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07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包括箱门,所述箱门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箱门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上箱体内设有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多块隔层板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隔层板的下方,所述培养室内壁的顶部设有补光装置,所述培养室内壁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循环风装置,所述下箱体内腔设有加热器和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培养室同时设置旋转平台和隔层板,使培养箱实现多个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
技术介绍
生化培养箱主要广泛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药检、农畜、水产等研究场所、科研院校及生产部门,通过水体分析和BOD测定,对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以及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对于有些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有多个过程,例如混合搅拌、静置培养,传统的生化培养箱功能单一,需要多个生化培养箱来实现,造成了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已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包括箱门,所述箱门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箱门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观察窗的上侧,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上箱体内设有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多块隔层板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隔层板的下方,所述培养室内壁的顶部设有补光装置,所述培养室内壁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循环风装置,所述下箱体内腔设有加热器和加湿器,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与所述培养室连通。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箱门上的观察窗可以观察培养室内的情况,培养室内设置可以静置培养皿的隔层板以及混合搅拌试管的旋转平台,使一个生化培养箱内实现两种功能,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控培养室内的温湿度环境,补光装置可以使观察人员更好的观察培养室内的情况,循环通风装置可以使培养室有一个较好的空气情况,便于培养喜氧的微生物。作为优化,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固定在所述培养室内壁底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输出轴竖向向上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试管放置平台,所述试管放置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试管槽,所述试管槽内设置有直径与所述试管槽匹配的试管,所述试管的顶部设有试管盖。这样,旋转电机旋转带动试管放置平台旋转,从而带动试管旋转,试管盖可以防止试管旋转时内部培养点菌液溢出。作为优化,所述补光装置为LED灯带,且所述LED灯带有多个,均布在所述培养室内壁的顶部,多个所述LED灯带的外侧均设有柔光罩。这样,柔光罩可以使LED灯带光线变柔和,减少对正在培养的菌液的影响。作为优化,所述循环风装置包括多个通孔、循环风管、通风口和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管设置在所述培养室上,所述多个通孔贯穿所述培养室设置,所述循环风管内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培养室内的内腔连通,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下箱体的内腔内,且所述循环风管的底端贯穿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连接。这样,培养室内空气通过通孔、循环风管和通风口进行循环,循环风机可以加速空气的循环速度,使培养室内空气保持通畅,通风口还可以进行散热。作为优化,所述通风口内填充有防尘棉这样,可以减少培养箱外界的灰尘进入。作为优化,所述控制面板内部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ARM或51单片机的其中一种。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使用合适的控制器。作为优化,所述上箱体的顶部还设有报警器。这样,当培养时间完成时,可以通过报警器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作为优化,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加湿器、补光装置、循环风机、旋转电机以及报警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优化,所述下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减震层。这样,可以减少在放置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和晃动,以及在旋转平台进行工作时的晃动。作为优化,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设有电源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培养室同时设置旋转平台和隔层板,使培养箱实现多个功能,通过设有减震层,减少了在放置过程中受到的碰撞与晃动,避免了内部器件受到损坏,通过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加湿器和触控显示屏,有利于对培养室内部的温湿度进行智能调控,达到了智能化的效果,减少了人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的内部结构图;图4位本技术的电性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包括箱门11,所述箱门11上设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一侧设有把手13,所述箱门11上设有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位于所述观察窗12的上侧,所述控制面板14上设有触摸显示屏141,所述控制面板14内部还设有控制器142,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42为PLC、ARM或51单片机的其中一种。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使用合适的控制器。所述上箱体1内设有培养室3,所述培养室3内设置有多块隔层板31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隔层板31的下方,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顶部设有补光装置32,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33和湿度传感器34,所述培养室3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循环风装置,所述下箱体2内腔设有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所述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的出口贯穿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培养室3内。旋转平台距离最底层的隔层板的具体大于试管的长度。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箱门上的观察窗可以观察培养室内的情况,培养室内设置可以静置培养皿的隔层板以及混合搅拌试管的旋转平台,使一个生化培养箱内实现两种功能,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控培养室内的温湿度环境,补光装置可以使观察人员更好的观察培养室内的情况,循环通风装置可以使培养室有一个较好的空气情况,便于培养喜氧的微生物。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固定在所述培养室3内壁底部的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输出轴竖向向上的旋转电机36,所述旋转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7,所述连接块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试管放置平台38,所述试管放置平台38上设置有多个试管槽39,所述试管槽39内设置有直径与所述试管槽39匹配的试管4,所述试管4的顶部设有试管盖41。这样,旋转电机旋转带动试管放置平台旋转,从而带动试管旋转,试管盖可以防止试管旋转时内部培养点菌液溢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光装置32为LED灯带,且所述LED灯带有多个,均布在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顶部,多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包括箱门(11),所述箱门(11)上设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一侧设有把手(13),所述箱门(11)上设有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位于所述观察窗(12)的上侧,所述控制面板(14)上设有触摸显示屏(141),所述上箱体(1)内设有培养室(3),所述培养室(3)内设置有多块隔层板(31)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隔层板(31)的下方,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顶部设有补光装置(32),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33)和湿度传感器(34),所述培养室(3)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循环风装置,所述下箱体(2)内腔设有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所述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与所述培养室(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包括箱门(11),所述箱门(11)上设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一侧设有把手(13),所述箱门(11)上设有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位于所述观察窗(12)的上侧,所述控制面板(14)上设有触摸显示屏(141),所述上箱体(1)内设有培养室(3),所述培养室(3)内设置有多块隔层板(31)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隔层板(31)的下方,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顶部设有补光装置(32),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33)和湿度传感器(34),所述培养室(3)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循环风装置,所述下箱体(2)内腔设有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所述加热器(21)和加湿器(22)与所述培养室(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固定在所述培养室(3)内壁底部的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设有输出轴竖向向上的旋转电机(36),所述旋转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7),所述连接块(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试管放置平台(38),所述试管放置平台(38)上设置有多个试管槽(39),所述试管槽(39)内设置有直径与所述试管槽(39)匹配的试管(4),所述试管(4)的顶部设有试管盖(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32)为LED灯带,且所述LED灯带有多个,均布在所述培养室(3)内壁的顶部,多个所述LED灯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春王倩邱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辐照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