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稻麦轮作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稻麦轮作区域广阔,包含江苏、安徽、河南、鄂北、蜀北、陕南等区域。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超4.45亿亩,稻谷产量超2亿吨,小麦种植面积超3.5亿亩,小麦产量超1.3亿吨,根据水稻谷草比可计算出每年我国水稻秸秆产量超2.1亿吨。水稻秸秆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解后可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同时提供氮磷钾等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秸秆还田是秸秆作为肥料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近年来秸秆资源化利用比较普遍的方式。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增加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然而我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倒茬时间短,秸秆还田量大,秸秆碳氮比高等因素使得秸秆还田后可能存在影响耕作、影响出苗、烧苗等不良影响。水稻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含N的第一原料、含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含N的第一原料、含P2O5的第二原料、含K2O的第三原料、含Mn的第四原料、含Zn的第五原料、含B的第六原料、复合氨基酸、海藻酸、复硝酚钠、海泡石;每100质量份的所述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中,其成分含量为:N为24~28份、P2O5为8~12份、K2O为8~12份、Mn为0.3~0.5份、Zn为0.1~0.3份、B为0.1~0.3份、氨基酸为3~5份、海藻酸为0.3~0.6份、复硝酚钠为0.2~0.5份、海泡石为4.4~9.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为尿素、氯化铵、磷酸二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原料为磷酸二铵,所述第三原料为氯化钾,所述第四原料为氯化锰,所述第五原料为硫酸锌,所述第六原料为硼砂。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将所述第一原料、所述第二原料和所述第三原料破碎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分别将所述第四原料、所述第五原料、所述第六原料粉碎并混合均匀,得第二混合物;
S3,按比例将所述复合氨基酸、所述海藻酸、所述复硝酚钠和所述第二混合物螯合,获得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溶液;
S4,将所述海泡石、所述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溶液分次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后获得预制肥料;
S5,将所述预制肥料进行造粒、烘干、冷却、筛分,获得所述与还田麦秸协同增效的水稻专用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按比例将所述氨基酸、所述海藻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亮,叶新新,章力干,魏俊岭,陈曦,罗来超,田达,柴如山,熊启中,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