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1300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90‑130份、蚯蚓粪25‑35份、钙镁磷肥3‑7份、有机硒肥3‑6份、腐植酸18‑30份、EM菌原液2‑5份、蜂花醇2‑4份、鱼骨粉30‑50份、碳酸钾10‑20;(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15‑18d;(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硒活化
,特别涉及一种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硒作为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在人体中构成含硒蛋白与含硒酶成分,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保护和修复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解除重金属毒害等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不同价态以及不同结合态的硒,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的迁移、转化能力,对植物的有效性也不同,土壤中有效硒是巨鼎植物体内硒含量的关键因素。土壤PH值对硒形态分布有重要影响,PH值越高硒的溶解度越大,可溶态硒含量也越高,也越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在酸性土壤中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低。因此,想要在酸性土壤中栽培富硒植物,就需要能提高土壤中硒素活化功能的菌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90-130份、蚯蚓粪25-35份、钙镁磷肥3-7份、有机硒肥3-6份、腐植酸18-30份、EM菌原液2-5份、蜂花醇2-4份、鱼骨粉30-50份、碳酸钾10-20;(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15-18d;(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4-6d;(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水与干料原料的重量比为1:5。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当物料含水率低于40%时,每12h翻料一次;当物料含水率高于40%时,每26-32h翻料一次。步骤(3)所述的二次发酵过程,每隔5-8h翻料一次。步骤(4)所述的干燥过程为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0-65℃,直至水分含量小于4%。步骤(4)所述的粉碎过程,粉碎后的颗粒过筛,使成品粒径控制在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得到的功能菌剂可以调节酸性土壤的PH值,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农作物中的硒含量,使荔枝中的硒含量达到富硒水果的标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90份、蚯蚓粪35份、钙镁磷肥3份、有机硒肥3份、腐植酸30份、EM菌原液2份、蜂花醇4份、鱼骨粉50份、碳酸钾10;(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5℃,发酵时间为15d;(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65℃,发酵时间为4d;(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水与干料原料的重量比为1:5。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当物料含水率低于40%时,每12h翻料一次;当物料含水率高于40%时,每26h翻料一次。步骤(3)所述的二次发酵过程,每隔8h翻料一次。步骤(4)所述的干燥过程为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0℃,直至水分含量小于4%。步骤(4)所述的粉碎过程,粉碎后的颗粒过筛,使成品粒径控制在1mm。实施例2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115份、蚯蚓粪25份、钙镁磷肥5份、有机硒肥6份、腐植酸18份、EM菌原液4份、蜂花醇3份、鱼骨粉30份、碳酸钾15;(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8℃,发酵时间为17d;(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68℃,发酵时间为5d;(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水与干料原料的重量比为1:5。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当物料含水率低于40%时,每12h翻料一次;当物料含水率高于40%时,每29h翻料一次。步骤(3)所述的二次发酵过程,每隔5-8h翻料一次。步骤(4)所述的干燥过程为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3℃,直至水分含量小于4%。步骤(4)所述的粉碎过程,粉碎后的颗粒过筛,使成品粒径控制在2mm。实施例3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130份、蚯蚓粪30份、钙镁磷肥7份、有机硒肥5份、腐植酸24份、EM菌原液5份、蜂花醇2份、鱼骨粉40份、碳酸钾20;(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70℃,发酵时间为18d;(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70℃,发酵时间为6d;(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水与干料原料的重量比为1:5。步骤(2)所述的一次发酵过程中,当物料含水率低于40%时,每12h翻料一次;当物料含水率高于40%时,每32h翻料一次。步骤(3)所述的二次发酵过程,每隔6h翻料一次。步骤(4)所述的干燥过程为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5℃,直至水分含量小于4%。步骤(4)所述的粉碎过程,粉碎后的颗粒过筛,使成品粒径控制在2mm。对比试验:试验组,将上述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活化剂分别用相当于其重量100倍的水溶解稀释,分别得到编号为a1、a2和a3的活化剂溶液,分别用于荔枝种植地,在荔枝花蕾期将活化剂溶液施于根部。对照组,在荔枝花蕾期不做处理,其它未提及的管理与实验组的相同。对不同组荔枝根部土壤的PH值及不同组荔枝的产量、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组别PH值产量(kg/亩)硒含量(μg/kg)对照组4.5251.31.6a15.8270.623.5a2...

【技术保护点】
1.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90-130份、蚯蚓粪25-35份、钙镁磷肥3-7份、有机硒肥3-6份、腐植酸18-30份、EM菌原液2-5份、蜂花醇2-4份、鱼骨粉30-50份、碳酸钾10-20;/n(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15-18d;/n(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4-6d;/n(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灰90-130份、蚯蚓粪25-35份、钙镁磷肥3-7份、有机硒肥3-6份、腐植酸18-30份、EM菌原液2-5份、蜂花醇2-4份、鱼骨粉30-50份、碳酸钾10-20;
(2)取草木灰、蚯蚓粪、鱼骨粉、腐殖酸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并用水淋湿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15-18d;
(3)一次发酵结束后,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镁磷肥、有机硒肥、蜂花醇和碳酸钾并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发酵温度为65℃-70℃,发酵时间为4-6d;
(4)将所得的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后,得到功能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土壤硒素活化功能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贤廖青潘丽萍黄婵婵邢颖陈锦平王顺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