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147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所述人行道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用于形成人行道的若干个第一节段和若干个第二节段,以及预制用于设在钢箱梁侧面的若干个挑臂;预先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节段分别连接一所述挑臂;架设钢箱梁;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并连接该挑臂于所述钢箱梁的侧面上;起吊所述第二节段,并将该第二节段的两端分别与吊装后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节段连接,以形成所述人行道。本申请无需另行设置人行道支架来架设人行道,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箱梁桥梁由于自重轻、造型美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桥梁,在节省钢结构同时兼顾桥梁景观效果,常常通过在在机动车道钢箱梁的两外侧设置挑臂和人行道,而机动车道钢箱梁的安装通常是采用满堂支架分段吊装的原位拼装法,设置的钢箱梁支架在主梁偏中部,故安装两侧人行道时,无法利用主梁钢箱梁的支架,如再另设置支架,不但会增加成本,还对主梁吊装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无需另行设置人行道支架来架设人行道,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所述人行道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用于形成人行道的若干个第一节段和若干个第二节段,以及预制用于设在钢箱梁侧面的若干个挑臂;预先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节段分别连接一所述挑臂;架设钢箱梁;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并连接该挑臂于所述钢箱梁的侧面上;起吊所述第二节段,并将该第二节段的两端分别与吊装后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节段连接,以形成所述人行道。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并连接该挑臂于所述钢箱梁的侧面上的具体步骤为:预设第一吊耳在所述第一节段上;在所述钢箱梁的两侧,使用吊机通过所述第一吊耳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并驱动所述挑臂靠近所述钢箱梁的侧面;当所述挑臂达到挑臂安装位置时,在所述钢箱梁的侧面上对所述挑臂进行焊接。优选地,所述当挑臂达到挑臂安装位置时,在所述钢箱梁的侧面上对所述挑臂进行焊接的具体步骤为:预先在所述钢箱梁挑臂安装位置的顶部上装设支撑反力架;通过长度可调的钢绳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支撑反力架;所述挑臂达到挑臂安装位置的附近时,改变所述钢绳组件的长度调整所述挑臂至挑臂安装位置,焊接所述挑臂在所述钢箱梁上。优选地,所述支撑反力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其底部固接在所述钢箱梁的顶部;倾斜设置的斜撑,其顶部与所述立柱固接,其底部固接在所述钢箱梁的顶部,且所述斜撑在所述钢箱梁上的正投影沿所述钢箱梁的横桥向;第二吊耳,其设在所述立柱背离所述斜撑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支撑反力架为钢结构。优选地,若所述挑臂的重力超过所述吊机的起重极限,则对所述挑臂沿远离所述钢箱梁的方向依次分段吊装。优选地,使用所述吊机起吊所述第二节段,若所述第二节段的重力超过所述吊机的起重极限,则对所述第二节段在相邻两个第一节段间相向分段吊装。优选地,沿所述钢箱梁的顺桥向间隔吊装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优选地,同时吊装多个连接有所述挑臂的第一节段。优选地,所述架设钢箱梁的具体步骤为:搭设机动车道钢箱梁支架,并在所述机动车道钢箱梁支架上设置若干个支撑垫块;在所述机动车道钢箱梁支架上安装所述钢箱梁,或依次安装钢箱梁节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适用钢箱梁上设有挑臂的桥梁,通过预先将人行道中的第一节段与挑臂固接,再吊装挑臂在钢箱梁上,之后在相邻的两个已吊装的第一节段之间吊装第二节段,同样地,安装余下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直至连接为人行道。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另行设置人行道支架来架设人行道,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中人行道架设时的钢箱梁的半剖立面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反力架的示意图;图中:1、人行道;11、第一节段;110、第一吊耳;12、第二节段;2、钢箱梁;3、挑臂;4、支撑反力架;41、立柱;42、斜撑;43、第二吊耳;5、钢绳组件;6、机动车道钢箱梁支架;7、支撑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所述人行道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制用于形成人行道1的若干个第一节段11和若干个第二节段12,以及预制用于设在钢箱梁2侧面的若干个挑臂3;步骤2:预先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节段11分别连接一所述挑臂3;步骤3:架设钢箱梁2;步骤4: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连接该挑臂3于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步骤5:起吊所述第二节段12,并将该第二节段12的两端分别与吊装后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节段11连接,以形成所述人行道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通过预先在挑臂3上固接人行道1中的第一节段11,之后起吊连接有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在钢箱梁2上将挑臂3的自由端侧固接,将应当在距离该钢箱梁2一段距离的第一节段11的安装位置转移至钢箱梁2上,之后,再在两个相邻的已架设的第一节段11之间吊装第二节段12以使得所述第二节段12的两端均连接一所述第一节段11,进而连接形成所述人行道1,对剩余的第一节段11、第二节段12重复相同的吊装工序,完成所述人行道1的架设。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在架设人行道1时,单独设置人行道1的架设支架,简化施工设施,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连接该挑臂3于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的具体步骤为:预设第一吊耳110在所述第一节段11上;在所述钢箱梁2的两侧,使用吊机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0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驱动所述挑臂3靠近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当所述挑臂3达到挑臂安装位置时,在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对所述挑臂3进行焊接。常规的安装第一节段11的方式是在人行道的位置上设置人行道支架,再在该人行道支架上安装第一节段于挑臂上,并且,按照常规的施工方式,第一节段11的固定安装还需等待挑臂3与钢箱梁2之间的连接部分焊缝冷凝至连接可靠。而在本申请中,可以预先在地面上固接挑臂3和第一节段11,之后再在钢箱梁2上焊接挑臂3,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节段11在空中的固接位置从人行道转移至机动车道,减少了高空施工的工期,同时,预先固接第一节段11和挑臂3这一工序也可与钢箱梁2的架设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预制用于形成人行道(1)的若干个第一节段(11)和若干个第二节段(12),以及预制用于设在钢箱梁(2)侧面的若干个挑臂(3);/n预先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节段(11)分别连接一所述挑臂(3);/n架设钢箱梁(2);/n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连接该挑臂(3)于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n起吊所述第二节段(12),并将该第二节段(12)的两端分别与吊装后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节段(11)连接,以形成所述人行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制用于形成人行道(1)的若干个第一节段(11)和若干个第二节段(12),以及预制用于设在钢箱梁(2)侧面的若干个挑臂(3);
预先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节段(11)分别连接一所述挑臂(3);
架设钢箱梁(2);
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连接该挑臂(3)于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
起吊所述第二节段(12),并将该第二节段(12)的两端分别与吊装后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节段(11)连接,以形成所述人行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连接该挑臂(3)于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的具体步骤为:
预设第一吊耳(110)在所述第一节段(11)上;
在所述钢箱梁(2)的两侧,使用吊机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0)起吊连接有所述挑臂(3)的第一节段(11),并驱动所述挑臂(3)靠近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
当所述挑臂(3)达到挑臂安装位置时,在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对所述挑臂(3)进行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钢箱梁挑臂的人行道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挑臂(3)达到挑臂安装位置时,在所述钢箱梁(2)的侧面上对所述挑臂(3)进行焊接的具体步骤为:
预先在所述钢箱梁(2)挑臂安装位置的顶部上装设支撑反力架(4);
通过长度可调的钢绳组件(5)连接所述第一吊耳(110)与所述支撑反力架(4);
所述挑臂(3)达到挑臂安装位置的附近时,改变所述钢绳组件(5)的长度调整所述挑臂(3)至挑臂安装位置,焊接所述挑臂(3)在所述钢箱梁(2)上。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志飞蒋本俊张友光拓守俭章德春李勇波钱照国崔瑞飞李先武柴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