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6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该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包括:炉体、第一储水箱、以及第二储水箱;所述炉体的侧壁和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储水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水腔均连通;其中,位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炉体侧壁上的储水腔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储水腔,可以对炉体进行降温;通过设置的第一储水箱,可以对储水腔进行供水;通过设置的第二储水箱,可以收集储水腔内升温后的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石墨电极生产
,尤其涉及到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碳素行业属于基础材料产业,其实质是通过对石化和煤化工行业中废渣原料的深加工,实现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如非晶碳、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石墨稀等的循环利用,基于碳素材料各项性能的独特性及无可替代的优势性,工业碳素制品使用范围已遍及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能源、军事、核工业、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及其他尖端领域,作为碳素行业的主导产品,石墨电极是高能效产品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电机焙烧生产过程中,已完成焙烧的炉室,需要经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自然冷却的速度不可控制,现有的炉冷却装置都是在自然冷却至一定的温度,不会再产生裂纹的时候采用强制冷却,提高电机焙烧炉的利用率,减少炉室数,节省投资,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炉冷却装置大多采用风冷,由于风向不易控制,这样会导致焙烧产品的表面冷却效果不均,导致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炉冷却装置大多采用风冷,由于风向不易控制,这样会导致焙烧产品的表面冷却效果不均,导致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该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包括:炉体、第一储水箱、以及第二储水箱;所述炉体的侧壁和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储水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水腔均连通;其中,位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炉体侧壁上的储水腔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第三输水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底板内固定连接有蛇形管,且所述蛇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优选的,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与所述降温箱的底板固定连接的多个制冷片、以及与所述降温箱固定连接输气管;其中,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蛇形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降温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输气管固定连接;且所述降温箱的侧壁还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储水腔,可以对炉体进行降温;通过设置的第一储水箱,可以对储水腔进行供水;通过设置的第二储水箱,可以收集储水腔内升温后的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首先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用于对完成焙烧的炉室进行快速降温;而目前市场上的炉冷却装置大多采用风冷,由于风向不易控制,这样会导致焙烧产品的表面冷却效果不均,导致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影响产品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进行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该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包括炉体1,该炉体1为现有技术常用的石墨电极生产用炉;该炉体1内开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储水腔2;还包括第一储水箱5和第二储水箱8。在使用本申请技术时,可通过第一储水箱5向储水腔2内充入冷却水,从而对炉体1进行降温;当储水腔2充满后,多余的水可流入第二储水箱8内进行冷却,从而使冷却水循环使用。本申请技术在具体设置时可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炉体1的侧壁和底板内均开设有储水腔2,且没两个相邻的储水腔2之间相互连通,位于底板上的储水腔2连通有进水管3,该进水管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1,位于侧壁上的储水腔2的上端分别连通有出水管4;继续参考图1,第一储水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6,该第一水泵6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7,该第一输水管7远离第一水泵6的一端与进水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对炉体1进行降温时,首先将第一电磁阀11打开,然后启动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将第一储水箱5内的冷却水泵入到第一输水管7内,最后通过进水管3进入到储水腔2内,冷却水会慢慢的在储水腔2内由下向上堆积,从而充分的对炉体1进行冷却。继续参考图1,第二储水箱8位于第一储水箱5的上方,且每根出水管4均通过第二输水管9与第二储水箱8相连通,且第二储水箱8通过第三输水管10与第一储水箱5相连通,且第三输水管10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2。当储水腔2内的冷却水慢慢堆积至出水管4处时,上部的冷却水由于与炉体1进行换热,所以上部的冷却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会通过出水管4和第二输水管9进入到第二储水箱8内;进入第二储水箱8内的冷却水在自然降温或在降温装置的作用下降至一定温度后,将第二电磁阀12打开,第二储水箱8内降温后的冷却水会通过第三输水管10进入到第一储水箱5内,从而可以使冷却水循环使用。其中,降温装置在具体设置时可参考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可知,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储水箱8底板内的蛇形管13;降温装置还包括降温箱14,该降温箱14的底板固定连接有多个制冷片15,且每个制冷片15的冷端位于降温箱14内,每个制冷片15的热端位于降温箱14外;降温箱14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8,降温箱14的另一侧壁还固定连接有气泵17,该气泵17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6,且输气管16远离气泵17的一端与蛇形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第二储水箱8内的冷却水降温时,可将制冷片15通电,从而对降温箱14内的空气进行降温,然后启动气泵17,气泵17将降温箱14内降温后的空气抽入到输气管16内,最后降温后的空气会进入到蛇形管13内,从而对第二储水箱8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同时第三输水管10和第二储水箱8相连接的位置应位于蛇形管13之间。本申请技术中的用电部件均应设置有控制自身的控制开关,且每个用电部件均应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能够对生产石墨电极的炉体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循环使用冷却水,尽量节约水资源。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第一储水箱、以及第二储水箱;/n所述炉体的侧壁和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储水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水腔均连通;其中,位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炉体侧壁上的储水腔连通有出水管;/n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n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第一储水箱、以及第二储水箱;
所述炉体的侧壁和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储水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水腔均连通;其中,位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位于所述炉体侧壁上的储水腔连通有出水管;
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
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承强
申请(专利权)人:葫芦岛市宏峰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