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电路通常包括输入端的功率变换电路和输出端的整流滤波电路,其中,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变压器以及与变压器连接的开关管,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进行功率变换;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输出直流电。如图1所示为传统技术中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中,开关管Q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整流二极管D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连接,控制开关管Q的开通与关断,在开关管Q开通与关断过程中,当副边绕组电流为正时,整流二极管导通,当副边绕组电流为负时,整流二极管关断,由此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进行整流以输出直流电。然而,由于整流二极管具有一定的导通电阻,在开关电源电路工作期间,整流二极管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增加开关电源电路的整体功耗,不利于提升开关电源电路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开关电源电路中的整流二极管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开关电源电路。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变压器、谐振电容、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串联后形成原边支路,所述原边支路用于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串联形成副边支路,所述谐振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副边绕组之间且与所述副边绕组并联,所述副边支路用于连接负载;及/n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且当自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流向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的电流下降至零时,控制所述第二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变压器、谐振电容、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串联后形成原边支路,所述原边支路用于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串联形成副边支路,所述谐振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副边绕组之间且与所述副边绕组并联,所述副边支路用于连接负载;及
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且当自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流向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的电流下降至零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在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且当所述谐振电容在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还包括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感串联于所述原边支路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边支路中,所述谐振电感的输入端用于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
在所述副边支路中,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副边绕组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谐振电容与所述副边绕组并联且所述谐振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为同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还包括输入滤波电容和输出滤波电容,所述输入滤波电容连接于所述谐振电感的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输出滤波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副边绕组的第四端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谐振电容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之间的电势下降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势处于谷底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以及当流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申,史小雨,杨涛,陈寅,陶蓉蓉,孙伟锋,时龙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