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锂电池保护膜以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均采用不可拆卸电池的结构,即电池是固定在手机内部的,用户一般接触不到电池,只有在进行维修过程中才有可能拆卸电池。而内置式的电池设计可以大大节省机身体积,使电子产品更加纤薄,但内置式的电池装机和拆卸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如拆卸不便、组装工序复杂等。通常内置式电池的固定方式为采用包裹式保护膜,现有的电池保护贴膜通过强性胶与电池粘接,强性胶与电池直接连接使得在分离保护膜与电池时,出现保护贴膜不易撕除,甚至会导致电池形变损坏。另外,现有手机电池PET保护膜结构包括PET基材层、胶水层、油墨层、离型层,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利用现有的电池PET保护膜来生产组装电芯的工艺一般是在电芯贴好PET保护膜后,还需要粘贴双面胶,以用于将电芯与手机电池仓进行连接,且现有的手机电池PET保护膜无法实现电池丝印功能,电池组装时必需先对电芯表面进行丝印,因此导致投入的大量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自动化设备成本,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护膜基材;/n弱胶面,设置于所述保护膜基材的一面,所述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的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三弱胶区和所述第四弱胶区;/nU型区,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中,所述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且所述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中;/n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于所述U型区,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通过撕裂虚线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膜基材;
弱胶面,设置于所述保护膜基材的一面,所述弱胶面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两端的第一弱胶区、第二弱胶区,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的第三弱胶区和第四弱胶区;所述第一弱胶区和所述第二弱胶区的粘合力小于所述第三弱胶区和所述第四弱胶区;
U型区,设置在所述保护膜基材中,所述U型区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且所述U型区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中;
第一提拉手膜片,设置于所述U型区,且沿着所述U型区的开口方向往外延伸出所述保护膜基材,所述第一提拉手膜片通过撕裂虚线与所述保护膜基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还包括第五弱胶区、第六弱胶区以及第七弱胶区,所述第五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弱胶区背向所述第二弱胶区的一侧,所述第六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三弱胶区与所述第四弱胶区之间,所述第七弱胶区设置在所述第四弱胶区与所述第二弱胶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胶区、所述第二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六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一圆点胶,所述第三弱胶区以及所述第四弱胶区包括多个第二圆点胶,所述第五弱胶区以及所述第七弱胶区至少包括一条整面胶,各个相邻第一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1.0-1.2mm之间,各个相邻第二圆点胶之间的间距在0.8-1.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点胶的直径在0.7-1.0mm之间,所述第二圆点胶的直径在1.0-1.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