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145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供料系统,包括料斗以及混合罐,还包括乳化罐、混合桶以及控制器,乳化罐设置有第一液位计,料斗通过下料机与混合桶连接,乳化罐通过管道连通混合桶,且混合桶通过泵组连通混合罐,混合罐还设置有供液管、排液管以及第二液位计,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泵,第一液位计、下料机、第一流量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二流量计均电连接至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料、配料、出料功能齐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控制方便;上料中增加了振动电机减少物料板结,增加料位计可及时补料,采用螺旋上料机与螺旋下料机使得上下料可控,采用流量计、液位计等可时时了解现场设备运行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供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在供料系统中常需要将多种料进行混合输送,而一般的操作方式都是人工,靠人工频繁搬运、手动倾倒,耗时耗力还可能耽误生产甚至发生危险,添加的物质也需要一定浓度配比,操作较为不便。另外现有技术中往往存在储料容易板结、料仓料位不易控制、配料浓度不易控制、出料流量及压力不易控制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供料系统,旨在用于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供料系统,包括料斗以及混合罐,还包括乳化罐、混合桶以及控制器,所述乳化罐设置有第一液位计,所述料斗通过下料机与所述混合桶连接,所述乳化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混合桶,且所述混合桶通过泵组连通所述混合罐,且于两者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混合罐还设置有供液管、排液管以及第二液位计,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泵,所述第一液位计、下料机、第一流量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二流量计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地,还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与所述料斗之间通过螺旋上料机连接,所述料仓内设置有第一料位计。进一步地,所述料仓与所述料斗上均设置有振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料斗上设置有第二料位计与第三料位计,所述第二料位计位于所述料斗的警戒高位,所述第三料位计位于所述料斗的警戒低位。进一步地,所述泵组包括乳化泵和自吸泵。进一步地,于所述排液管、所述乳化罐与所述混合桶之间的流路以及所述泵组与所述混合罐之间的流路上均设置有气动阀。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桶为涡旋桶。进一步地,所述排液泵为喷雾泵,且于所述喷雾泵的排出流路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进一步地,还包括雾化喷枪,所述雾化喷枪与所述喷雾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枪包括喷枪管以及喷气管,所述喷枪管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喷雾泵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供压缩空气进入的压缩空气进口,于另一端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喷气管沿所述喷枪管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喷气管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靠近且朝向所述雾化喷嘴设置。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混合供料系统中,上料、配料、出料功能齐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控制方便;上料中增加了振动电机减少物料板结,增加料位计可及时补料,不需人员时时监控,采用螺旋上料机上料方便可控,采用螺旋下料机通过控制运行时间可控制下料分量,采用搅拌电机利于配料混合均匀,采用流量计、液位计等可时时了解现场设备运行状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浓缩及烟道蒸发一体处理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中SO3脱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道用雾化喷枪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道用雾化喷枪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枪流量及压力的调节监测模块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枪流量及压力的调节监测模块的喷液母管与喷液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枪流量及压力的调节监测模块的空气母管与空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枪流量及压力的调节监测模块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钝化团聚复合剂与脱硫废水混合处理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供料系统的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供料系统的料仓与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以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及烟道蒸发一体处理工艺系统,包括烟道5以及钝化团聚子系统,采用钝化团聚子系统将脱硫废水与钝化团聚复合剂的混合液喷入烟道5内。具体地,钝化团聚子系统包括晶种法浓缩蒸发器、过滤沉淀装置以及钝化团聚制备装置,其中晶种法浓缩蒸发器具有脱硫废水进口与晶种液进口,这里的晶种法浓缩蒸发器为一个系统结构,脱硫废水进口与晶种液进口分别用于向晶种法浓缩蒸发器内添加脱硫废水与晶种液,以实现向脱硫废水中添加晶种液,晶种液可以为硫酸钙晶种溶液,以达到向脱硫废水补充晶种的目的,通过测试蒸发器内溶液电导率以及密度计显示值(硫酸钙浓度因子CF值1.3~1.4),定量将硫酸钙晶种溶液输送进晶种法蒸发器内,然后通过蒸发器以实现对脱硫废水的蒸发浓缩,蒸发器采用MEE或MED或MVR或MVR+MED等任一形式,外界提供的鲜蒸汽通过鲜蒸汽管导入晶种法浓缩蒸发器内,以与脱硫废水蒸发换热,进而达到浓缩脱硫废水的目的。晶种法浓缩蒸发器的浓缩液(浓缩后的脱硫废水)排管连通过滤沉淀装置的进液口,过滤沉淀装置的出液口连通钝化团聚制备装置的进液口,而钝化团聚制备装置通过钝化团聚出液管连通至少部分位于烟道5内的雾化喷枪4。过滤沉淀装置的进液口位于上端,其出液口位于下端,即晶种法浓缩蒸发器排出的浓缩液由过滤沉淀装置的上端进液口进入,通过过滤沉淀的方式将浓缩液中的无机盐以及固体不溶物截留,进而可以将澄清的浓缩液导入钝化团聚制备装置内,而钝化团聚制备装置具有钝化团聚复合剂进口,由该进口向钝化团聚制备装置内添加钝化团聚复合剂,以形成脱硫废水与钝化团聚复合剂的混合液,最后由雾化喷枪4喷入烟道5内。通过上述系统,一方面通过钝化团聚复合剂中团聚烟气中的SO3、NH4HSO4、颗粒物(含PM2.5以及各类烟气中重金属成分)等成为大颗粒无机盐颗粒物混合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烟道5内烟气高温使得脱硫废水蒸发结晶,以消除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而采用晶种法浓缩的蒸发器不结垢、不堵塞、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优化上述实施例,系统还包括有调节池/罐,调节池/罐的出液口通过输送泵连通晶种法浓缩蒸发器的脱硫废水进口。从燃煤电厂的脱硫系统排出的脱硫废水原液进入了一个调节池或罐中,用于暂存脱硫废水,因脱硫废水每小时排出量有高低出入,为保证晶种法浓缩蒸发器产出的浓缩液不超过烟道5蒸发喷雾系统最大设计量,即需要浓缩蒸发器系统有一个稳定的输入量,而通过调节池/罐可以可以起到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供料系统,包括料斗以及混合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乳化罐、混合桶以及控制器,所述乳化罐设置有第一液位计,所述料斗通过下料机与所述混合桶连接,所述乳化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混合桶,且所述混合桶通过泵组连通所述混合罐,且于两者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混合罐还设置有供液管、排液管以及第二液位计,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泵,所述第一液位计、下料机、第一流量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二流量计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供料系统,包括料斗以及混合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乳化罐、混合桶以及控制器,所述乳化罐设置有第一液位计,所述料斗通过下料机与所述混合桶连接,所述乳化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混合桶,且所述混合桶通过泵组连通所述混合罐,且于两者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混合罐还设置有供液管、排液管以及第二液位计,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泵,所述第一液位计、下料机、第一流量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二流量计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与所述料斗之间通过螺旋上料机连接,所述料仓内设置有第一料位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与所述料斗上均设置有振动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上设置有第二料位计与第三料位计,所述第二料位计位于所述料斗的警戒高位,所述第三料位计位于所述料斗的警戒低位。


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湧张涛胡成闵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