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23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壳体、导向槽、电机、搅拌杆、混合室、电加热板、导出管、漏斗、漏槽、底柱、粉碎柱、碾压柱、小型电机、轮体、隔板、合页、门体、齿槽、滑槽和齿轮,壳体顶部设置有漏斗,漏斗中部嵌入设置有漏槽,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壳体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导向槽,壳体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混合室,混合室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电机,电机底端均设置有搅拌杆,混合室内壁顶端表面嵌入设置有电加热板,壳体底端中部设置有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结构稳定,混合搅拌效果好,能粉碎大颗粒塑料原料,能有效的避免原料残留设备内部,使用操作方便,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原料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金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但价格较贵,产量较小,工程塑料需要由加工进行制成,塑料成型加工是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的总称,是塑料工业中一个较大的生产部门,塑料加工一般包括塑料的配料、成型、机械加工、接合、修饰和装配等,后四个工序是在塑料已成型为制品或半制品后进行的,又称为塑料二次加工。目前,市场上的工程塑料原料混合设备在混合过程中因存在较大颗粒的工程塑料原料,从而导致制成的工程塑料原料分别不均,质量较差,同时现有的工程塑料原料在混合过程中易被搅拌产生漩涡,从而使部分工程塑料原料围绕漩涡转动,从而使部分工程塑料原料难以混合,影响混合效果。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存在大颗粒塑料原料、混合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通过设置壳体、导向槽、电机、搅拌杆、混合室、电加热板、导出管、漏斗、漏槽、底柱、粉碎柱、碾压柱、门体、齿槽、滑槽和齿轮等部件,使得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混合搅拌效果好,能粉碎大颗粒塑料原料,能有效的避免原料残留设备内部,使用操作方便,对塑料加工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壳体、导向槽、电机、搅拌杆、混合室、电加热板、导出管、漏斗、漏槽、底柱、粉碎柱、碾压柱、小型电机、轮体、隔板、合页、门体、齿槽、滑槽和齿轮,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中部嵌入设置有漏槽,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壳体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壳体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均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混合室内壁顶端表面嵌入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壳体底端中部设置有导出管,所述壳体顶端中部设置有粉碎柱,所述导向槽内壁底端设置有碾压柱,所述碾压柱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型电机,所述碾压柱外壁表面一体设置有轮体,所述导向槽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隔板,所述混合室底端中部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底端嵌入设置有齿槽,所述门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底部设置有齿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柱的数量为2根,且两粉碎柱两端均设置有小型电机,且两粉碎柱相向转动设置,且两粉碎柱外侧均设置有圆形板体,且圆形板体呈等距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碾压柱的数量为2根,且粉碎柱呈相向转动设置,且两粉碎柱中部贴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2组,且每组搅拌杆均设置有4层搅拌轮,且每层搅拌轮均设置有4瓣搅拌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槽和混合室底部均呈向中部倾斜设置,且混合室与门体契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体呈两片设置,且两门体连接处分别呈“凹”、“凸”状设置,且门体与滑槽契合,且门体底部的齿槽与齿轮契合,且齿轮一端设置有小型电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电加热板和小型电机均通过电线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通过粉碎柱的数量为2根,且两粉碎柱两端均设置有小型电机,且两粉碎柱相向转动设置,且两粉碎柱外侧均设置有圆形板体,且圆形板体呈等距间隔设置,粉碎柱具有两的粉碎能力,使用时,通过两粉碎柱的相互啮合,使得能将工程塑料原料中的较大颗粒进行粉碎,便于后期工程塑料的混合工作,避免在工程塑料混合过程中,因存在较大颗粒的塑料原料难以溶解,从而影响工程塑料的制成。2、本实用通过导向槽和混合室底部均呈向中部倾斜设置,且混合室与门体契合,导向槽能将工程塑料原料向下疏导,避免工程塑料原料堆积于导向槽内部,从而影响搅拌混合工作,同工程塑料原料在混合室进行混合工作,避免工程塑料原料在混合过程中漏出,从而造成浪费,同时混合室底部呈向中部倾斜的设置,避免混合室内部工程塑料混合原料导出时,部分工程塑料混合原料残留,从而造成浪费的情况发生。3、本实用通过搅拌杆的数量为2组,且每组搅拌杆均设置有4层搅拌轮,且每层搅拌轮均设置有4瓣搅拌叶,搅拌杆具有良好的搅拌能力,使用时能对工程塑料进行搅拌工作,同时两组搅拌杆的设置,避免工程塑料在搅拌过程中产生漩涡,从而影响工程塑料原料的搅拌混合工作,使得工程塑料原料的搅拌更加的均匀,便于使用。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混合搅拌效果好,能粉碎大颗粒塑料原料,能有效的避免原料残留设备内部,使用操作方便,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碾压柱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壳体,101-导向槽,102-电机,1021-搅拌杆,103-混合室,104-电加热板,105-导出管,2-漏斗,201-漏槽,3-底柱,4-粉碎柱,5-碾压柱,501-小型电机,502-轮体,503-隔板,5031-合页,6-门体,601-齿槽,602-滑槽,603-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壳体1、导向槽101、电机102、搅拌杆1021、混合室103、电加热板104、导出管105、漏斗2、漏槽201、底柱3、粉碎柱4、碾压柱5、小型电机501、轮体502、隔板503、合页5031、门体6、齿槽601、滑槽602和齿轮603,壳体1顶部设置有漏斗2,漏斗2中部嵌入设置有漏槽201,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3,壳体1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导向槽101,壳体1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混合室103,混合室103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电机102,电机102底端均设置有搅拌杆1021,混合室103内壁顶端表面嵌入设置有电加热板104,壳体1底端中部设置有导出管105,壳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粉碎柱4,导向槽101内壁底端设置有碾压柱5,碾压柱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型电机501,碾压柱5外壁表面一体设置有轮体502,导向槽101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5031活动连接有隔板503,混合室103底端中部设置有门体6,门体6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壳体(1)、导向槽(101)、电机(102)、搅拌杆(1021)、混合室(103)、电加热板(104)、导出管(105)、漏斗(2)、漏槽(201)、底柱(3)、粉碎柱(4)、碾压柱(5)、小型电机(501)、轮体(502)、隔板(503)、合页(5031)、门体(6)、齿槽(601)、滑槽(602)和齿轮(60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漏斗(2),所述漏斗(2)中部嵌入设置有漏槽(201),所述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3),所述壳体(1)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导向槽(101),所述壳体(1)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混合室(103),所述混合室(103)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电机(102),所述电机(102)底端均设置有搅拌杆(1021),所述混合室(103)内壁顶端表面嵌入设置有电加热板(104),所述壳体(1)底端中部设置有导出管(105),所述壳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粉碎柱(4),所述导向槽(101)内壁底端设置有碾压柱(5),所述碾压柱(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型电机(501),所述碾压柱(5)外壁表面一体设置有轮体(502),所述导向槽(101)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5031)活动连接有隔板(503),所述混合室(103)底端中部设置有门体(6),所述门体(6)底端嵌入设置有齿槽(601),所述门体(6)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602),所述滑槽(602)内侧底部设置有齿轮(6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壳体(1)、导向槽(101)、电机(102)、搅拌杆(1021)、混合室(103)、电加热板(104)、导出管(105)、漏斗(2)、漏槽(201)、底柱(3)、粉碎柱(4)、碾压柱(5)、小型电机(501)、轮体(502)、隔板(503)、合页(5031)、门体(6)、齿槽(601)、滑槽(602)和齿轮(60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漏斗(2),所述漏斗(2)中部嵌入设置有漏槽(201),所述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3),所述壳体(1)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导向槽(101),所述壳体(1)内壁中部嵌入设置有混合室(103),所述混合室(103)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电机(102),所述电机(102)底端均设置有搅拌杆(1021),所述混合室(103)内壁顶端表面嵌入设置有电加热板(104),所述壳体(1)底端中部设置有导出管(105),所述壳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粉碎柱(4),所述导向槽(101)内壁底端设置有碾压柱(5),所述碾压柱(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型电机(501),所述碾压柱(5)外壁表面一体设置有轮体(502),所述导向槽(101)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5031)活动连接有隔板(503),所述混合室(103)底端中部设置有门体(6),所述门体(6)底端嵌入设置有齿槽(601),所述门体(6)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602),所述滑槽(602)内侧底部设置有齿轮(603)。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素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诺洲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