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43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包括气嘴组件、鼓膜组件以及电机组件,气嘴组件包括螺钉、上盖、伞形与下盖,上盖与下盖由超声波熔接在一起,伞形设于上盖与下盖之间;鼓膜组件由气囊、气囊底座、摆臂以及转轴组成,气囊嵌套安装与气囊底座中,且气囊底座与下盖卡和安装,位于气囊底座下方设有摇臂,摇臂通过设于内部的转轴连接;电机组件由钢珠、偏心轮、螺钉、固定座、密封环以及电机构成,钢珠位于偏心轮开设的圆柱形孔洞底部,且摇臂固定于孔洞内部与钢珠连接,固定座固定安装于下盖下方且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上,固定座中部开设有孔洞,电机轴体部分穿过孔洞,且偏心轮与电机轴体部分固定连接,密封环设于电机与固定座相接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真空泵普遍的体积较大,导致了无法满足市面上对一些便携小型仪器和产品的需求,且同体积泵负压较低,往往只有-50kPa以下,无法满足大负压需求,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用户体检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包括气嘴组件、鼓膜组件以及电机组件,所述气嘴组件包括螺钉、上盖、伞形与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由超声波熔接在一起,所述伞形设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所述鼓膜组件由气囊、气囊底座、摆臂以及转轴组成,所述气囊嵌套安装与所述气囊底座中,且气囊底座与所述下盖卡和安装,位于气囊底座下方设有摇臂,所述摇臂通过设于内部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由钢珠、偏心轮、螺钉、固定座、密封环以及电机构成,所述钢珠位于所述偏心轮开设的圆柱形孔洞底部,且摇臂固定与所述孔洞内部与钢珠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下方且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上,固定座中部开设有孔洞,所述电机轴体部分穿过孔洞,且偏心轮与电机轴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设于电机与固定座相接部分。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上盖第一型腔以及上盖第二型腔,所述固定座与下盖之间形成固定座型腔,所述气囊与气囊底座中部形成气囊型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盖上呈圆周分布有数个孔洞,所述伞形卡和安装与所述孔洞中。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偏心轮连接摆臂的孔洞与连接电机轴承的孔洞呈15°-30°夹角。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与气囊底座间设有气囊阀片。在上述方案中,位于所述下盖上设有避空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电机的转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斜角度转轴成锥型转动,推动摆臂有角度的上下摆动,摆臂推动橡胶塔形上下往复运动;橡胶塔形向下拉动产生真空腔,从而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气口通过上盖顶部进气孔,由摆臂上端气孔,吸入橡胶塔形向上推动,橡胶塔形的体积减小,产生气压,气流通过单向阀,并从上盖顶部出气口排出,具体通过在所述偏心轮斜孔角度增大,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斜角度转轴成锥型转动,推动摆臂的上下摆动,提高了摆臂的上下摆动幅度,同时在下盖中做了避空,提高了真空泵的压缩比,进而增大了真空泵的负压,同时还不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型真空泵的进气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的出气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的偏心轮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下盖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包括气嘴组件100、鼓膜组件200以及电机组件300,气嘴组件100包括螺钉1、上盖2、伞形3与下盖4,上盖2与下盖4由超声波熔接在一起,伞形3设于上盖2与下盖4之间;鼓膜组件200由气囊5、气囊底座6、摆臂7以及转轴8组成,气囊5嵌套安装与气囊底座6中,且气囊底座6与下盖4卡和安装,位于气囊底座6下方设有摇臂7,摇臂7通过设于内部的转轴8连接;电机组件300由钢珠9、偏心轮10、螺钉11、固定座12、密封环13以及电机14构成,钢珠9位于偏心轮10开设的圆柱形孔洞底部,且摇臂7固定于孔洞内部与钢珠9连接,固定座12固定安装于下盖4下方且固定座12通过螺钉11固定于电机14上,固定座12中部开设有孔洞,电机14轴体部分穿过孔洞,且偏心轮10与电机14轴体部分固定连接,密封环13设于电机14与固定座12相接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与下盖4之间形成上盖第一型腔1111以及上盖第二型腔4444,固定座12与下盖4之间形成固定座型腔2222,气囊5与气囊底座6中部形成气囊型腔3333。在本实施例中,下盖4上呈圆周分布有数个孔洞,伞形3卡和安装与孔洞中。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轮10连接摆臂7的孔洞与连接电机14轴承的孔洞呈15°-3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气囊5与气囊底座6间设有气囊阀片501。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下盖4上设有避空槽401。工作原理:通过电机14的转轴,带动偏心轮10转动,偏心轮10斜角度转轴8成锥型转动,推动摆臂有角度的上下摆动,摆臂推动气囊5上下往复运动;气囊5向下拉动产生真空腔,从而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流通过上盖2顶部进气孔201,往下流入上盖第一型腔1111,再流入固定座型腔2222,由摆臂7上端气孔通过气囊阀片501吸入气囊型腔3333,气囊5向上推动,气囊腔4444的体积减小,产生气压,气流通过伞形3流入上第二型腔4444,并从上盖2顶部出气口排出。当偏心轮10斜孔由左边转动到最右边10A时,带动转轴摆动到最右边8A位置,摆臂7随着转轴8摆动到最低位8A,这个过程中,气囊型腔3333增大,固定座型腔2222减小,由于压力差,气囊型腔产生负压,气囊阀片501打开,伞形伞边301关闭,气体从上盖进气口201往下流入到第一型腔1111,再往下流入固定座第二型腔2222,再由摆臂小孔通过阀片流入到气囊型腔3333;吸气过程完成。当偏心轮10斜孔由右边转动到最左边10B时,偏心轮带动转轴摆动到最左边8B位置,摆臂7随着转轴8转动摆动到最高位8B位置,气囊型腔3333减小,固定座型腔2222增大,由于压力差,气囊型腔产生正压,气囊阀片501关闭,伞形伞边301打开,气体从气囊型腔3333由下盖小孔往上通过伞形3流入到上盖第二型腔4444,再通过上盖气道由出气孔201流出,完成出气过程,由此完成整个吸气过程其中伞形3和气囊阀片501皆为单向止回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倒流。优选的两个料件皆为橡胶材质,可以产生形变和保证气密性。如图2至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包括气嘴组件、鼓膜组件以及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组件包括螺钉、上盖、伞形与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由超声波熔接在一起,所述伞形设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所述鼓膜组件由气囊、气囊底座、摆臂以及转轴组成,所述气囊嵌套安装于所述气囊底座中,且气囊底座与所述下盖卡和安装,位于气囊底座下方设有摇臂,所述摇臂通过设于内部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由钢珠、偏心轮、螺钉、固定座、密封环以及电机构成,所述钢珠位于所述偏心轮开设的圆柱形孔洞底部,且摇臂固定于所述孔洞内部与钢珠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下方且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上,固定座中部开设有孔洞,所述电机轴体部分穿过孔洞,且偏心轮与电机轴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设于电机与固定座相接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负压的微型真空泵,包括气嘴组件、鼓膜组件以及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组件包括螺钉、上盖、伞形与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由超声波熔接在一起,所述伞形设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所述鼓膜组件由气囊、气囊底座、摆臂以及转轴组成,所述气囊嵌套安装于所述气囊底座中,且气囊底座与所述下盖卡和安装,位于气囊底座下方设有摇臂,所述摇臂通过设于内部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由钢珠、偏心轮、螺钉、固定座、密封环以及电机构成,所述钢珠位于所述偏心轮开设的圆柱形孔洞底部,且摇臂固定于所述孔洞内部与钢珠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下方且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上,固定座中部开设有孔洞,所述电机轴体部分穿过孔洞,且偏心轮与电机轴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设于电机与固定座相接部分。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标胜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璟博方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