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织物表面接枝改性及后整理领域。
技术介绍
棉布具有价格低廉、透气、柔软、耐磨等优点,在服装面料、家纺织物市场备受欢迎。由于棉布纱线间以及纤维间存在较大缝隙,容易吸附汗液等皮肤分泌物,成为细菌等微生物的营养,所以容易引起发霉、变质等现象,甚至影响使用感受及人类健康。目前的抗菌棉布可根据其抗菌整理所用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可否再生分为抗菌活性可再生抗菌棉布和可抗菌活性不可再生抗菌棉布两类。钱婷婷等人将纳米TiO2和壳聚糖配合制备成抗菌剂,并将其负载于棉布表面,所得棉布对黑曲霉菌的抑菌率可达99.99%,但洗涤15次后,抑菌率降至65.43%。穆学慧等人通过二浸二轧工艺,通过50℃预烘和90℃烘焙将抗菌剂黄芩甙分别整理到涤纶、棉布、涤麻织物上,发现黄芩甙与涤麻织物结合得最好,但所得抗菌织物在洗涤15次之后,大肠杆菌抑菌率降至79.0%,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降至73.9%。上述两种抗菌剂可作为抗菌活性不可再生抗菌剂的代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包括棉布,所述棉布的纤维表面上的接枝脂质分子层,和所述接枝脂质分子层吸附的抗菌剂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脂质分子层由多元羧酸与棉纤维表面羟基酯化后再与烷醇酯化接枝而成;所述抗菌剂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存在于接枝脂质分子层,在抑菌能力减弱后,可通过再吸附抗菌剂重新获得抗菌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包括棉布,所述棉布的纤维表面上的接枝脂质分子层,和所述接枝脂质分子层吸附的抗菌剂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脂质分子层由多元羧酸与棉纤维表面羟基酯化后再与烷醇酯化接枝而成;所述抗菌剂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存在于接枝脂质分子层,在抑菌能力减弱后,可通过再吸附抗菌剂重新获得抗菌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脂质分子层由分子量为1000~70000的聚丙烯酸与棉纤维表面羟基酯化后再与主链骨架含8~6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含支链结构的有机醇酯化接枝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为主链骨架含6~6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含支链结构的阳离子型抗菌剂。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抗菌棉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多元羧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多元羧酸水溶液,将棉布浸渍于所述多元羧酸水溶液,棉布表面羟基与多元羧酸进行酯化反应;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得到的棉布浸于直链烷醇溶液进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东,杨静,许青波,李琳,徐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