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02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包括有罐体,罐体呈立式结构,罐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用于向罐体内部输送原液,罐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反应区和分离区,分离区包括有多个三相分离器和多个膜式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用于对原液进行固、液、气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的固体输出端设置在罐体的下部,气体输出端连通至膜式分离器的膜组件,膜式分离器用于分离原液中的污泥和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立式结构利于污泥沉降,同时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提高BOD处理效率,消减后续处理工艺的压力,同时利用分离气对模组件进行吹扫,放置堵塞,提高硝酸盐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生产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A/O、A2/O等,出水需要设计沉淀池,而且出水不能保证达标。近年来,迫于环境保护的压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难度日益凸显,传统的处理工艺需要巨大的厌氧反应池、厌氧反应塔,导致投资成本高、运维难度大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垃圾渗滤液等等。厌氧MBR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膜过滤实现固液分离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与好氧MBR相比,厌氧MBR研究的起步较晚,德国人Grethlein于1975年首次将膜过滤的概念引入厌氧处理工艺中,但由于受到制膜水平的限制,膜价格和MBR的运行成本非常高,膜过滤技术也尚未成熟,厌氧MBR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大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实际应用的很少,并且95%以上的厌氧MBR都采用外置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采用立式结构利于污泥沉降,同时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提高BOD处理效率,消减后续处理工艺的压力,同时利用分离气对模组件进行吹扫,放置堵塞,提高硝酸盐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所述MBR反应器包括有罐体,所述罐体呈立式结构,所述罐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部输送原液,所述罐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反应区和分离区,所述分离区包括有多个三相分离器和多个膜式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用于对原液进行固、液、气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的固体输出端设置在罐体的下部,气体输出端连通至膜式分离器的膜组件,所述膜式分离器用于分离原液中的污泥和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所述出水口。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并设有进水泵,所述罐体上设有循环管线,所述循环管线的一端设置在分离区的罐体上,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循环管线上设有循环泵。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内部还设有排气室,所述排气室设置在所述分离区上方,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室下部的罐体上。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膜式分离器的污水输出端连通至排气室。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气室底部与所述罐体内壁密闭连接。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泵。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排气口。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膜组件采用孔径为0.1-0.4μm的平板膜组件,膜片之间的间隔为0.8-1cm。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罐体上还设有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所述第一人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第二人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部。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罐体采用立式结构,自下而上污泥浓度逐渐降低,并经三相分离器初步分离后,上部污泥浓度相对较低,不容易堵塞MBR膜孔;2.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罐体的高径比较大,利于污泥沉降;3.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设置三相分离器首先分离出甲烷气体,利用甲烷气体对膜组件进行吹扫,比传统机械搅拌方式更彻底、更节能,同时避免使用空气吹扫膜组件,不破坏罐体内部的厌氧环境;4.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较比外置式MBR,膜片污堵频率大幅度降低,不破坏活性污泥结构;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污泥浓度和污泥停留时间得到明显提升,处理效率更高,BOD去除率稳定在85~95%。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反应区,3-分离区,4-三相分离器,5-膜式分离器,6-进水口,7-出水口,8-循环管线,9-循环泵,10-进水泵,11-出水泵,12-排气室,13-排气口,14-膜组件,15-第一人孔,16-第二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MBR反应器包括有罐体1,罐体1呈立式结构,罐体1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进水口6用于向罐体1内部输送原液,罐体1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反应区2和分离区3,分离区3包括有多个三相分离器4和多个膜式分离器5,三相分离器4用于对原液进行固、液、气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4的固体输出端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气体输出端连通至膜式分离器5的膜组件14,膜式分离器5用于分离原液中的污泥和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出水口7。MBR反应器的罐体1采用立式结构,罐体1下部为UASB厌氧反应区2,上部为厌氧MBR分离区3,厌氧反应区2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甲烷,经过三相分离器4分离出甲烷气体,利用厌氧反应区2产生的甲烷气体代替空气或机械搅拌方式擦洗MBR膜片表面,可有效解决膜片污堵问题、不破坏厌氧环境并且节约能耗。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进水口6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并设有进水泵10,罐体1上设有循环管线8,循环管线8的一端设置在分离区3的罐体1上,另一端连通进水口6,循环管线8上设有循环泵9。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罐体1内部还设有排气室12,排气室12设置在分离区3上方,出水口7设置在排气室12下部的罐体1上。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膜式分离器5的污水输出端连通至排气室12。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排气室12底部与罐体1内壁密闭连接。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出水口7处设有出水泵11。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罐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13。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案,膜组件14采用孔径为0.1-0.4μm的平板膜组件14,膜片之间的间隔为0.8-1cm。在上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中,作为优选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BR反应器包括有罐体,所述罐体呈立式结构,所述罐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部输送原液,所述罐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反应区和分离区,所述分离区包括有多个三相分离器和多个膜式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用于对原液进行固、液、气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的固体输出端设置在罐体的下部,气体输出端连通至膜式分离器的膜组件,所述膜式分离器用于分离原液中的污泥和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所述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BR反应器包括有罐体,所述罐体呈立式结构,所述罐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部输送原液,所述罐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反应区和分离区,所述分离区包括有多个三相分离器和多个膜式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用于对原液进行固、液、气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的固体输出端设置在罐体的下部,气体输出端连通至膜式分离器的膜组件,所述膜式分离器用于分离原液中的污泥和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所述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并设有进水泵,所述罐体上设有循环管线,所述循环管线的一端设置在分离区的罐体上,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循环管线上设有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厌氧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设有排气室,所述排气室设置在所述分离区上方,所述出水口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昭张心宝李双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芮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