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定标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24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次定标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包括被测激光脉冲经过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过第一全反射镜和第二全反射镜射入倍频晶体,另一束经过一面内角反射面为有一个台阶的阶梯反射面的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和第三全反射镜后射进倍频晶体。由倍频晶体输出的激光脉冲经过柱透镜后射到连接到计算机上的探测元件上。上述的一束激光脉冲经过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后引入一个光程差,可以单次定标和测得对应的二阶自相关函数的时间宽度,实现了一维空间分辨的单次二阶相关测量。一个脉冲信号一次测量就可以同时定标和采集到二维的平面信息,比在先技术中定标简单容易,更为准确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能够单次定标的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能够同时测量二维信息(一维为脉冲自相关函数时间宽度,一维为该宽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并利用此特性实现单次定标,用于飞秒~皮秒的超短脉冲激光的单次测量及这种激光波前不同位置的脉宽信息测量。
技术介绍
随着超短脉冲激光的发展,超短激光脉冲的测量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测量措施。其中对放大后的脉冲进行测量时,由于放大脉冲相对于振荡级脉冲而言,脉冲强度和脉宽波动较大,所以通常使用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在先技术中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激光光源发射的激光束首先通过小孔光阑1,用于截取一部分波前;再经过分束镜2分成两束光,一束经过固定在一维千分平移台上的直角反射镜5,再经过全反射镜4至倍频晶体6,另一束光经过两全反射镜10、3至倍频晶体6,由倍频晶体6输出的激光束再通过柱透镜7,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9进入示波器10显示。光线经过分束镜2分束后分两路(10→3→6,5→4→6)进入倍频晶体6,如果两路光程相等且光斑在倍频晶体6表面重合,则会在倍频晶体6中形成相干倍频信号,信号光沿两入射光的角平分线传播。如果入射光的波前强度分布均匀,则信号在图1中x方向的分布代表二阶相关函数的分布,经柱透镜7成像后由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9采集并输入到示波器8。由示波器8测得该信号宽度并进行定标,即可得二阶相关函数的宽度,由此可以反推激光脉冲宽度信息(参见在先技术F.Salin,P.Georges,G.Roger,and A.Brun,“Single-shot measurement of a 52-fs pulse”,Applied Optics Vol,26,No.21,4528~4531(1987))。为了将示波器8上显示脉冲宽度变换成为二阶自相关函数的时间宽度,必须进行定标。定标的方法是前后移动角反射镜5,则信号光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反映在示波器上,就是波形的最大值发生移动。设示波器上波形宽度为τ,角反射镜5移动距离为Δx,在示波器8上信号最大值移动了Δt,则该二阶自相关函数的宽度为T=2(Δx/c)τ/Δt,(c是光速)脉冲宽度为T/α,α称作形状因子,需假设脉冲形状然后计算α因子。(关于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的定标、计算公式推导详细过程请参见在先技术王益民李传东韩申生张正泉徐至展等专利技术人提供的“飞秒放大激光脉冲的单次测量”,《中国激光》,Vo.25,No.2,132~134(1998))。超短脉冲一般具有超宽频谱的频带。这样的脉冲在空间传播时,由于自由空间衍射的波长依赖,会出现频率依赖的模式尺度效应(frequency-dependent mode size),此效应将引起激光波面上光谱、位相以及脉冲时间形状等参数在横向的分布。经过展宽、多级放大并压缩的超短脉冲,其波面的各项参数分布则更为复杂。测量和分析这种效应将有助于定量分析超短、频带超宽脉冲在空间以及介质中传播时的各种物理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测量脉冲特性在空间分布就需要空间分辨的测量系统。已经有人利用更为复杂的仪器(SPIDER)对此作了测量(详见在先技术L.Gallmann,G.Steinmeyer,D.H.Sutter,and T.Rupp,“Spatially resolved amplitudeand phase characterization of femtosecond optical pulses”,Optics Letters,Vol.26,No.2,96~98(2001))。实际上,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的倍频晶体给出的倍频信号是长、宽两个方向,在宽度方向(x方向)给出的是该点的二阶相关函数的强度分布,同时在倍频信号的垂直x的方向给出了不同点的相关函数的强度分布。在采用传统的用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和用示波器显示时,一次测量只能在一点测量相关信号的宽度,无法做到空间分辨,这样,用一点的脉宽代表了整个波面的脉宽,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在先技术用传统二阶单次自相关测量的重大缺陷。另外,在先技术中二阶单发自相关的,测量仪一般采用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探测元件,把倍频信号在x方向的强度分布转换成为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输出的电信号在时间上的分布并且由示波器显示出来。这样,信号光在x方向的移动转换成电信号中脉冲波形相对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同步信号的移动,所以定标时要求线列阵电荷耦合器件(CCD)有同步信号能够正确的触发示波器。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存在有不能同步触发或触发后不能锁定的问题。同时,每次测量必须先行定标,对定标就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定标时两束光的程差由推动角反射镜5前后移动的千分螺杆刻度读出,一般最小刻度仅能达到10μm,读数误差是5μm,而对于飞秒脉冲测量,千分螺杆前后移动位移仅能在数十微米(μm),相对误差非常大。虽然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定标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读数误差,但是多次测量会面临千分螺杆的往复误差,同时,对于啁啾脉冲放大系统,放大脉冲的能量、脉宽、波形都会有波动(一般的重复性指标是5%),势必会给多次定标带来更多的误差。其次,为了准确测量读数,必须采用比较高级的数字示波器,而且即使这样也只能得到脉冲的形状、宽度等,而不能得到比较具体的数值信息,无法对相关曲线进行准确的拟合和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空间分辨且能单次定标的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能够在单次测量中自行定标,并且能够进行一维空间分辨的单次脉宽测量。本专利技术的单次定标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包括被测激光脉冲G0首先经过小孔光阑1入射到分束镜2上。经过分束镜2将被测激光脉冲分成两束Gf,Gt,其中一束是由分束镜2反射的光束Gf经过第一全反射镜10和第二全反射镜3射到倍频晶体6上;另一束是由分束镜2透射的光束Gt经过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和第三全反射镜4射到倍频晶体6上。由倍频晶体6输出的激光束经过拄透镜7后射入到二维的探测元件13上,探测元件13的输出连接到计算机12上。如图2所示。所说的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的一面内角反射面为有一个台阶的高反射面1103和低反射面1101所构成,另一面内角反射面为平面反射面1102。如图3所示。所说的探测元件13是二维的视频电荷耦合器件(CCD)。如上述的结构,当被测激光脉冲经过小孔光阑1限束后,再经过分束镜2分成两束,一束经过第一、第二全反射镜10、3后,射到倍频晶体6上;另一束经过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和第三全反射镜4后,也射到倍频晶体6上。两分束被测激光脉冲当光程相等时,同时达到倍频晶体6上,两分束激光脉冲在倍频晶体6上产生相干信号。因为产生干涉的两分束激光脉冲都是由被测激光脉冲本身分束的,所以称为自相干。在倍频晶体6上产生的相干信号再经过倍频晶体6倍频,输出的相干的倍频信号经过二维的探测元件13输入到计算机12内进行数据处理。上述经过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的一分束被测激光脉冲,由于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的一面内角反射面是有一个台阶的阶梯反射面,这就使得这一分束被测激光脉冲又分成两束有光程差ΔL≠0的先后到达倍频晶体6上的被测激光脉冲,先到达的一束为测量的干涉信号,后到达的一束为定标的干涉信号。所以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次定标二阶单发自相关测量仪,包括被测激光脉冲(G↓[0])首先经过小孔光阑(1)射到分束镜(2)上,经分束镜(2)将被测激光脉冲分成两束(G↓[f],G↓[t]),一束是由分束镜(2)反射的光束(G↓[f])经过第一全反射镜(10)和第二全反射镜(3)射到倍频晶体(6)上,另一束是由分束镜(2)透射的光束(G↓[t])经过第三全反射镜(4)射到倍频晶体(6)上,由倍频晶体(6)输出的激光束经过柱透镜(7)后射入探测元件(13)上,其特征在于在分束镜(2)与第三全反射镜(4)之间的反射光束(G↓[t])的光路上置有阶梯反射面角反射镜(11),二维探测元件(13)的输出连接到计算机(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斌李儒新徐至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