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小型汽轮机,汽轮机整机结构中已经包括汽轮机底架部套,使得除转子之外的汽轮机其他结构具备整机发货运输能力。汽轮机整机中的转子是一个部套,包括主轴,主轴上套有从机头到机尾径向直径逐渐增大的叶轮,转子主轴两端放置在前、后轴承座中的轴瓦上。汽轮机转子在车间装配完成后,主轴两端是放置在前、后轴承座中的轴瓦上的,并且叶轮外直径顶部和汽缸内其它部套零件之间的间隙在1mm左右。如果不固定转子,在运输过程中轴瓦和转子端部之间极易磨损,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受路面及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极易使转子产生轴向或者径向晃动,以及转子整体的突跳振动,从而极易造成与汽缸内部其他零件的冲击及碰撞,对转子和汽缸内部其他零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运输过程时存在固定不稳定,易引起质量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其能够使转子在运输过程中可靠的保持、固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由两个固定元件构成,每个固定元件装配设置在转子沿其轴向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元件包括上下配合卡箍在转子端部的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以及用于对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进行配合连接的连接组件(3),在上固定板(1)的下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半圆形的通孔槽(12),在下压板(2)的上部中心处对应开设有一个容置槽(5),该通孔槽(12)和容置槽(5)能够在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配合连接后,上下配合组构成一个用于容置转子端部的装配孔,在所述上固定板(1)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将其固定于汽轮机汽缸端面(10)和汽封体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由两个固定元件构成,每个固定元件装配设置在转子沿其轴向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元件包括上下配合卡箍在转子端部的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以及用于对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进行配合连接的连接组件(3),在上固定板(1)的下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半圆形的通孔槽(12),在下压板(2)的上部中心处对应开设有一个容置槽(5),该通孔槽(12)和容置槽(5)能够在上固定板(1)和下压板(2)配合连接后,上下配合组构成一个用于容置转子端部的装配孔,在所述上固定板(1)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将其固定于汽轮机汽缸端面(10)和汽封体端面(11)的连接件Ⅰ(6)和连接件Ⅱ(7),以及用于将其固定于转子台阶端面上的定位组件(4),所述下压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汽封体端面(11)上的压紧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上,在对应于汽缸端面(10)的位置,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1),所述的连接件Ⅰ(6)包括第一六角头螺栓(601)、第一平垫圈(602)和第一弹簧垫圈(603),其中,第一六角头螺栓(601)穿过上固定板(1)的第一通孔(101)后,末端螺纹连接于汽缸端面(10)上配套预设的沉孔内,并通过顺序设置的第一平垫圈(602)和第一弹簧垫圈(603)压紧在上固定板(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上,在对应于汽封体端面(11)的位置,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2),所述的连接件Ⅱ(7)包括第二六角头螺栓(701)、第二平垫圈(702)和第二弹簧垫圈(703),其中,第二六角头螺栓(701)穿过上固定板(1)的第二通孔(102)后,末端螺纹连接于汽封体端面(11)上配套预设的沉孔内,并通过顺序设置的第二平垫圈(702)和第二弹簧垫圈(703)压紧在上固定板(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定位在汽缸端面(10)和汽封体端面(11)上的多个锥销(1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整机运输用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吊起的吊装孔(104);所述下压板(2)的左右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锋,朱曙光,王趁新,程庆芳,陈堔,孙亚娟,刘刚,张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