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119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4
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性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无铅压电陶瓷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铁电陶瓷应变滞后性严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陶瓷制备:a)利用固相球磨法制备施主(N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铅压电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应变大滞后小的驱动材料。
技术介绍
压电陶瓷由于其优良的力电耦合性质,体积小,响应快等优点,在传感器、驱动器、微位移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在压电驱动器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直是Pb(ZrxTi1-x)O3(PZT)基陶瓷材料,其应变大小可以达到0.1%-1%的数量级。然而,由于PZT基陶瓷材料含铅量较高,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寻找具有应变性能优异且环境友好的无铅驱动材料便成为必然。在无铅铁电材料的研究中,钛酸铋钠((Bi0.5Na0.5)TiO3,BNT)基陶瓷材料由于在电场激发下能够发生非极性相(弛豫相)和铁电相之间的可逆相变,利用该相变可以获得优异的应变性能,从而成为目前研究最多且最有希望替代铅基的材料的无铅驱动材料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在BNT基陶瓷中进行元素掺杂、固溶、改善制备工艺等方法获得较大的应变,其应变大小可以达到0.3-0.7%。但就实际应用而言,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BNT基陶瓷在获得大的应变时,其应变滞后性也非常大(一般大于50%),严重影响了驱动器的灵敏度,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当通过掺杂、构造铁电-弛豫复合陶瓷等方法降低其滞后性时,往往以牺牲应变大小为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铁电陶瓷应变滞后性严重的问题,以及不能同时满足变滞后性小以及应变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施主掺杂(Nb2O5)在准同型相区的0.75BNT-0.25ST(钛酸锶)陶瓷晶格内构离子对,利用离子对形成的电偶极矩使畴翻转获得应变大滞后小的BNT-ST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其特征在于该陶瓷的化学组成通式为(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它是由Na2CO3、SrCO3、TiO2、Bi2O3及Nb2O5按化学计量比(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制成,其中,所述的x=0.5~1.0mol.%。进一步地,所述的x=0.8~1.0mol.%。进一步地,所述的x=0.6~0.9mol.%。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的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的:一、配料:将原料Na2CO3、SrCO3、TiO2、Bi2O3及Nb2O5,按照化学计量比(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进行配料;其中,x=0.5~1.0mol.%;二、球磨:将步骤一称量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和氧化锆磨球,球磨条件为:氧化锆球:料比为(3~5):1,转速为300~350r/min,球磨时间为6~12h;球磨后,将球磨所得浆料于80℃下保温烘干10~12h,得到固溶体粉料;三、预烧:将步骤二烘干后的粉料放入刚玉陶瓷坩埚中,在850~950℃进行预烧2~5h;四、二次球磨:将步骤三预烧后粉体再放入球磨罐中,按步骤二进行二次湿磨;五、造粒将步骤四烘干后粉体研磨、过筛,然后添加5wt.%聚乙烯醇充分研磨进行造粒;六、成型将步骤五造粒后的粉体放入模具内进行预压成片,在8~1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圆片;七、排胶将成型后的圆片放入烧结炉中,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保温1h进行排胶;八、烧结将排胶后的圆片放入刚玉陶瓷坩埚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40~1160℃,保温2~5h,随炉冷至室温,得到(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无铅铁电陶瓷。进一步地,所述的x=0.8~1.0mol.%。进一步地,所述的x=0.6~0.9mol.%。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球磨条件为:氧化锆球:料比为(3~4):1,转速为320~350r/min,球磨时间为8~12h。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的球磨条件为:氧化锆球:料比为5:1,转速为320~340r/min,球磨时间为10~12h。进一步地,步骤三预烧条件:在880~920℃进行预烧2~4h。进一步地,步骤八的烧结条件: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0~1160℃,保温2~3h。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给出的Nb2O5受主掺杂改性的0.75NBT-0.25ST陶瓷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应变大小,其大小保持在0.35%-0.36%,且应变滞后性(H)由常见的高于50%的水平降低至36%-38%。在准同型相区0.75NBT-0.25ST陶瓷内进行施主掺杂后,为了保持电价平衡,迫使B位Ti4+变价为Ti3+,从而在陶瓷晶格内形成Ti3+-Nb5+离子对,利用离子对形成偶极矩使畴翻转可逆制备出应变大滞后小的铁电陶瓷,利用在无铅铁电陶瓷构建离子对提高应变大小并降低滞后性的方法为铁电材料在驱动器、微位移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例4制备的施主掺杂钛酸铋钠基陶瓷的表面形貌显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例4制备的施主掺杂钛酸铋钠基陶瓷的电滞回线和蝶形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有效降低应变滞后性的BNT基无铅铁电陶瓷的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配料将原料Na2CO3、SrCO3、TiO2、Bi2O3及Nb2O5,按照化学计量比(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进行配料;其中,x=0.5mol.%;二、球磨:将步骤一称量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和氧化锆磨球,球磨条件为:氧化锆球:料比为5:1,转速为350r/min,球磨时间为12h;球磨后,将球磨所得浆料于80℃下保温烘干12h,得到固溶体粉料;三、预烧:将步骤二烘干后的粉料放入刚玉陶瓷坩埚中,在850℃进行预烧2h;四、二次球磨:将步骤三预烧后粉体再放入球磨罐中,按步骤二进行二次湿磨。五、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其特征在于该陶瓷的化学组成通式为(B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其特征在于该陶瓷的化学组成通式为(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它是由Na2CO3、SrCO3、TiO2、Bi2O3及Nb2O5按化学计量比(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制成,其中,所述的x=0.5~1.0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0.8~1.0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0.6~0.9mol.%。


4.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构建离子对获得大应变小滞后的钛酸铋钠基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的:
一、配料:
将原料Na2CO3、SrCO3、TiO2、Bi2O3及Nb2O5,按照化学计量比(Bi0.5Na0.5)0.75Sr0.25Ti(1-x)O3-0.5xNb2O5进行配料;其中,x=0.5~1.0mol.%;
二、球磨:
将步骤一称量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和氧化锆磨球,球磨条件为:氧化锆球:料比为(3~5):1,转速为300~350r/min,球磨时间为6~12h;球磨后,将球磨所得浆料于80℃下保温烘干10~12h,得到固溶体粉料;
三、预烧:
将步骤二烘干后的粉料放入刚玉陶瓷坩埚中,在850~950℃进行预烧2~5h;
四、二次球磨:
将步骤三预烧后粉体再放入球磨罐中,按步骤二进行二次湿磨;
五、造粒
将步骤四烘干后粉体研磨、过筛,然后添加5wt.%聚乙烯醇充分研磨进行造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力曹文萍费维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