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66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壳体、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换热芯体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换热管与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配合。本申请的换热器通过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第一壁及第二壁配合作用,能够使换热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使换热管与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壳体的装配较为可靠,能够减小换热器装配的误差,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于冷媒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也可用于冷媒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相关技术中,在换热器钎焊前,换热管与壳体之间贴合设置,换热管能够在壳体内活动,钎焊时换热管的位置可能会存在偏差,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所影响,专利技术人认为集流管的结构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对换热管限位的换热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及壳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部、第二端口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和所述第二端口部的主体部,所述第一端口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二端口部连接于第二集流件,所述主体部容纳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的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换热芯体(3)及壳体(4);/n所述换热芯体(3)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31),所述换热管(31)包括第一端口部(311)、第二端口部(312)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所述第二端口部(312)的主体部(313),所述第一端口部(311)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所述第二端口部(312)连接于第二集流件(2),所述主体部(313)容纳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所述换热管(3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31)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31)的主体部(313)包括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换热芯体(3)及壳体(4);
所述换热芯体(3)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31),所述换热管(31)包括第一端口部(311)、第二端口部(312)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所述第二端口部(312)的主体部(313),所述第一端口部(311)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所述第二端口部(312)连接于第二集流件(2),所述主体部(313)容纳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所述换热管(3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31)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31)的主体部(3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31)和第二端部(3132);
所述壳体(4)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的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1)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42)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设置,所述第二开口(42)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4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设置,所述壳体(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43)和第二壁(44),所述换热管(3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之间;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配合的第一限位部(8),所述第一限位部(8)与所述第一壁(43)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8)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81),所述第一端部(313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8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8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配合的第二限位部(9),所述第二限位部(9)与所述第二壁(44)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9)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第二凸起(91),所述第二端部(313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91)之间,所述第二凸起(9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8)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连接于所述第二壁(44)或者与第二限位部(9)配合;或者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壁(43)或者与第一限位部(8)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主体部(313)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81)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91)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4)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
所述第二端口部(312)和主体部(313)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8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9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4)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包括多个沿换热管(3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时江董军启董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