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73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和输入管,所述换热器外壳两端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或出口包括置于同一横截面上小于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均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固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表面,所述分布器的内侧开设有分布容腔,并且分布器开设有总进口,所述分布容腔的内部与多个所述分流口的内部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在原有的换热器上进行改良,把单一的流体进出端口改为分布器,分布器上有一定量的分流口,改良后的换热器,把热交换率提高了45%,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的作用的换热冷却,正常的换热器是标准的两层,一个换热管,一个壳程,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换热管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在换热器的两端接有两个进出管道,分别作为流体的进口与出口,换热器中流体的相对流向一般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顺流时,入口处两流体的温差最大,并沿传热表面逐渐减小,至出口处温差为最小,逆流时,沿传热表面两流体的温差分布较均匀。根据图4可以看出,从单一端口流入流体时,有可能会出现流体在通过单一方向流入时,接近端口位置附近的空隙,需要在流体流入后,慢慢填充满整个壳程的时候,最后才把端口附近的空隙填充满,以达到整个换热管被壳程流体包裹的目的,然后进行换热冷却。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壳程流体受热不均的情况出现,降低了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解决了单一入口填充速度缓慢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两端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进口及出口;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均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输入管;输出管;所述进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固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表面,所述分布器的内侧开设有分布容腔,所述分布容腔将多个所述分流口全覆盖,所述分布器开设有总进口,所述输入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总进口固接,并与所述分布容腔贯通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所述分布容腔将多个所述分流口全覆盖,所述分布器开设有总出口,所述输出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总出口固接,并与所述分布容腔贯通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固接装置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分布器的外侧,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所述输出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分布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固定于所述分布器上;并且定位架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定位架的内侧通过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为弧形板,所述定位架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相适配。有益效果:该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通过在原有的换热器上进行改良,把单一的流体进口、出口改为分布器覆盖的多个的分流口,而且分流口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使用时流体从输入管进入分布容腔后,以相同的速度及压强进入各个分流口,从换热器外壳的半圆圆弧面向另一半的圆弧面扩散,使流体扩散均匀。改良后的换热器,把热交换率提高了45%,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定位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的换热器单孔进口的流体流入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外壳、11、分流口,2-换热管、3-输入管、4-分布器、41、分布容腔,42、总进口,43、安装槽,5-连接板、6-定位组件、61、定位架,62、定位板,63、定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1,换热器外壳1两端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进口及出口;换热管2,换热管2均匀设置于换热器外壳1内;输入管3;输出管;进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换热器外壳1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11;分布器4,分布器4固接于换热器外壳1的表面,分布器4的内侧开设有分布容腔41,分布容腔41将多个分流口11全覆盖,分布器4开设有总进口42,输入管3通过固接装置与总进口42固接,并与分布容腔41贯通相通。固接装置包括安装槽43,安装槽43开设于分布器4的外侧,安装槽4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右侧与输入管3的左端固定连接,分布器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组件6。定位组件6包括定位架61,定位架61固定于分布器4上;并且定位架61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滑槽,定位架61的内侧通过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2,定位板62为弧形板,定位架61上设置有定位螺栓63,定位螺栓63与定位板62之间相适配。工作时,流体从输入管3进入分布容腔41后,以相同的速度及压强进入各个分流口11,从换热器外壳的半圆圆弧面向另一半的圆弧面扩散,使流体扩散均匀。改良后的换热器,把热交换率提高了45%,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率。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与进口相类似,出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换热器外壳1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11,分布容腔41将多个分流口11全覆盖,分布器4开设有总出口,输出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总出口固接,并与分布容腔41贯通相通。固接装置包括安装槽43,安装槽43开设于分布器4的外侧,安装槽4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左侧与输出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分布器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组件6。请参阅图2,还包括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开设于所述分布器4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分布容腔41的外侧,所述安装槽4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与所述输入管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分布器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组件6。安装槽43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密封槽的结构,并且环形密封槽分布在总进口42的外侧,连接板5与安装槽4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环形密封槽之间相适配,并且密封圈采用隔热材料制备,方便对安装槽43与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和密封。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定位架61,所述定位架61固定于所述分布器4上;并且定位架61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定位架61的内侧通过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2,所述定位板62为弧形板,所述定位架61上设置有定位螺栓63,所述定位螺栓63与所述定位板62之间相适配。使用时:当对连接板5进行安装时,优先将两侧的定位板62向远离安装槽43的一侧移动,将连接板5安插在对应的安装槽43的内部,当连接板5完全安装在安装槽43的内部后,调节定位板62至连接板5的上方,并且通过旋紧定位螺栓63,使得定位螺栓63紧密的抵触定位板62,从而将定位板62稳定的固定在连接板5的顶部。通过在分布器4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槽43与连接板5的结构,并且安装槽43与连接板5之间设置有隔热的密封圈的结构,保障连接后的密封性和使用的稳定性,当连接板5安装在安装槽43的内部后,通过两侧的定位组件6方便对连接板5的限位和固定,从而保障连接板5与安装槽43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同时方便对连接板5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包括:/n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两端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进口及出口;/n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均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n输入管;/n输出管;/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进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n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固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表面,所述分布器的内侧开设有分布容腔,所述分布容腔将多个所述分流口全覆盖,所述分布器开设有总进口,所述输入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总进口固接,并与所述分布容腔贯通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包括:
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两端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进口及出口;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均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
输入管;
输出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
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固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表面,所述分布器的内侧开设有分布容腔,所述分布容腔将多个所述分流口全覆盖,所述分布器开设有总进口,所述输入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总进口固接,并与所述分布容腔贯通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包括分布在同一横截面上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半圆的圆弧面上的多个分流口,所述分布容腔将多个所述分流口全覆盖,所述分布器开设有总出口,所述输出管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总出口固接,并与所述分布容腔贯通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新会嘉利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