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国良专利>正文

次氯酸钠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09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其包括壳体、电极组、出液管和控制系统。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形成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所述储存室的顶部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所述储存室与电解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并位于第二通孔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所述出液管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电极组的下游侧,所述出液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极的运转。该发生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适合在家庭等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次氯酸钠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次氯酸钠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次氯酸钠发生器。
技术介绍
次氯酸钠溶液作为一种消毒剂,是市政用水,医院等领域的传统消毒药剂。也被广泛地使用在对家庭环境,公共环境以及餐具等的消毒上。但是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氧化剂,极易分解,不能长时间保存。因此,一些小剂量的消毒环境,比如家庭马桶,餐具,公共厕所等环境使用时,比较好的办法是现场电解生成,这样具有比较好的消毒效率,而且使用方便。目前使用的次氯酸钠电解发生器,为了控制有效氯的浓度,具有非常复杂的泵及管道。或者是另一个极端,使用开放容器,采用批次电解生成的办法。前者的价格昂贵,家庭使用无法承受;后者则过于简陋,使用不便,而且不易与其它设备集成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形成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所述储存室的顶部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所述储存室与电解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电极组,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并位于第二通孔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电极组的下游侧,所述出液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极的运转。上述次氯酸钠发生器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向壳体内加入氯化钠溶液并通电即可产生次氯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壳体内部注入液体的注液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可控制电极组倒极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高于储存室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由储存室的顶部穿出至壳体外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室的底部环绕所述电解反应室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氯酸钠发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储存室内的液位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反应室的底部对应的壳体设置有排污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包括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对置设置,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12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电极组,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的进液口,所述出液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出液口;所述电解反应室内通过电极组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电解后产生的气体可排入储存室内,所述气体可驱动储存室内的液体进入电解反应室内并使电解反应室内产生的次氯酸钠液体由出液管排出至壳体外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电极组,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所述电解反应室内通过电极组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电解后产生的气体可排入储存室内,所述气体可驱动储存室内的液体进入电解反应室内并使电解反应室内产生的次氯酸钠液体由出液管排出至壳体外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出液管从电解反应室的侧壁穿出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储存室与电解反应室并列设置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俯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出液管由电解反应室的侧壁穿出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两个电极平行设置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中一个电极高于另一个电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两个电解反应室和两个储存室的示意图。其中:100、次氯酸钠发生器110、壳体120、储存室130、电解反应室140、第一通孔150、第二通孔160、电极170、出液管171、进液口172、出液口180、注液结构181、注液口182、注液阀183、排气口184、排气阀191、排污结构192、传感器121、第一储存室122、第二储存室131、第一电解反应室132、第二电解反应室191、第三通孔192、第四通孔193、第五通孔122a、开口190、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出液管170和控制系统。上述壳体110内部分隔形成储存室120和电解反应室130,所述储存室120的顶部高于电解反应室130的顶部,所述储存室120与电解反应室130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150,第一通孔140位于第二通孔150上方。上述电解反应室130的体积优选小于储存室120的体积。上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130内并位于第二通孔150的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上述电极组可以包括两个电极或更多数量的电极。当电极数量超过两个时,相应电极可采用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并联的形式组装,只要电极组工作时可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即可。当电极数量为两个时,所述两个电极160位于第二通孔150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130内的液体进行电解。上述电极160可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极160。这里不做限制。上述出液管170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130的进液口171,具体可以设于电解反应室130内,或设于电解反应室130的侧壁等位置。所述进液口171位于所述电极组的下游侧,所述出液管170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10外部的出液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形成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所述储存室的顶部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所述储存室与电解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n电极组,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并位于第二通孔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n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电极组的下游侧,所述出液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n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极的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形成储存室和电解反应室,所述储存室的顶部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所述储存室与电解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
电极组,所述电极组设置在电解反应室内并位于第二通孔下游侧,用于对电解反应室内的液体进行电解;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于电解反应室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电极组的下游侧,所述出液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高于电解反应室的顶部;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极的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壳体内部注入液体的注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可控制电极组倒极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高于储存室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由储存室的顶部穿出至壳体外部。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庭赵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赵国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