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89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包括发射器、接收装置、报警主机以及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所述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都固定设置有两个镜面,所述两个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接收装置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接收装置以及反射装置通过支架与安装基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基座,所述连接机构为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旋钮一、旋钮二、连接块一以及连接块二,旋钮一与上平行板侧端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设置在外侧,本装置能够增大报警探测区域,同时各器件还能进行升降以及角度调节,使得所述各器件达到最佳聚焦瞄准位置,在支架上的升降机构以及角度调整装置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响应不受欢迎的物质散发的报警器,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
技术介绍
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内设置有报警中继器与报警控制器,红外光可燃气体探测器是基于可燃气体对红外光有选择性吸收这一原理而设计的,吸收关系遵循朗泊-比耳光学定律。当被监视区域内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被可燃气体吸收,使达到接收端的相关红外光强度减弱,当红外光强度衰减到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动作阈值时,接收器输出报警信息传输给报警主机内的报警中继器,并把报警中继器的报警输出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达到报警的目的。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是一种适用于大空间、大面积新型可燃气体报警器,适用于石油管道系统、油罐区以及大型油库、石油液化气站、采油平台等场所的大面积泄漏可燃气体的探测,调整调节支架,使发射器、接收器处于同一轴线上,由于矿井下安装基面不平,结构空间不规则,红外光因某种原因被遮挡,使得报警器探测的区域发生变化,无法达到最佳的探测预警效果,同时也给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最适配作业角度带来巨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最佳聚焦瞄准位置的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包括发射器、接收装置、报警主机以及反射装置,所述报警主机与接收装置适配电性连接,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所述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都固定设置有两个镜面,所述两个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接收装置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接收器,其中一个接收器与发射器上的一个发射点在对应轴线上,发射器另一个发射点所形成的水平光路上设置有反射镜二,所述反射镜二的正下方平行设置有反射镜一。作为优选,所述发射器、接收装置以及反射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支架7上,所述应支架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基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杆一、杆二、滑扣、上平行板、下平行板以及滑槽,所述基座通过连接机构与上平行板固定连接,基座分别与各器件的安装座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下平行板通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安装基面上,上下平行板两侧面设置有两组杆一、杆二且两侧面都设置有滑槽,所述杆一和杆二中间呈交叉铰接连接,杆一一端与上平行板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下平行板滑槽内的滑扣铰接,杆二一端与下平行板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上平行板滑槽内的滑扣铰接,安装接收装置的支架上还固定设置有报警主机,所述报警主机与上平行板上端面的若干螺纹孔B通过螺栓件配合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机构为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旋钮一、旋钮二、连接块一以及连接块二,旋钮一与上平行板侧端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设置在外侧,转动轴穿设固定在连接块一的下端,所述连接块一设置在上平行板的凹槽内,旋钮二与轴一固定连接,所述轴一穿过连接块一且与连接块二下端穿设固定,所述连接块二的下端与连接块一插设连接,基座与连接块二上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各器件的安装座,发射器的后端面设置有若干螺纹孔A,接收装置后端面安设固定有固定块一,反射镜一两个镜面四十五度夹角异侧水平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二,反射镜二两个镜面四十五度夹角同侧水平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装置能够增大报警探测区域,具体通过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的共同作用,同时本装置上的各器件还能进行升降以及角度调节,使得所述各器件达到最佳聚焦瞄准位置,具体由设置在支架上的升降机构以及角度调整装置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调节支架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调节支架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反射镜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实施例的反射镜二结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发射器,11-螺纹孔A,2-接收装置,21-接收器,22-固定块一,3-反射镜一,31-固定块二,4-反射镜二,41-固定块三,5-红外光,6-固定座,7-支架,71-基座,72-报警主机,8-升降机构,81-杆一,82-杆二,83-滑扣,84-上平行板,841-螺纹孔B,85-下平行板,86-滑槽,9-角度调节装置,91-旋钮一,92-旋钮二,93-轴一,94-连接块一,95-连接块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包括发射器1、接收装置2、报警主机72以及反射装置,所述报警主机72与接收装置2适配电性连接,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都固定设置有两个镜面,所述两个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接收装置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接收器21,其中一个接收器21与发射器1上的一个发射点在对应轴线上,发射器1另一个发射点所形成的水平光路上设置有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二4的正下方平行设置有反射镜一3,工作时发射器1上的两个发射点水平发出的红外光5,一束由对应轴线上的接收器21接收,另一束红外光5经过反射镜二4的镜面一竖直向下进入反射镜一3的镜面一,再经由反射镜一3的镜面一反射后水平进入反射镜一3的镜面二,经过反射镜一3的镜面二反射后光路呈竖直向上进入反射镜二4的镜面二,最后反射光路呈水平进入接收器21,当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被可燃气体吸收时,使达到接收端的红外光5强度减弱,红外光5强度衰减到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动作阈值时,接收器21输出报警信息传输给报警主机72内的报警中继器,并把报警中继器的报警输出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达到报警的目的,光路经过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使得反射镜二4所在区域也能被探测到,在使用相同数量的接收器21和发射器1的情况下,使得探测区域增大,同时红外光5因不明原因被遮挡的风险能够有效的规避。所述发射器1、接收装置2以及反射装置通过支架7与安装基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包括升降机构8以及基座71,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杆一81、杆二82、滑扣83、上平行板84、下平行板85以及滑槽86,所述基座71通过连接机构与上平行板84固定连接,基座71分别与各器件的安装座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下平行板85通过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安装基面上,上下平行板85两侧面设置有两组杆一81、杆二82且两侧面都设置有滑槽86,所述杆一81和杆二82中间呈交叉铰接连接,杆一81一端与上平行板84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下平行板85滑槽86内的滑扣83铰接,杆二82一端与下平行板85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上平行板84滑槽86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1)、接收装置(2)、报警主机(72)以及反射装置,所述报警主机(72)与接收装置(2)适配电性连接,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都固定设置有两个镜面,所述两个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接收装置(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接收器(21),其中一个接收器(21)与发射器(1)上的一个发射点在对应轴线上,发射器(1)另一个发射点所形成的水平光路上设置有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二(4)的正下方平行设置有反射镜一(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1)、接收装置(2)、报警主机(72)以及反射装置,所述报警主机(72)与接收装置(2)适配电性连接,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一(3)和反射镜二(4)都固定设置有两个镜面,所述两个镜面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接收装置(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接收器(21),其中一个接收器(21)与发射器(1)上的一个发射点在对应轴线上,发射器(1)另一个发射点所形成的水平光路上设置有反射镜二(4),所述反射镜二(4)的正下方平行设置有反射镜一(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可燃气体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1)、接收装置(2)以及反射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支架(7)上,所述应支架(7)与安装基面固定连接,所述应支架(7)包括升降机构(8)以及基座(71),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杆一(81)、杆二(82)、滑扣(83)、上平行板(84)、下平行板(85)以及滑槽(86),所述基座(71)通过连接机构与上平行板(84)固定连接,基座(71)分别与各器件的安装座对应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下平行板(85)通过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安装基面上,上下平行板(85)两侧面设置有两组杆一(81)、杆二(82)且两侧面都设置有滑槽(86),所述杆一(81)和杆二(82)中间呈交叉铰接连接,杆一(81)一端与上平行板(84)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瑜刘引涛刘晓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