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63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涉及铜带除油技术领域,包括除油辊本体和内置除油机构,除油辊本体外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轴,除油辊本体内开设有空腔,除油辊本体的外壁上包裹有外吸油棉,空腔内壁上设置有内吸油棉,空腔上开设有渗透孔,空腔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内置除油机构通过转动轴安装在空腔内,内置除油机构一侧固定设置有转动杆,除油辊本体一侧开设有外滑动槽和内滑动槽,外滑动槽与内滑动槽之间通过切换槽连通,转动杆一端穿过内滑动槽延伸至空腔外部,除油辊本体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操作简便,具有两种除油方式,除油效果好,可不停机除油,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
本技术涉及铜带除油
,特别涉及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
技术介绍
在铜带带材的生产过程中,铜带除油步骤是十分关键的,铜带带材除油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轧机的运行速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的铜带带材除油方式大多是使用驱动机构带动除油辊转动,在除油辊表面包裹吸油棉对铜带带材进行除油,尽管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但是由于除油辊的结构过于简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一方面,目前除油辊的除油方式是在除油辊表面包裹吸油棉对铜带带材进行除油,当吸油棉吸收了较多的油时需要暂停机器,对吸油棉进行处理,吸油效率低,且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目前除油辊的除油效率无法改变,在使用时只能够以单一的除油效率进行工作,无法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吸油效率低、无法不停机除油影响工作效率以及除油效率无法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包括除油辊本体和内置除油机构,所述除油辊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包括除油辊本体(1)和内置除油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辊本体(1)外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轴(8),所述除油辊本体(1)内开设有空腔(5),所述除油辊本体(1)的外壁上包裹有外吸油棉(3),所述空腔(5)内壁上设置有内吸油棉(4),所述空腔(5)上开设有渗透孔,所述空腔(5)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通过所述转动轴(7)安装在所述空腔(5)内;/n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一侧固定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除油辊本体(1)一侧开设有外滑动槽(10)和内滑动槽(11),所述外滑动槽(10)与所述内滑动槽(11)之间通过切换槽(12)连通,所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包括除油辊本体(1)和内置除油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辊本体(1)外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轴(8),所述除油辊本体(1)内开设有空腔(5),所述除油辊本体(1)的外壁上包裹有外吸油棉(3),所述空腔(5)内壁上设置有内吸油棉(4),所述空腔(5)上开设有渗透孔,所述空腔(5)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通过所述转动轴(7)安装在所述空腔(5)内;
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一侧固定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除油辊本体(1)一侧开设有外滑动槽(10)和内滑动槽(11),所述外滑动槽(10)与所述内滑动槽(11)之间通过切换槽(12)连通,所述转动杆(9)一端穿过所述内滑动槽(11)延伸至所述空腔(5)外部,所述除油辊本体(1)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除油辊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吸油开关和排油开关,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分别与所述吸油开关和所述排油开关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带带材表面除油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除油机构(2)由伸缩板(14)和储油盒(15)组成,所述储油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苏科嘉律德宽王祥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铸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