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04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其中锂电池保护膜包括:保护膜基材、弱胶面、U型区以及第一提拉手膜片,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在U型区内,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并通过撕裂虚线与保护膜基材连接。在对锂电池进行包裹时,弱胶面贴附在锂电池的表面,由于弱胶面的粘合力较弱,因此对锂电池本体进行拆卸时,锂电池保护膜很容易从锂电池表面剥离,避免粘合力过大导致锂电池本体损坏,并且在保护膜基材上设置有第一提拉手,能够进一步方便锂电池保护膜与锂电池进行剥离,且能够轻易地使得锂电池本体从手机电池仓中提拉出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锂电池保护膜能够保证锂电池保护膜轻易地与锂电池本体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均采用不可拆卸电池的结构,即电池是固定在手机内部的,用户一般接触不到电池,只有在进行维修过程中才有可能拆卸电池。而内置式的电池设计可以大大节省机身体积,使电子产品更加纤薄,但内置式的电池装机和拆卸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如拆卸不便、组装工序复杂等。通常内置式电池的固定方式为采用包裹式保护膜,现有的电池保护贴膜通过强性胶与电池粘接,强性胶与电池直接连接使得在分离保护膜与电池时,出现保护贴膜不易撕除,甚至会导致电池形变损坏。另外,现有手机电池PET保护膜结构包括PET基材层、胶水层、油墨层、离型层,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利用现有的电池PET保护膜来生产组装电芯的工艺一般是在电芯贴好PET保护膜后,还需要粘贴双面胶,以用于将电芯与手机电池仓进行连接,且现有的手机电池PET保护膜无法实现电池丝印功能,电池组装时必需先对电芯表面进行丝印,因此导致投入的大量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自动化设备成本,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置电池在拆卸过程中保护贴膜不易与电池本体分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锂电池保护膜,包括:保护膜基材;弱胶面,设置于所述保护基材的一面,所述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的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三弱胶区和所述第四弱胶区;U型区,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中,所述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且所述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中;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于所述U型区,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通过撕裂虚线与所述保护膜基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弱胶面还包括第五弱胶区、第六弱胶区以及第七弱胶区,所述第五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所述第六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与所述第四弱胶区之间,所述第七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四弱胶区与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弱胶区、所述第二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六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一圆点胶,所述第三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四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二圆点胶,所述第五弱胶区以及所述第七弱胶区至少包括一条整面胶,各个相邻第一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1.0-1.2mm之间,各个相邻第二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0.8-1.0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点胶的直径在0.7-1.0mm之间,所述第二圆点胶的直径在1.0-1.5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包括第八弱胶区以及第九弱胶区,所述第八弱胶区以及所述第九弱胶区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依次顺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弱胶面还包括第一无胶区,所述第一无胶区位于所述第一弱胶区与所述第三弱胶区之间。进一步地,锂电池保护膜还包括第二提拉手膜片以及第三提拉手膜片,所述第二提拉手膜片以及所述第三提拉手膜片对称设置在所述U形区的顶部两侧并与所述保护膜基材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提拉手膜片以及第三提拉手膜片分别通过所述撕裂虚线与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连接。进一步地,锂电池保护膜还包括强胶面,所述强胶面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的另一面,且背对所述弱胶面,所述强胶面包括第一丝印区、第一强胶区、第二强胶区以及第二丝印区,所述第一丝印区、所述第一强胶区、所述第二强胶区以及所述第二丝印区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依次顺序设置,且所述第二强胶区设置在所述U型区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强胶面包括第二无胶区、第三无胶区以及第四无胶区,所述第二无胶区位于所述第一丝印区与所述第一强胶区之间,所述第三无胶区位于所述第一强胶区与所述第二强胶区之间,所述第四无胶区位于所述第二强胶区与所述第二丝印区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上述锂电池保护膜;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包括相对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粘贴于所述锂电池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翻折粘贴于所述锂电池本体的正面。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在保护膜基材上设置有弱胶面,且在弱胶面上具有多个弱胶区,在对锂电池进行包裹时,弱胶面贴附在锂电池的表面,由于弱胶面的粘合力相对于强胶性黏胶的粘合力较弱,因此对锂电池本体进行拆卸时,锂电池保护膜很容易从锂电池表面剥离,避免粘合力过大导致锂电池的形变或者损坏,并且,在保护膜基材上设置有第一提拉手,能够进一步方便锂电池保护膜与锂电池进行剥离,且能够轻易地使得锂电池本体从电池仓中提拉出来,因此,本技术锂电池保护膜的上述结构,能够保证锂电池保护膜轻易地与锂电池本体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锂电池保护膜的前视图;图2是本技术锂电池保护膜的后视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保护膜包括:保护膜基材;弱胶面,设置于保护膜基材的一面,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114、第二弱胶区120,以及依次设置于第一弱胶区114和第二弱胶区120之间的第三弱胶区116和第四弱胶区118;第一弱胶区114和第二弱胶区120的粘合力小于第三弱胶区116和第四弱胶区118;U型区,设置在保护膜基材中,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第一弱胶区114背向第二弱胶区120的一侧,且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第三弱胶区116中;第一提拉手膜片109,设置于U型区,且沿着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保护膜基材,第一提拉手膜片109通过撕裂虚线111与保护膜基材连接。上述结构中,U型区指的是U型槽,在对锂电池本体进行包裹时,第三弱胶区116和第四弱胶区118贴附在锂电池的背面,第一弱胶区114和第二弱胶区120翻转贴覆在锂电池的正面,其中,锂电池本体指的是锂电池未粘贴锂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护膜基材;/n弱胶面,设置于所述保护膜基材的一面,所述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的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三弱胶区和所述第四弱胶区;/nU型区,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中,所述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且所述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中;/n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于所述U型区,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通过撕裂虚线与所述保护膜基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膜基材;
弱胶面,设置于所述保护膜基材的一面,所述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的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三弱胶区和所述第四弱胶区;
U型区,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中,所述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且所述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中;
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于所述U型区,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通过撕裂虚线与所述保护膜基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还包括第五弱胶区、第六弱胶区以及第七弱胶区,所述第五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所述第六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与所述第四弱胶区之间,所述第七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四弱胶区与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胶区、所述第二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六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一圆点胶,所述第三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四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二圆点胶,所述第五弱胶区以及所述第七弱胶区至少包括一条整面胶,各个相邻第一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1.0-1.2mm之间,各个相邻第二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0.8-1.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点胶的直径在0.7-1.0mm之间,所述第二圆点胶的直径在1.0-1.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