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接插件拆拔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746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HD接插件拆拔钳,PHD接插件拆拔钳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第二夹持部弯折的第一弯钩部,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第一夹持部弯折的第二弯钩部;第一弯钩部设有第一避让槽,在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避让槽贯通第一弯钩部;第二弯钩部设有与第一避让槽相对的第二避让槽,在第二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二避让槽贯通第二弯钩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可以用于避让PHD接插件上的导向棱,使得第一弯钩部和第二弯钩部可以稳定的夹持PHD插头侧面,进而可以使得拆拔钳稳定作用于PHD接插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HD接插件拆拔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装联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PHD接插件拆拔钳。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接插件进行板线装联,继而使得拆拔插头在实际使用中变成不可或缺的操作,但由于相关技术中的接插件尺寸通常比较小,尤其插头,导致拆拔时着力点不好控制,拆拔插头常常会损伤连线或损坏插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PHD接插件拆拔钳,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拔插头导致接插件损坏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PHD接插件拆拔钳,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弯折的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弯折的第二弯钩部;所述第一弯钩部设有第一避让槽,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二弯钩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相对的第二避让槽,在所述第二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二弯钩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弯钩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构造相同,槽宽均为1毫米、槽深均为0.5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弯钩部朝向所述第二弯钩部的表面包括第一斜面,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逐渐朝向所述第二弯钩部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夹角为4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弯钩部朝向所述第一弯钩部的表面包括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二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斜面逐渐朝向所述第一弯钩部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夹角为4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PHD接插件拆拔钳还包括:限位螺钉,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限位螺钉的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止抵以限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夹合时的钳口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螺钉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中间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构造第一弯钩部、第二弯钩部、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可以用于避让PHD接插件上的导向棱,使得第一弯钩部和第二弯钩部可以稳定的夹持PHD插头侧面,进而可以使得拆拔钳稳定作用于PHD接插件,提高拆拔钳对PHD接插件的操作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PHD接插件拆拔钳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PHD接插件拆拔钳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PHD接插件拆拔钳所适用的PHD接插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PHD接插件拆拔钳所适用的PHD接插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现代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PHD接插件进行板线装联,既为接插件,拆拔插头在实际使用中是不可或缺的操作,但由于此类接插件尺寸比较小,尤其插头,拆拔时着力点不好控制,拆拔插头常常会损伤连线或损坏插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PHD接插件拆拔钳1是为了实现PHD接插件2的拔插专门设计的。如图3、图4所示,PHD接插件2包括长方体形的本体部,本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第一侧面21与第三侧面23相对,第二侧面22位于第一侧面21与第三侧面23之间,第一侧面21与第三侧面23位于第二侧面22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侧面22用于穿设连接线。第二侧面22设有凸块220,在第二侧面22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凸块220均超出第二侧面22。在第二侧面22的长度方向,凸块220的一端形成第三斜面221,凸块220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斜面222,从第一侧面21至第二侧面22的方向上,第三斜面221逐渐远离第四斜面222,第四斜面222也逐渐远离第三斜面221,第三斜面221与第四斜面222形成数字“八”的形状。第三斜面221的一端与第一侧面21连接,第四斜面222的一端与第三侧面23连接。第一侧面21设有第一导向棱,且第一导向棱的一端延伸至第三斜面221远离第一侧面21的一端。第三侧面23设有第二导向棱230,且第二导向棱230的一端延伸至第四斜面222远离第三侧面23的一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PHD接插件拆拔钳1,包括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10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可以限定出钳口,以用于容纳PHD接插件2。通过转动第一夹持部10和/或第二夹持部20,可以调节钳口的宽度,从而夹持PHD接插件2。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部10的另一端具有朝向第二夹持部20弯折的第一弯钩部100,第二夹持部20的另一端具有朝向第一夹持部10弯折的第二弯钩部200。如图2所示,第一弯钩部100设有第一避让槽,在第一弯钩部10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避让槽贯通第一弯钩部100。第二弯钩部200设有与第一避让槽相对的第二避让槽201,在第二弯钩部20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二避让槽201贯通第二弯钩部200。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拆拔钳1拔插PHD接插件2时,可以将PHD接插件2放置于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之间,第一夹持部10与第一侧面21相对,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三侧面23相对,转动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使得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弯钩部100与第一侧面21接触,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弯钩部200与第三侧面23接触,此时,第一避让槽恰好可以容纳第一导向棱,第二避让槽201恰好可以容纳第二导向棱230。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构造第一弯钩部100、第二弯钩部200,第一弯钩部100和第二弯钩部200可以避让开凸块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弯折的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弯折的第二弯钩部;/n所述第一弯钩部设有第一避让槽,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一弯钩部;/n所述第二弯钩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相对的第二避让槽,在所述第二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二弯钩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弯折的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弯折的第二弯钩部;
所述第一弯钩部设有第一避让槽,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一弯钩部;
所述第二弯钩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相对的第二避让槽,在所述第二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槽贯通所述第二弯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弯钩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构造相同,槽宽均为1毫米、槽深均为0.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部朝向所述第二弯钩部的表面包括第一斜面,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逐渐朝向所述第二弯钩部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HD接插件拆拔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