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1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是将4种以上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品种进行混播种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条件下的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正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而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在整个工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现在,我国在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牧草品种的选择和科学组合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牧草品种的选择不适合,导致人工草地建植不理想、越冬率低等问题,比如许多地区选择种植进口牧草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表现出抗旱性差、越冬率低等方面的问题,越冬率一般都不超过30%,如果遇到严重倒春寒年份,几乎全军覆灭。另一方面是牧草品种组合不科学,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牧草品种组合方式,其建成的人工草地使用年限都比较短。例如老芒麦+披碱草人工草地,播种后第一年生长缓慢,草地没有收获,第二年才能收获饲草,到第三年草群就开始明显衰退,牧草密度和产草量均大幅度下降。尽管羊草+紫花苜蓿(或草原二号杂花苜蓿)人工草地的使用年限较长,但在种植后的前两年,牧草幼苗易受杂草危害,种群密度和生产力均较低,需要投入很高的管理费用进行田间除草作业,否则人工种植的牧草会被大量的田间杂草吞噬掉。经过较精细的除草和田间管理,在第三年以后人工种植的牧草才能逐渐占据优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种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态效益难以发挥,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农牧民经济收入和他们实施“退耕还草”的积极性。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冬率高、使用年限长且种植简单的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是将4种以上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品种进行混播种植。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组合为长寿命牧草与短寿命牧草相结合;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相结合;深根型牧草与浅根型牧草相结合;根茎禾草与丛生禾草相结合;一年生牧草或饲料作物与多年生牧草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4-8种牧草品种进行混播种植从经济价格比上来说比较适宜。牧草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牧草。牧草的播种时间一般为6月~7月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长寿命牧草与短寿命牧草组合,以及根茎禾草与丛生禾草间的组合,利用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牧草品种的产量优势,解决了目前人工草地在种植早期产草量低和后期衰退现象严重的关键问题,实现了人工草地的长期利用(如图4所示);2、通过深根型牧草与浅根系牧草组合,以及非固氮的禾本科牧草与固氮的豆科牧草组合(如图3所示),发挥了不同牧草品种在水分和养分利用方面的互补性互惠性,实现了水分和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3、通过一年生牧草或饲料作物的保护播种,有效地抑制了多年生人工草地在种植当年杂草对多年生牧草幼苗的危害,并确保播种当年有一定产草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1所示)。4、通过耐旱品种与喜湿品种间在不同年份的产草量补偿,发挥了各品种的产量优势,降低干旱年份与湿润年份的产草量差异,实现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高产和稳产;5、本专利技术在牧草品种选择上,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国产优良牧草品种,解决了进口牧草品种抗旱性差,越冬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将牧草的越冬率提高到95%以上(如图2所示),大大降低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种植的风险,确保其长期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盲目引进外来种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灾难。本专利技术如能够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退耕还草”工程中,将对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使西部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附图说明图1示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品种进行混播种植图2示第二年春天草地的返青情况图3示豆科禾本科牧草混种的情况图4示草地的上(披碱草)、中(紫花苜蓿)、下(羊草、无芒雀麦层)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暗栗钙土和草甸栗钙土多种牧草品种组合混播方法。品种组合青谷子+披碱草+无芒雀麦+羊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混播比例青谷子0.2kg/亩,披碱草0.25kg/亩,无芒雀麦0.25kg/亩,羊草0.5kg/亩,紫花苜蓿(黄花苜蓿)0.25kg/亩。播种时间根据土壤墒情确定,一般为6月1-20日。该混播组合模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六分场累计种植13000亩,连续三年牧草产量在330~425公斤/亩(干草)。实施例2、在水肥条件中等的暗栗钙土多种牧草品种组合混播方法。品种组合青莜麦(燕麦)+披碱草+老芒麦+羊草+紫花苜蓿(草原二号杂花苜蓿)。混播比例青莜麦(燕麦)4kg/亩,披碱草0.25kg/亩,老芒麦0.25kg/亩,羊草0.5kg/亩,紫花苜蓿(草原二号杂花苜蓿)0.25kg/亩。播种时间根据土壤墒情确定,一般为6月1-20日。该混播组合模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六分场累计种植6000亩,连续三年牧草产量在286~334公斤/亩(干草)。实施例3、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沙性栗钙土多种牧草品种组合混播方法。品种组合老芒麦+冰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比例老芒麦0.25kg/亩,冰草0.25kg/亩,沙打旺0.25kg/亩,羊草0.5kg/亩,紫花苜蓿0.25kg/亩播种时间根据土壤墒情确定,一般为雨季播种7月1-30日该混播组合模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六分场累计种植1700亩,连续三年牧草产量在271~294公斤/亩(干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是将4种以上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品种进行混播种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组合为长寿命牧草与短寿命牧草相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组合为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相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牧草组合为深根型牧草与浅根型牧草相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飞潘庆民韩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