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117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3
本申请涉及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其包括机架、输送装置和压滤装置,机架内设置有收集槽,输送装置设置于机架上且位于收集槽的上方,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的两端连接,且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伸出机架的两端外,压滤装置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压滤装置用于对输送装置上输送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本申请具有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
本申请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造粒法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现有的污泥脱水方法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造粒脱水法三种,自然干化法的使用受环境、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使用较少,造粒脱水法是一种新技术,使用还不成熟,脱水率一般在30%左右,因此使用也相对较少,因此,现在主要还是使用机械脱水法,机械脱水法常用的脱水装置一般以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和带式压滤机三大污泥脱水设备为主流设备,其中,这三款污泥脱水设备中,板框压滤机的脱水率最高,因此使用更广泛。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板框压滤机虽然出泥干度较高,但其具有间歇式运行的缺点,导致其脱水效率偏低,使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新的脱水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装置和压滤装置,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收集槽,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机架上且位于收集槽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的两端连接,且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伸出机架的两端外,所述压滤装置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压滤装置用于对输送装置上输送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时,只需要将污泥从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处倒在输送装置上,利用输送装置能够持续输送污泥,然后利用压滤装置间歇性的对输送装置上的污泥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对污泥挤压脱水的效果,其中,在输送装置持续输送污泥的过程中,压滤装置能够对污泥进行多次挤压,从而达到与现有的板框压滤机一样的充分压滤效果,且因为压滤装置工作中不会对输送装置的使用造成阻碍,因此,污泥可以持续上料并持续进行挤压,使得该污泥脱水装置无需停机工作,有效提高该污水处理装置的脱水效率。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转动辊组件、第一驱动机构、输送带和支撑板,所述输送带安装于转动辊组件上以用于承载污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转动辊组件控制连接以用于驱动输送带输送污泥,所述支撑板设置于输送带内且与输送带的内侧面贴合,所述支撑板用于防止输送带的上侧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和转动辊组件配合能够驱动传动带持续性输送污泥,利用支撑板能够对输送带承载有混凝土的部分进行支撑,使得输送带在收到压滤装置冲击时,输送带不易发生凹陷,有效确保输送装置与压滤装置的配合效果。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组件包括转动辊、链轮和链条,所述转动辊设置有两件,两所述转动辊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的两端,所述输送带套设于两件转动辊上,所述链轮设置有两件,两所述链轮分别与两件转动辊固定,且两件链轮分别与两件转动辊同轴线设置,所述链条与两件链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件转动辊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链条与链轮之间的配合能够驱动两件转动辊同步转动,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两长边侧上均设置有隔板,所述输送带设置于两片隔板之间,其中一所述隔板位于链条与转动辊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板能够避免污泥压滤过程中产生的水直接溅射到机架外,有效确保该污泥脱水装置的工作环境,同时能够避免链条沾染上水,使得链条较不易生锈,有效确保链条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为渗水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道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污泥受到挤压而发生的水能够直接渗透过输送带,且渗透过输送带的污水能够直接从支撑板上的通孔排出,使得污水能够直接落到收集槽内。优选的,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于收集槽内,所述冲洗装置用于对输送带的下侧进行冲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收到挤压时,会有部分颗粒被压进输送带的表面,利用冲洗装置对输送进行喷水冲洗,能够将输送带表面粘合的颗粒清除,达到自动清洁输送带表面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片挡板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板能够防止被挤压的污泥从输送带的左右两侧掉落,确保污泥能够被完全挤压脱水。优选的,所述压滤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压板组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板组件上下升降,所述压板组件与输送装置配合以对污泥进行挤压脱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压板组件上下升降,使得压板组件能够对放置于输送带上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优选的,所述压板组件包括连接板、压滤板和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压滤板设置于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缓冲弹簧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缓冲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压滤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缓冲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使得亚铝板对污泥进行挤压时,第二驱动机构仍能够带动连接板相向移动,确保缓冲装置不会与输送带发生较大干涉。优选的,所述压滤装置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压滤装置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件压滤装置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污泥进行挤压,使得各部分污泥所收到的挤压更加充分。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无需停机上料,能够实现不间歇停机工作,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能够根据污泥多次进行挤压,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确保污泥的干度;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且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11、隔板;12、顶板;14、收集槽;141、排水口;142、阀门;15、进料口;151、上刮板;16、出料口;161、下刮板;2、输送装置;21、转动辊组件;211、转动辊;212、链轮;213、链条;22、输送带;23、第一驱动机构;24、支撑板;241、挡板;242、支撑杆;25、防护罩;3、压滤装置;31、第二驱动机构;32、压板组件;321、连接板;322、压滤板;323、缓冲弹簧;4、冲洗装置;41、水泵;42、输水管;43、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参照图1,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压滤装置3,机架1安装于地面上以用于起主要的支撑承载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压滤装置(3),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收集槽(14),所述输送装置(2)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收集槽(14)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2)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的两端连接,且所述输送装置(2)的两端分别伸出机架(1)的两端外,所述压滤装置(3)设置于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述压滤装置(3)用于对输送装置(2)上输送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力压榨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压滤装置(3),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收集槽(14),所述输送装置(2)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收集槽(14)的上方,所述输送装置(2)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的两端连接,且所述输送装置(2)的两端分别伸出机架(1)的两端外,所述压滤装置(3)设置于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述压滤装置(3)用于对输送装置(2)上输送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转动辊组件(21)、第一驱动机构(23)、输送带(22)和支撑板(24),所述输送带(22)安装于转动辊组件(21)上以用于承载污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与转动辊组件(21)控制连接以用于驱动输送带(22)输送污泥,所述支撑板(24)设置于输送带(22)内且与输送带(22)的内侧面贴合,所述支撑板(24)用于防止输送带(22)的上侧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组件(21)包括转动辊(211)、链轮(212)和链条(213),所述转动辊(211)设置有两件,两所述转动辊(211)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两端,所述输送带(22)套设于两件转动辊(211)上,所述链轮(212)设置有两件,两所述链轮(212)分别与两件转动辊(211)固定,且两件链轮(212)分别与两件转动辊(211)同轴线设置,所述链条(213)与两件链轮(212)啮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与其中一件转动辊(2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桂方耀宗胡艺怀林启耀方耀将陶辉全林盼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享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