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378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吸收塔的结构限制,造成生产难度以及成本的增加的问题;包括塔体,设置在使用地;第一输气道,设置在塔体内,并置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喷淋机构,设置在第一输气道的内部;除雾室,设置在塔体内,并与第一输气道连通,并在除雾室与第一输气道连通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门;除雾机构,设置在除雾室顶部;第二输气道,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并与除雾室和第一输气道连通,并通过第一密封门进行第一输气道与第二输气道的隔离;且在第二输气道内设置有第三密封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超低排放吸收塔降低了生产难度的同时无法投入大量的研发和模具的制造使得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
本技术涉及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常会伴随有废气的产生,如果将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进行污染,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吸收塔对废气进行过滤,进而使其形成能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纯净气体;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吸收塔的结构限制,且生产加工产生的废气不同,采用的吸收塔也不相同,进而造成了吸收塔生产企业需要制造不同的吸收塔满足不同废气净化的需要,这样便造成了生产难度以及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吸收塔的结构限制,造成生产难度以及成本的增加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包括:塔体,设置在使用地,且在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第一输气道,设置在塔体内,并置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且在第一进气道与出气口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门;喷淋机构,设置在第一输气道的内部;除雾室,设置在塔体内,并与第一输气道连通,并在除雾室与第一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塔体(1),设置在使用地,且在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n第一输气道(4),设置在所述塔体(1)内,并置于所述进气口(2)与所述出气口(3)之间;且在第一进气道与所述出气口(3)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门(5);/n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气道(4)的内部;/n除雾室(7),设置在所述塔体(1)内,并与所述第一输气道(4)连通,并在所述除雾室(7)与所述第一输气道(4)连通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门(8);/n除雾机构(9),设置在所述除雾室(7)顶部;/n第二输气道(10),设置在所述塔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设置在使用地,且在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
第一输气道(4),设置在所述塔体(1)内,并置于所述进气口(2)与所述出气口(3)之间;且在第一进气道与所述出气口(3)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门(5);
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气道(4)的内部;
除雾室(7),设置在所述塔体(1)内,并与所述第一输气道(4)连通,并在所述除雾室(7)与所述第一输气道(4)连通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门(8);
除雾机构(9),设置在所述除雾室(7)顶部;
第二输气道(10),设置在所述塔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除雾室(7)和所述第一输气道(4)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门(5)进行所述第一输气道(4)与所述第二输气道(10)的隔离;且在所述第二输气道(10)内设置有第三密封门(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永辉蔡柯明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