有成对的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供插头的两个插片插入进行取电,在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下方各设有一个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正极插孔以及负极插孔的下方各布置一个插套,所述插套能够与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所述插套还电连接有一个延伸片;在每个插套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能够与插片的宽度方向通过斜面发生干涉,使所述滑块向远离插片的方向移动;每个滑块连接有一个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的下端能够移动,每个插套所对应的两个金属弹片中,其中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电源端子导电抵接而称为取电弹片,另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所述插套的延伸片导电抵接而称为送电弹片;正极插孔下方的取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下方的送电弹片导电连接,正极插孔中的送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中的取电弹片导电连接。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插套具有呈相对弹性捏合的电夹,所述电夹能够与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延伸片由所述电夹上一体延伸而形成。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取电弹片的下端设有弹片触点,所述电源端子上相应地设有电源触点。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送电弹片的下端设有弹片触点,所述延伸片上相应地设有插套触点。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斜面形成在所述滑块靠近插片的宽度方向一侧或者,所述斜面形成在所述插片的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在所述插片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在所述滑块上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所述斜面。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正极插孔下方的取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下方的送电弹片通过上端的连接片构成一体结构,正极插孔中的送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中的取电弹片通过上端的另一连接片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插座是交流电插座。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中:所述插座是直流电插座。本技术使用时,当插头的插片与插套接触上,插套不带电,因而不产生电弧,插头继续插入,使取电弹片与电源端子形成电连接,送电弹片与插套形成电连接,将电路接通,此时插头与插套已经密切接触,不产生电弧;当插头从插套上拔出时,也是先将电路断开,再将插头的插片与插套脱离接触,也不会产生电弧;如此,提高插座产品(特别是直流电插座)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是插片插入插套之前、之后的滑块动作示意图;图4是两个插片插入后形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连接片仅为示意性质);图5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对滑块与一个插套的配合安装示意图;图8是插片插入插套形成电连接的示意图(与图2的观察方向互为垂直)。附图标记说明:上壳1;中壳2;下壳3;电源端子4;电源触点41;正极插孔5;负极插孔6;插套7;电夹71;延伸片72;插套触点721;滑块8;斜面81;插片9;金属弹片10;取电弹片101;送电弹片102;连接片103;弹片触点10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是具有本技术提供的插座灭弧结构的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包括由上壳1、中壳2、下壳3组成的壳体结构,以构成插座的结构主体,壳体内设有正极、负极电源端子4,壳体上设有成对的正极插孔5与负极插孔6,供插头的两个插片9插入进行取电;在正极插孔5以及负极插孔6的下方各布置一个插套7(可参考图6),每个插套7具有相对弹性捏合的电夹71,所述电夹71能够与插片9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套7还一体连接有一个延伸片72,延伸片72上形成有插套触点721;在每个插套7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滑块8,每个所述滑块8的上方具有一个斜面81,所述斜面81能够与插片9的宽度方向发生干涉,在插片9完全插入插套7之前,插片9的下端与所述斜面81发生干涉,能够使所述滑块8相对于壳体向远离插片9的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将斜面设置在插片9上,或者在插片9以及滑块8上均设置所述斜面,在此不予赘述);每个滑块8连接有一个金属弹片10,每个插套7所对应的两个金属弹片10中,其中一个金属弹片10的下端能够与电源端子4导电抵接而称为取电弹片101,另一个金属弹片10的下端能够与所述插套7的插套触点721导电抵接而称为送电弹片102,而且,如图1、图4所示,正极插孔5对应的取电弹片101与负极插孔6对应的送电弹片102通过上端的连接片103构成一体结构,正极插孔5对应的送电弹片102与负极插孔6对应的取电弹片101通过上端的另一连接片103构成一体结构;其中,如图2-图4所示,在金属弹片10下端设有弹片触点104,以利于其与电源端子4上的电源触点41以及延伸片72上的插套触点721形成导电抵接。本技术通过如此设置:当插片9进入插座之前,如图2所示,各金属弹片10的弹片触点104常态下与电源端子4上的电源触点41以及延伸片72上的插套触点721都呈分离状态,各插套7均不带电;此时,若有儿童手持金属棒捅入正极插孔5或负极插孔6,均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有很高的安全性;当插头的两个插片9插入插座时,插片9与插套7发生接触,但由于插头不带电,因此不会产生电弧,插片9继续往下插入插座,插片9的宽度两侧与滑块8的斜面81发生干涉,使滑块8带动金属弹片10发生变形,金属弹片10下端的弹片触点104与电源端子4上的电源触点41以及延伸片72上的插套触点721形成导电抵接,此时电路开始导通,但是,由于此时插片9业已与插头发生接触,不会产生电弧;退一步说,即使有电弧产生,由于一对正极、负极电源端子4之间形成有六处电接触位置,六处电接触位置基本在同一时间形成电连接,可使电弧分散,显著减小电弧;当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时,受金属弹片1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金属弹片10下端的弹片触点104与电源端子4上的电源触点41以及延伸片72上的插套触点721先行分离,滑块8复位,使各插套7不再带电,再使插头的插片9与不带电的插套7完全分离,也不会有电弧产生,或者说显著减小电弧产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灭弧结构,插座上还设有成对的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供插头的两个插片插入进行取电,在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下方各设有一个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n在正极插孔以及负极插孔的下方各布置一个插套,所述插套能够与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所述插套还电连接有一个延伸片;/n在每个插套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能够与插片的宽度方向通过斜面发生干涉,使所述滑块向远离插片的方向移动;/n每个滑块连接有一个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的下端能够移动,每个插套所对应的两个金属弹片中,其中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电源端子导电抵接而称为取电弹片,另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所述插套的延伸片导电抵接而称为送电弹片;/n正极插孔下方的取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下方的送电弹片导电连接,正极插孔中的送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中的取电弹片导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灭弧结构,插座上还设有成对的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供插头的两个插片插入进行取电,在正极插孔与负极插孔下方各设有一个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正极插孔以及负极插孔的下方各布置一个插套,所述插套能够与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所述插套还电连接有一个延伸片;
在每个插套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能够与插片的宽度方向通过斜面发生干涉,使所述滑块向远离插片的方向移动;
每个滑块连接有一个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的下端能够移动,每个插套所对应的两个金属弹片中,其中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电源端子导电抵接而称为取电弹片,另一个金属弹片的下端在移动后能够与所述插套的延伸片导电抵接而称为送电弹片;
正极插孔下方的取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下方的送电弹片导电连接,正极插孔中的送电弹片与负极插孔中的取电弹片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具有呈相对弹性捏合的电夹,所述电夹能够与插片的厚度两侧接触而形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由所述电夹上一体延伸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华陈彬蔡苏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