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73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包括插接主体、铆合于插接主体外部的外壳、设置于插接主体内的接电元件、卡设于插接主体的滑接座、及设置于插接主体与滑接座之间的屏蔽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连接器上扣合了滑接座,通过滑接座可使得连接器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固定效果更好,同时还具有屏蔽片,屏蔽片可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等作用,整体结构在连接传输数据过程中稳定可靠,连接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连接器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连接器存在很大用途和好处,如: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易于维修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针对不同的连接器具有不同的改进空间。现有车载连接器在连接数据传输使用中,在装配固定方面只能简单的用扎带等辅助部件,此方式对连接器固定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松动现象。而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电磁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连接器上扣合了滑接座,通过滑接座可使得连接器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固定效果更好,同时还具有屏蔽片,屏蔽片可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等作用,整体结构在连接传输数据过程中稳定可靠,连接使用方便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包括插接主体、铆合于插接主体外部的外壳、设置于插接主体内的接电元件、卡设于插接主体的滑接座、及设置于插接主体与滑接座之间的屏蔽片;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接电端子、由外部插入绝缘体将接电端子固定的固定塞、及铆合于绝缘体外部的线夹部件。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主体为一体成型设置,其内部开设固定腔及插接腔,所述固定腔与插接腔连通,所述接电元件插装于固定腔,所述接电端子与线夹部件均延伸至插接腔。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插接主体外部设置包覆台,所述包覆台靠近插接腔开设限位槽,所述包覆台远离限位槽设置固定凹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为一体铆压成型于包覆台,所述外壳对应限位槽设置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插设于限位槽,所述外壳对应固定凹槽铆压成型有压扣,所述压扣压入至固定凹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靠近固定腔延伸有折合板,所述折合板朝固定腔内折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折合板朝内折合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折合板之间形成一弹力部。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内部开设若干插槽,每组插槽内均插设有接电端子;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两侧一体成形有固定卡台,所述固定卡台与绝缘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下表面一体成形有插装定位条与扣合固定台,所述插装定位条设置有倒角,所述扣合固定台为方形设置;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上表面开设有插装槽,所述插装槽连通至插槽,所述固定塞设置若干插脚插设于插装槽,所述固定塞两侧一体成形有固定条,所述插装槽开口位置开设倒角;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电端子为一体成型设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插接端、固定端及连接端,所述固定端固定插装于插槽内,所述插接端延伸至绝缘体外部;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端包括倾斜设置的卡台结构;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线夹部件为一体铆压成型设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弹片端、铆合端及线夹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铆合端底面开设铆合槽,所述铆合槽铆合于扣合固定台;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铆合端两侧一体铆压成型有夹持边,所述夹持边延伸有插装边;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片端由夹持边延伸而出,所述弹片端插设于固定卡槽内,所述弹片端靠近固定卡槽位置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设置有三组形成弹片夹。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滑接座包括滑接端及位于滑接端上表面、并与滑接端一体连接的卡接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主体对于卡接端开设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设置有滑槽卡扣,卡接端对应滑槽卡扣开设有扣合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滑接端开设有滑接槽,所述滑接槽内设置有滑接凸台。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卡合槽靠近滑接座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屏蔽片嵌入于嵌设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屏蔽片一侧折合有定位挡板,所述定位挡板设置有定位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连接器,本专利技术在连接器上扣合了滑接座,通过滑接座可使得连接器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固定效果更好,同时还具有屏蔽片,屏蔽片可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等作用,整体结构在连接传输数据过程中稳定可靠,连接使用方便。具体是,设置了插接主体、铆合于插接主体外部的外壳、设置于插接主体内的接电元件、卡设于插接主体的滑接座、及设置于插接主体与滑接座之间的屏蔽片;在插接主体作用结构的一体设置,通过接电元件用于连接传输数据使用,而外壳用于对结构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也能作用屏蔽使用,设置滑接座用于滑入式连接,方便对线束的连接器进行固定,预防结构晃动,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另外,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接电端子、由外部插入绝缘体将接电端子固定的固定塞、及铆合于绝缘体外部的线夹部件,将线夹部件铆合于绝缘体,在制造过程中更加方便,结构更加可靠,接电端子是通过固定塞穿入至绝缘体进行固定,保证结构插装的稳定性,在接电数据传输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插接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插接主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接电元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接电元件的绝缘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接电元件的绝缘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中接电元件的接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8中接电元件的固定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8中接电元件的线夹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滑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2中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的屏蔽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插接主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主体、铆合于插接主体外部的外壳、设置于插接主体内的接电元件、卡设于插接主体的滑接座、及设置于插接主体与滑接座之间的屏蔽片;/n所述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接电端子、由外部插入绝缘体将接电端子固定的固定塞、及铆合于绝缘体外部的线夹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主体、铆合于插接主体外部的外壳、设置于插接主体内的接电元件、卡设于插接主体的滑接座、及设置于插接主体与滑接座之间的屏蔽片;
所述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接电端子、由外部插入绝缘体将接电端子固定的固定塞、及铆合于绝缘体外部的线夹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为一体成型设置,其内部开设固定腔及插接腔,所述固定腔与插接腔连通,所述接电元件插装于固定腔,所述接电端子与线夹部件均延伸至插接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外部设置包覆台,所述包覆台靠近插接腔开设限位槽,所述包覆台远离限位槽设置固定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一体铆压成型于包覆台,所述外壳对应限位槽设置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插设于限位槽,所述外壳对应固定凹槽铆压成型有压扣,所述压扣压入至固定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靠近固定腔延伸有折合板,所述折合板朝固定腔内折弯;
所述折合板朝内折合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折合板之间形成一弹力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束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内部开设若干插槽,每组插槽内均插设有接电端子;
所述绝缘体两侧一体成形有固定卡台,所述固定卡台与绝缘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槽;
所述绝缘体下表面一体成形有插装定位条与扣合固定台,所述插装定位条设置有倒角,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承志谢逸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