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70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包括两个独立基座,第一转臂与第一基座相联,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第一光学反射镜安装在第一转臂上;第二光学反射镜直接联接第二基座或者安装在与第二基座相联的第二转臂上,第二转臂可以与第一转臂同轴同步转动;光学接收器安装在转臂上;被测光源通过灯臂与第一基座相联,绕自转轴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步反射接收,有效利用了暗室空间,减小了测量误差,并可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光学接收器,可方便地选择测量臂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测试暗室占地面积大,测量误差较大,距离调节麻烦等缺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各类光源和灯具在各方向上的光强 分布或配光性能测试,以及光源和灯具的总光通量测试的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
技术介绍
空间各方向上的光强分布是光源和灯具的重要参数,分布光度计是精确测量光源和 灯具的光强随角度分布的仪器。现有的大型反射镜式分布光度计通常有两种方案, 一种 是中心转动反射镜式分布光度计,如图1所示,该类方案的分布光度计在测量时光学反 射镜处于转动中心,而被测光源绕光学反射镜转动中心同时在圆周上运动;另一种是圆 周运动反射镜式分布光度计,如图2所示,该方案的分布光度计使被测光源处于作圆周 运动的反射镜的旋转轴上,光学反射镜绕被测光源旋转,把光源所发出的光经反射镜后 反射到光学接收器上。这两种方案虽然是目前较精确的光强分布的测量方案,但是它们 却有各自的缺陷。首先,它们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暗室占用的空间很大。在需要的 测量臂长(测量距离)较大时,往往要占用相当长度的暗室空间,实现测试的成本投入 很大。此外,就中心转动反射镜分布光度计而言,被测光源要在一个相当大的空间范围 内运动,由于气流、运动速度、加速度和离心力的必然存在,被测光源燃点时很难保证 其高稳定状态,这是这一方案无法克服的原理性问题;而就圆周运动反射镜分布光度计 而言,它的被测光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且可按光源自然位置点燃,光源点燃是最稳定 的,但是现有方法中面向被测光源的水平放置的光学接收器收到的被测光束光轴因斜入 射到光学接收器而带来测量误差,而且为了接收到处于整个圆周运动的反射镜反射过来 的光线,要求光学接收器有较大的接收孔径,这样会让较多的杂散光进入光学接收器, 从而影响测试精度,此外,在测试不同大小和光束角的光源时,需在不同测量臂长(测 量距离)下进行测量,而调节圆周运动反射镜分布光度计的测量距离时,不仅要求调节 光学接收器的位置,还要求调节接收孔径和反射镜的角度,从而使整个测量臂长(测量 距离)调节相当复杂,而且在较长测量距离下占用暗室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分布光度计方案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以充分利用暗室空间,减少暗室占地,保持光源高度稳定,减少杂散光 干扰,从而减小测量误差,通过选用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光学接收器,无需另行对准和调 节仪器即可实现不同的测量臂长(测量距离); 一台分布光度计就可方便地实现多种光源 和灯具的多种性能精确测量的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g卩 一种同步反 射分布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在所述第一基座的对面设有第二基座,所述 两基座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转动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基座上 设有光源支承轴,光源支承轴与第一转动中心线相重合,光源支承轴上装有灯臂,灯臂 的另一端设有可被测光源绕自转轴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自转轴的轴线与第一转 动中心线垂直相交;该交点即为该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的两轴转动中心,也是被测光源 的光度中心;所述第一基座上的光源支承轴通过外套轴承设有可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 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输出端联接有第一转臂,在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安装有反射 被测光源光束的第一光学反射镜;在所述的第二基座上设有反射来自第一光学反射镜光 束的第二光学反射镜;可同步于第一光学反射镜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的第一光学接收 器设置在第一基座的第一转臂或第二基座上,且第一光学接收器的位置处于正面面对由 被测光源发出并依次经第一光学反射镜、第二光学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或经第一光学反 射镜、第二光学反射镜反射后,再经后续光学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所述后续光学反射镜 设置在转臂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并有多种设置第二光学反射 镜,后续光学反射镜、光学接收器和激光对准器的实现方案。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方案一第二光学反射镜与第二基座直接联接,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光学面与 第二转动中心轴线垂直,垂足即为第二光学反射镜中心,其光学面面向第一基座。设置 好第一光学反射镜的角度,使来自被测光源的光束经第一光学反射镜反射后,该光束光 轴正好入射到固定的第二光学反射镜的中心上,并经该第二光学反射镜反射后再入射到 安装于第一转臂上的第一光学接收器上,或经安装于第一转臂上的后续光学反射镜,(可 以是一面光学反射镜,也可以是多面光学反射镜)反射后,再入射到第一光学接收器上。设置好各光学反射镜和第一光学接收器,使来自被测光源的光束通过上述光学反射镜反 射后正入射到第一光学接收器,第一光学接收器的光轴与被测入射光轴重合。第一转臂6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第一光学接收器始终同步跟随转动,并通过上述光学反射镜正 对于被测光源的像。实现在远距离下对被测光源的光强分布的测量。方案二在第二基座上同时设固定的第二光学反射镜、第三光学接收器和两者的切 换机构。当切换机构将固定的第二光学反射镜切入测量光路时,与方案一完全相同;当 切换机构将第三光学接收器切入测量光路时,第三光学接收器面对第一光学反射镜,第 三光学接收器的光轴与第一转动中心重合。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可用第二转臂联接 第三光学接收器和第二基座,第二转臂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第三光学接收器的光轴与第 二转臂的水平转动轴线相交且成一定夹角,在切入工作状态后,第二转臂的水平转动中 心与第一转动中心线重合,且第三光学接收器和第一光学反射镜位置正好处于使第三光 学接收器正好正面对准于第一光学反射镜,两者可同步转动,使来自被测光源的光束经 第一光学反射镜反射后正入射到第三光学接收器,第三光学接收器的光轴与被测入射光 束光轴重合。当切换机构将固定的第二光学反射镜切入测量光路时,与方案一完全相同; 当切换机构将可与第一光学反射镜同步转动的第三光学反射镜切入测量光路时,第二光 学反射镜用黑布或其他挡光物覆盖好,第三光学接收器通过第二转臂与第一光学反射镜 同步转动对被测光源进行测量,实现在方案一约一半的距离(中等距离)下的测量。第 二转臂的水平轴线可以与第二光学反射镜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二者可以并排或背对 设置,也可以成一定角度设置,并可以通过基座上相应的平移机构或者旋转机构使第三 光学接收器和第二光学反射镜在光路中切换。方案三在第二基座上设置与第二中心线同轴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转 臂,在测量时第二转臂和第一转臂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和相同的角速度分别绕第一转动中 心线和第二中心线转动(即第二转臂和第一转臂同步转动)。第二光学反射镜安装在第二 转臂上,并分以下三种情况,将来自被测光源发出的光束经第一光学反射镜反射后正好 入射到第二光学反射镜,再经第二光学反射镜反射后直接或再经过若干后续光学反射镜 反射后,正入射到设置在第一转臂或第二转臂上的第一光学接收器上,上述光学反射镜 和第一光学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安排,保证被测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光轴经多次反射后与 第一光学接收器的光轴重合。方案三情况l:在第二转臂上直接设第一光学接收器。方案三情况2:在第二转臂上除了第二光学反射镜外再安装若千后续光学反射镜,第 一光学接收器安装在第一转臂或第二转臂上,来自第一光学反射镜的光束经第二转臂上第二光学反射镜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在第一基座(1)的对面设有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1)的第一转动中心线(3)和第二基座(2)的第二中心线(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基座(1)上设有光源支承轴(11),光源支承轴(11)上装有灯臂(13),灯臂(13)的另一端设有可使被测光源(16)绕自转轴(15)轴线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14),所述自转轴(15)的轴线与第一转动中心线(3)垂直相交;所述第一基座(1)上还设有可绕第一转动中心线(3)转动的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一端联接有第一转臂(5),在所述第一转臂(5)的一端安装有反射被测光源(16)光束的第一光学反射镜(7);在所述的第二基座(2)上设有反射来自第一光学反射镜(7)光束的第二光学反射镜(8);可同步于第一光学反射镜(7)绕第一转动中心线(3)转动的第一光学接收器(9)设置在第一基座(1)的第一转臂(5)或第二基座(2)上,且第一光学接收器(9)的位置处于正面面对由被测光源(16)发出并经第一光学反射镜(7)、第二光学反射镜(8)反射的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