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113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同径三通管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第二输血管和第三输血管,同径三通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主管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第一支管连通第一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第二支管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血液在输送过程中畅通,并且能够适应不同身体部位的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
技术介绍
体外膜氧合(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在泵的推动下可回到静脉(VV通路),也可回到动脉(VA通路)。前者主要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后者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当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对常规治疗无效时,ECMO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康复获得宝贵时间。同样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泵可以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特制三叉管用于ECMO(体外膜肺氧合)输血,现研究将这项技术用于维持脑部灌注,所需的输血管分叉后直径要求逐渐减小,以适应脑部输血创口。病人使用的时候每个身体部位创口不一样大,要实现直径变小,需要多接头连接。问题在于血液从大直径管道流入小直径管道,接头处容易产生血栓;且接头越多,管道脱落风险也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可以使血液在输送过程中畅通,并且能够适应不同身体部位的创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同径三通管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第二输血管和第三输血管,同径三通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主管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第一支管连通第一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第二支管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作为优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管径为10mm,管径小的一端管径为6mm。作为优选,同径三通管的主管和支管管径为10mm。作为优选,输血管外管壁上设有对应血管插管规格的管径标记线。作为优选,管径标记线为沿输血管管径逐渐变大方向依次排列的7mm管径标记线、8mm管径标记线和9mm管径标记线。作为优选,输血管材质为聚氯乙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通过设置包括一体成型的同径三通管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第二输血管和第三输血管,同径三通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主管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第一支管连通第一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第二支管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能够根据插入病人创口的血管插销规格,在输血管相应位置剪裁出对应的管径,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血液在输送过程中畅通,并且能够适应不同身体部位的创口。2、本技术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通过输血管外管壁上设有对应不同血管插销规格的管径标记线,使剪裁位置更准确,更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本技术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通过设置输血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为一次性材料,节约成本且干净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附图中,1-同径三通管、101-第一支管、102-第二支管、103-主管、201-第一输血管、202-第二输血管、203-第三输血管、3-动脉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包括同径三通管1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201、第二输血管202和第三输血管203,同径三通管1包括主管103、第一支管101和第二支管102,优选地,同径三通管1的主管103和支管管径为10mm。主管103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3,第一支管101连通第一输血管201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201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第二支管102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优选地,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管径为10mm,管径小的一端管径为6mm。优选地,输血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为一次性材料,节约成本且干净卫生。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血液从大直径管道流入小直径管道时,由于输血管和同径三通管1的支管一体成型,省略掉转接头,使血液畅通;不同大小的创口插有对应规格的血管插销,根据不同规格的血管插销,在输血管相应位置剪裁出对应的管径,将剪裁出的输血管的一端插入血管插销,且插入部分长度为5mm。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具备能够快速剪裁的效果,具体如下:输血管外管壁上设有对应血管插管规格的管径标记线,沿管径标记线剪裁出对应的管径,使剪裁位置更准确,更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管径标记线为沿输血管管径逐渐变大方向依次排列的7mm管径标记线、8mm管径标记线和9mm管径标记线。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同径三通管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第二输血管和第三输血管,所述同径三通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主管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第一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所述第二支管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同径三通管和管径逐渐减小的第一输血管、第二输血管和第三输血管,所述同径三通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主管连通体外膜肺氧合的动脉端,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第一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且第一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连通锁骨的动脉管;所述第二支管连通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形成同径的三通管结构,且第二、第三输血管管径小的一端分别连通右颈的动脉管和左颈的动脉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特制三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血管管径大的一端管径为10mm,管径小的一端管径为6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艳白玉龙温汉春黄霜霞黄珍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