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139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集气室,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进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导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号SCR催化层,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一号SCR催化层的一侧设置有二号SCR催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发电机组与脱硝装置之间的密封性较好,避免尾气泄露,防止一号SCR催化层长期使用后局部失效导致脱销效果变差,提高脱销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销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
技术介绍
为防止燃气发动机组燃烧后产生过多的NOx污染环境,应对煤进行脱硝处理,分为燃烧前脱硝、燃烧过程脱硝、燃烧后脱硝,燃烧后脱硝的处理方法为将尾气与还原剂反应生成对大气没有多少影响的N2和水;现有的脱硝装置有一些缺点,首先,装置与发动机组之间连接不牢固,且密封性不好,尾气容易泄露,其次,尾气进入脱硝装置内直接与SCR催化层接触,导致SCR催化层局部发生反应,长期使用后局部失效,导致不能对尾气进行脱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集气室;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进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导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号SCR催化层,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一号SCR催化层的一侧设置有二号SCR催化层。优选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外螺纹连接管、导管、外螺纹进气管、固定螺帽,所述外螺纹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外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管的一端导管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进气管,所述导管的外表面与外螺纹进气管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管、外螺纹进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帽,所述固定螺帽的内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外螺纹进气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进气管的一端外表面焊接于装置主体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进风板、一号通孔、挡板、二号通孔,所述进风板的一端外表面掏空设置有一号通孔,所述进风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二号通孔。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出风板、三号通孔、导流室,所述进风板与出风板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板与出风板之间构成导流室,所述出风板的一端贯穿设置有三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三号通孔的直径相同,且二号通孔的直径为一号通孔、三号通孔直径的一半,所述进风板、出风板均与装置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一号SCR催化层、二号SCR催化层的外表面均与装置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二号SCR催化层的一侧设置有三号SCR催化层,所述三号SCR催化层的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气室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气室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集气室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通过旋转固定螺帽使其固定在外螺纹进气管的外侧,将导管插入外螺纹进气管的内部可以使外螺纹连接管与外螺纹进气管连接,通过反向旋转固定螺帽可以使其固定在外螺纹连接管与外螺纹进气管连接处的外侧,进而可以将外螺纹连接管与外螺纹进气管连接,安装比较方便,导管可以深入外螺纹进气管的内部,且外螺纹连接管、外螺纹进气管、固定螺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密封性较好,避免尾气泄露,通过进风板与挡板可以对直冲的尾气进行分散,可以使尾气通过一号通孔、二号通孔进入到导流室内,且二号通孔的直径为一号通孔直径的一半,可以对尾气起到很好的分散效果,通过出风板可以对导流室内的尾气减速,通过三号通孔使尾气排出,可以使尾气均匀的进入到一号SCR催化层的表面,解决了传统的尾气进入装置速度快且与一号SCR催化层的接触面积小的问题,避免一号SCR催化层局部发生反应,防止一号SCR催化层长期使用后局部失效导致脱销效果变差,提高脱销的质量,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的剖切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的进气机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的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的导流机构的剖切图。图中:1、装置主体;2、固定底座;3、进气机构;31、外螺纹连接管;32、导管;33、外螺纹进气管;34、固定螺帽;4、集气室;5、排气管;6、导流机构;61、进风板;62、一号通孔;63、挡板;64、二号通孔;65、出风板;66、三号通孔;67、导流室;7、一号SCR催化层;8、二号SCR催化层;9、三号SCR催化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2,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机构3,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集气室4,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进气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6,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导流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一号SCR催化层7,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一号SCR催化层7的一侧设置有二号SCR催化层8。进气机构3包括外螺纹连接管31、导管32、外螺纹进气管33、固定螺帽34,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设置有导管32,导管32的一端外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导管3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进气管33,导管32的外表面与外螺纹进气管3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外螺纹连接管31、外螺纹进气管3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帽34,固定螺帽34的内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31、外螺纹进气管3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外螺纹进气管33的一端外表面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一端。导流机构6包括进风板61、一号通孔62、挡板63、二号通孔64,进风板61的一端外表面掏空设置有一号通孔62,进风板6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挡板63,挡板6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二号通孔64。导流机构6还包括出风板65、三号通孔66、导流室67,进风板61与出风板65固定连接,进风板61与出风板65之间构成导流室67,出风板65的一端贯穿设置有三号通孔66,一号通孔62、三号通孔66的直径相同,且二号通孔64的直径为一号通孔62、三号通孔66直径的一半,进风板61、出风板65均与装置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底座2的上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底座2可以使装置主体1放置更稳固,固定底座2呈矩形阵列排布,一号SCR催化层7、二号SCR催化层8的外表面均与装置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二号SCR催化层8的一侧设置有三号SCR催化层9,通过一号SCR催化层7、二号SCR催化层8、三号SCR催化层9可以与尾气反应进行脱销,三号SCR催化层9的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集气室(4);/n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进气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6);/n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导流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一号SCR催化层(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一号SCR催化层(7)的一侧设置有二号SCR催化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集气室(4);
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进气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6);
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导流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一号SCR催化层(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一号SCR催化层(7)的一侧设置有二号SCR催化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3)包括外螺纹连接管(31)、导管(32)、外螺纹进气管(33)、固定螺帽(34),所述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设置有导管(32),所述导管(32)的一端外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管(31)的一端导管(3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进气管(33),所述导管(32)的外表面与外螺纹进气管(3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管(31)、外螺纹进气管(3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帽(34),所述固定螺帽(34)的内表面与外螺纹连接管(31)、外螺纹进气管(3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进气管(33)的一端外表面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尾气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6)包括进风板(61)、一号通孔(62)、挡板(63)、二号通孔(6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森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宾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