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56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属于海洋装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端盖、筒体、第二端盖、连接环、密封圈与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的改进,避免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安装时间。相对于筒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的安装方式,更是避免了安装过程中螺栓的穿入对端盖的通孔与筒体螺纹孔同轴度的要求,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安装难度。且更不会出现因螺纹遭到破坏重新攻打螺纹或者导致筒体报废的可能性。第一与第二端盖的外径等于筒体的内径,减少了原材料的尺寸,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工序的减少,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均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属于海洋装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下密封舱体大部分采用法兰结构连接,密封舱体中的端盖与筒体均有通孔法兰,安装时端盖法兰与筒体法兰紧密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此结构增加了筒体及端盖的外形结构尺寸,尤其是筒体两端法兰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原材料的尺寸,导致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量增大,形成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导致产品生产的高耗时、高成本。还有部分水下密封舱体在筒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端盖上有相应的通孔,安装时将端盖的通孔对准筒体的螺纹孔,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但是,此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安装难度,因安装过程中为了使螺栓正确的旋入螺纹孔,故对端盖上的通孔与筒体螺纹孔的同轴度要求非常高,否则极易导致螺栓无法旋入或破坏螺纹孔的螺纹。尤其大直径产品,端盖重量较大,导致安装过程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螺纹孔直接攻打在筒体上,多次拆装易破坏螺纹孔的螺纹牙。螺纹牙破坏后基本无法修复,轻者重新攻打新的螺纹孔,重者导致筒体直接报废。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能够解决材料的浪费、高耗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筒体(2)、第二端盖(3)、连接环(4)、密封圈(5)与固定块(6);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7);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通过台阶(7)限位闭合筒体(2)的开口两端;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半球形沟槽与所述筒体(2)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连接环(4)从筒体(2)的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筒体(2)、第二端盖(3)、连接环(4)、密封圈(5)与固定块(6);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以圆心为中心均设有相对称的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沟槽包括半球形沟槽、矩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台阶(7);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通过台阶(7)限位闭合筒体(2)的开口两端;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半球形沟槽;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半球形沟槽与所述筒体(2)半球形沟槽的半径相同且相互对齐闭合成球形沟槽;所述筒体(2)的开口两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连接环(4)从筒体(2)的开口槽处插入球形沟槽的一端,直至连接环(4)从球形沟槽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矩形沟槽内部设置密封圈(5);所述固定块(6)通过固定装置闭合固定在筒体(2)两端的开口槽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3)的直径与所述筒体(2)开口两端闭合处的圆形平面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密封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华李镇王智杰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