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28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层、土壤层、绿化层,还包括渗水斗、与渗水斗相配合的顶盖、集水井、净滞井、第一水泵、与第一水泵相连的抽水管和出水管,土壤层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渗水斗的渗水槽,渗水斗的底部伸出碎石层的下方,渗水斗的外壁、顶盖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渗水孔,集水井的侧壁设有集水组件与渗水斗的底壁相连,抽水管延伸至集水井内,出水管延伸至净滞井内,净滞井内设有多级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对绿化层提供水源的浇灌组件;该雨水渗排系统对雨水收集并水循环利用,供道路绿化区灌溉使用,节能环保,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的
,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6674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包括绿地铺设地坑,由地坑底部垂直向上至地面依次填盖有碎石层、改性土壤层、卵石层,改性土壤层的上层呈内凹弧形铺设,卵石层厚度均匀的铺设在改性土壤层上,地坑内设置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与雨水井相连通;该结构既能够保证植物生长,又能达到雨水收集渗透效果。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使用缺陷:该结构仅仅是通过增设排水管道,对雨水收集渗透,但是当遇到干旱天气时,未保证土壤湿润,需要另外提取水源对植物浇灌,才能保证植物的稳定生长,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其优点是:对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供道路绿化区灌溉使用,节能环保,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层、土壤层、绿化层,还包括渗水斗、与渗水斗相配合的顶盖、集水井、净滞井、第一水泵、与第一水泵相连的抽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土壤层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渗水斗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斗的底部伸出碎石层的下方,所述渗水斗的外壁、顶盖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集水井的侧壁设有集水组件与渗水斗的底壁相连,所述抽水管延伸至集水井内,所述出水管延伸至净滞井内,所述净滞井内设有多级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对绿化层提供水源的浇灌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量较多时,碎石层、土壤层、绿化层内渗出雨水,并通过渗水孔进入渗水斗内;利用集水组件,将渗水斗内的雨水排入集水井;集水井内的雨水静置一段时间之后,雨水中的杂质沉淀在集水井的底部,然后启动第一水泵,将集水井内静置好的雨水抽取至净滞井内,利用多级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最后当干旱天气时,利用浇灌组件,将处理好的雨水对绿化层供水,使得植物能够稳定生长;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雨水渗排系统,实现了雨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以保证植物生长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组件包括与集水井顶壁相连通的合流管、等间距排列的若干并呈竖直态的排水管,所述渗水斗的底壁等间距排列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与排水孔相连,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合流管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渗水斗内后,依次通过排水孔、排水管进入合流管内,最终可将雨水排入集水井内进行沉淀,排水管沿渗水斗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增大了与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合流管呈倾斜态设置,所述合流管的较高一端朝向渗水斗,所述合流管的较低一端设有集水管并延伸至集水井内,若干所述排水管的高度尺寸沿合流管的倾斜方向由高到低逐次递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合流管倾斜设置,可将堆积在合流管底部的细砂、泥土,随着水流的冲刷,排入集水井内进行沉淀,避免合流管内堵塞,影响了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级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净滞井内的分隔板、金属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呈半圆弧形设置,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壁分别与净滞井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过滤室和储水室,所述金属过滤网可拆卸安装在过滤室内且沿其高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活性炭过滤网嵌设在分隔板的底部侧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雨水进入过滤室内,利用若干金属过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而多次过滤,然后过滤好的水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再次过滤,并进入储水室内;活性炭过滤网在过滤时,由于其多孔性可吸附各种液体中的微细物质,常用于水中的脱色、脱臭、脱氯、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污染物质,水处理、净化效果好;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多级过滤方式,实现了对雨水的多级过滤,同时对过滤好的雨水进行净化,以便实现对水的循环利用,使得植物稳定的生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金属过滤网的网孔尺寸沿过滤室的高度尺寸由高到低逐次递减,相邻所述金属过滤网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过滤网的网孔尺寸沿过滤室的高度尺寸由高到低逐次递减,可将不同尺寸大小的杂质过滤出来,实现了对雨水的多级过滤;相邻两个金属过滤网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无纺布具有透水性好、强力高、耐腐蚀、抗微生物好的特点,进而可过滤更加细小的杂质,提高了对雨水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灌组件包括第二水泵、与第二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水管、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的第二水管、等间距排列在第一水管上的供水管、等间距排列在绿化层上的自动喷头、设置在第二水管内的电控阀门,所述第二水管延伸至储水室内,所述供水管远离第一水管的一端延伸出绿化层外并与自动喷头相连,所述第二水泵、自动喷头和电控阀门之间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干旱天气时,首先启动阀门,第二水泵工作,利用第二水管将净滞井内过滤好的雨水抽取至第一水管内,同时自动喷头工作,利用供水管对自动喷头供水,最终实现了对绿化层的浇灌,保证了植物生长的稳定性,实现了雨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孔的截面呈锥形设置,所述渗水孔的孔径尺寸较大的一侧朝向土壤层、碎石层,所述渗水孔的孔径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渗水斗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孔的孔径尺寸较大的一侧朝向土壤层、碎石层,增大了与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雨水排入渗水斗内的效率;渗水孔的孔径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渗水斗内部,可避免一些细碎的土壤随着水流通过渗水孔进入渗水斗内部,进而实现了对雨水的初次过滤,提高了雨水收集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的内底壁、净滞井的底壁均设有倾斜坡面,所述倾斜坡面分别与集水井的内壁、净滞井的内壁形成有污泥沉淀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集水井、净滞井内后,雨水中的杂质堆积在污泥沉淀室内,倾斜坡面的设置,使得污泥沉淀室内的杂质向倾斜坡面的较低一侧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减小了抽水管和第二水管抽取的雨水中的杂质含量占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雨水量较多时,碎石层、土壤层、绿化层内渗出雨水,并通过渗水孔进入渗水斗内;利用集水组件,将渗水斗内的雨水排入集水井;将集水井内的雨水静置一段时间,雨水中的杂质沉淀在集水井的底部,然后启动第一水泵,将静置好的雨水抽取至净滞井内,利用多级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在干旱天气时,利用浇灌组件,将处理好的雨水对绿化层供水,使得植物能够稳定生长,实现了雨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2、渗水孔的孔径尺寸较大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层(1)、土壤层(2)、绿化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渗水斗(4)、与渗水斗(4)相配合的顶盖(5)、集水井(6)、净滞井(7)、第一水泵(8)、与第一水泵(8)相连的抽水管(9)和出水管(10),所述土壤层(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渗水斗(4)的渗水槽(11),所述渗水斗(4)的底部伸出碎石层(1)的下方,所述渗水斗(4)的外壁、顶盖(5)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渗水孔(12),所述集水井(6)的侧壁设有集水组件(13)与渗水斗(4)的底壁相连,所述抽水管(9)延伸至集水井(6)内,所述出水管(10)延伸至净滞井(7)内,所述净滞井(7)内设有多级过滤组件(14)以及用于对绿化层(3)提供水源的浇灌组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层(1)、土壤层(2)、绿化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渗水斗(4)、与渗水斗(4)相配合的顶盖(5)、集水井(6)、净滞井(7)、第一水泵(8)、与第一水泵(8)相连的抽水管(9)和出水管(10),所述土壤层(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渗水斗(4)的渗水槽(11),所述渗水斗(4)的底部伸出碎石层(1)的下方,所述渗水斗(4)的外壁、顶盖(5)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渗水孔(12),所述集水井(6)的侧壁设有集水组件(13)与渗水斗(4)的底壁相连,所述抽水管(9)延伸至集水井(6)内,所述出水管(10)延伸至净滞井(7)内,所述净滞井(7)内设有多级过滤组件(14)以及用于对绿化层(3)提供水源的浇灌组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13)包括与集水井(6)顶壁相连通的合流管(131)、等间距排列的若干并呈竖直态的排水管(132),所述渗水斗(4)的底壁等间距排列有若干排水孔(133),所述排水管(132)的顶端与排水孔(133)相连,所述排水管(132)的底端与合流管(1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管(131)呈倾斜态设置,所述合流管(131)的较高一端朝向渗水斗(4),所述合流管(131)的较低一端设有集水管(19)并延伸至集水井(6)内,若干所述排水管(132)的高度尺寸沿合流管(131)的倾斜方向由高到低逐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过滤组件(14)包括设置在净滞井(7)内的分隔板(141)、金属过滤网(142)、活性炭过滤网(143),所述金属过滤网(142)呈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