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件
,涉及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稳定连接两根管件,通常在管件端部设置螺纹,并与连接装置的螺纹配合螺接,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操作较为麻烦。现有名称为“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为201910930139.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在管道靠近端部位置设置连接孔,通过旋转连接装置上的连接机构,从而使连接杆伸入连接孔,以利用连接装置快速连接两根管件,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稳定握住管道,又要分别握住挡套和调节套,并相对挡套旋转调节套,单人无法施工,且还需要来回不断调节位置,使连接杆与连接孔对齐,因此操作十分麻烦;2、连接杆穿入连接孔过程中,管件端部无法再继续挤压定位环,因此无法利用定位环密封,且尽管在内密封槽和外密封槽内分别设置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但无法通过持续挤压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增加密封性,因此密封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两根圆管状管件(1)和用于连接两根管件(1)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包括圆套状连接套(2)和配合套在连接套(2)外壁上的圆套状调节套(4),连接套(2)两端分别配合套在两根管件(1)端部,且调节套(4)、连接套(2)和管件(1)之间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若干连接机构沿管件(1)周向等角度均布,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在管件(1)外壁上的连接槽(11),连接槽(11)为长度方向沿管件(1)轴向设置的开槽结构,且连接槽(11)前端延伸至管件(1)端部,连接槽(11)靠近后端的部分槽壁呈斜面状,且深度逐渐增大,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位于连接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两根圆管状管件(1)和用于连接两根管件(1)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包括圆套状连接套(2)和配合套在连接套(2)外壁上的圆套状调节套(4),连接套(2)两端分别配合套在两根管件(1)端部,且调节套(4)、连接套(2)和管件(1)之间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若干连接机构沿管件(1)周向等角度均布,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在管件(1)外壁上的连接槽(11),连接槽(11)为长度方向沿管件(1)轴向设置的开槽结构,且连接槽(11)前端延伸至管件(1)端部,连接槽(11)靠近后端的部分槽壁呈斜面状,且深度逐渐增大,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位于连接套(2)上的连接孔(21)和位于调节套(4)内壁上的调节槽(41),连接孔(21)开孔方向沿连接套(2)径向设置,且连接孔(21)内活动穿设有杆状连接杆(3),调节槽(41)为长度方向沿调节套(4)周向设置的弧形开槽结构,且调节槽(41)沿调节套(4)周向的前端至后端槽深逐渐减小,调节槽(41)宽度大于连接杆(3)杆径,调节槽(41)下侧槽壁呈单向锯齿状,且调节槽(41)下侧槽壁形成若干卡槽(42),所述的两根管件(1)端部之间设有一个密封圈(5);
所述的连接杆(3)与连接孔(21)之间设有复位机构一,复位机构一带动连接杆(3)沿连接套(2)径向复位,使连接杆(3)外端顶在调节槽(41)槽壁上,且当连接杆(3)外端位于调节槽(41)前端时,连接杆(3)内端伸出连接套(2)内壁,且连接杆(3)内端通过连接槽(11)前端装入连接槽(11)内;所述的连接套(2)和调节套(4)之间设有复位机构二,复位机构二带动调节套(4)相对连接套(2)轴向复位,使连接杆(3)外端卡在任意卡槽(42)内;
且能围绕管件(1)轴线正向旋转调节套(4),使连接杆(3)外端朝调节槽(41)后端移动并卡在任意卡槽(42)内,且连接杆(3)内端朝连接槽(11)后端移动,并使密封圈(5)密封压紧在两根管件(1)端部和连接套(2)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槽(11)前端槽口呈扩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一包括设在连接孔(21)孔壁上的复位槽一(22)和固定在连接杆(3)杆壁上的复位块一(31),复位块一(31)滑动位于复位槽一(22)内,复位机构一还包括套在连接杆(3)上的复位弹簧一(32),且复位弹簧一(32)两端分别与复位槽一(22)内端和复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宝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