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0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包括多个逐级串联连接的加热模块,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全封闭流体胆和若干电加热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内部设置若干负压真空腔,所述电加热体设置在所述负压真空腔内,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为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后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与前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实现逐级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环保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冬季存在采暖需求的地域中,传统采暖或加热方式多为煤、天然气燃烧为热源使用,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生产激增,采用“煤改电”以电力为供热方式提供热源,可以消化多余电能,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为了让“煤改电”政策落地,不仅大力补贴设备,而且用电也补贴。煤改电项目主要涉及的是农村及城市周边乡镇,每家每户的入户线路最大负荷也就是6Kw,大面积推广会涉及电力增容,老旧线路改造。当前电采暖或加热源设备,由于加热原件的电热转换效率普遍过低和结构设计的缺陷,无论是电阻式加热或电磁式加热,本身设计功率都不会低于8Kw/100㎡,较之前居民燃煤取暖供热费用还是过高。因此,研究一种高效率、低耗能的电加热装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实现逐级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包括多个逐级串联连接的加热模块,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全封闭流体胆和若干电加热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内部设置若干负压真空腔,所述电加热体设置在所述负压真空腔内,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为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后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与前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可选的,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第一连通管相互连通。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流体胆上设置有抽负压预设管,所述抽负压预设管贯穿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连通。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电加热体从所述第二连通管穿出,并通过机械密封件进行密封固定。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电加热体贯穿所述负压真空腔,所述电加热体的两端通过机械密封件与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流体通道内壁及所述负压真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导热涂层。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材质为金属、碳化硅或石墨烯。可选的,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绝缘隔热层。可选的,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为4个。可选的,所述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第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最后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通过散热装置、循环装置与进水管道相连通。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第一,采用多个加热模块逐级串联连接的模式,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突破采暖面积的局限性,可因采暖面积的变化随意增加或减少模块数量,安装方便快捷,同时能够实现流体的逐级升温加热,从而大大提高加热效率;第二,全封闭流体胆内设置有若干负压真空腔,并在负压真空腔内设置电加热体,实现多组电加热体的同时加热,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第三,负压真空腔,借助负压真空的特性,有助于热辐射的传导,避免了热对流造成的热量损耗(约占总热能的10%),整体热效率转化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由于真空内没有氧气,全封闭内胆及电加热体不易氧化腐蚀,从而大大提高了加热体的使用寿命;第四,全封闭流体胆的内壁及负压真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导热涂层,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绝缘隔热层,进一步提高了加热和保温效果,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加热模块的A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流体进口;2、流体出口;3、循环泵;4、全封闭流体胆;5、负压真空腔;6、电加热体;7、流体通道;8、抽负压预设管;9、第一连通管;10、机械密封件;11、第二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实现逐级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包括多个逐级串联连接的加热模块,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全封闭流体胆4和若干电加热体6,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内部设置若干负压真空腔5,所述电加热体6设置在所述负压真空腔5内,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5之间为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7;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后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与前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5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第一连通管9相互连通。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上设置有抽负压预设管8,所述抽负压预设管8贯穿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5连通。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5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1,所述电加热体从所述第二连通管11穿出,并通过机械密封件10进行密封固定。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1,所述电加热体6贯穿所述负压真空腔5,所述电加热体6的两端通过机械密封件10与所述全封闭流体胆4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内壁及所述负压真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导热涂层。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材质为金属、碳化硅或石墨烯。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绝缘隔热层。所述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第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最后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通过散热装置、循环装置与进水管道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为4个;4个加热模块通过管道串联连通,所述循环装置为循环泵3;冷流体通过循环泵3从第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进入,依次通过第一加热模块、第二加热模块、第三加热模块和第四加热模块,从最后一个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流出,流经外部的散热装置后,重新进入第一加热模块1的流体进口,往复循环;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5内的电加热体6通电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逐级串联连接的加热模块,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全封闭流体胆和若干电加热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内部设置若干负压真空腔,所述电加热体设置在所述负压真空腔内,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为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后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与前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逐级串联连接的加热模块,每个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全封闭流体胆和若干电加热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内部设置若干负压真空腔,所述电加热体设置在所述负压真空腔内,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为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后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进口与前一全封闭流体胆的流体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负压真空腔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第一连通管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流体胆上设置有抽负压预设管,所述抽负压预设管贯穿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体、逐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流体胆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真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电加热体从所述第二连通管穿出,并通过机械密封件进行密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体、逐级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桂有
申请(专利权)人:黄骅市铭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