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系统、方法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110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粉体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输混管采用滑梯式三维螺旋管,输混管下端与粉体罐连通,粉体罐侧面通过吸气管路与真空泵连通,粉体罐的排料口与压片机连通,压片机通过输送带连通有包装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真空抽气为动力,采用粉体交替脉冲进料,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同步输送混合,协同气体涡流产生的超重力能量梯度变化强化混合工艺方法,实现不同密度、不同粒度多粉体物料的高匀度混合,粉体输送过程中实现粉体混合,缩短了粉体混合流程,减少了投资,同时因为系统采用负压抽气作为气力输送动力,杜绝了加料或混合过程中产生粉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系统、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体物料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系统、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粉体物料输送领域,很多利用气力输送的方式输送,气力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粉粒状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学操作。气力输送的主要特点是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速度较高;能在一处装料,然后在多处卸料。由于气力输送的这些特点,使得气力输送在粉粒状物料输送方面等到广泛应用,如电力、化工、冶金、水泥、粮食等部门。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大多用于单一粉体输送,没有两种以上粉体共同输送,且没有混合功能(2)输送管道为倾斜或水平放置的直型管道,不能实现粉体物料在管道内翻滚和物料掺合作用。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因为以上缺陷,粉体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中运动轨迹为活塞流模型整体推进,物料之间的掺合交叉难以实现或只能局部混合,要实现多粉体在输送管道内同时混合,必须改变管道结构和加料方式,使物料在管道内运动过程中受到强制干扰,改变不同密度不同粒度不同粘度的物料运动速度和运行方向,从而达到物料之间的摩擦、碰撞、剪切、交叉混合作用和均匀混合效果。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现有粉体混合技术大多采用多条管道输送,专用混合机械混合,装置流程长,设备投资大,能耗高。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实现多粉体一个管道输送并同时完成物料的均匀混合,减少设备投资,缩小占地面积,节省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系统、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通过以真空抽气为动力,采用粉体交替脉冲进料,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同步输送混合,协同气体涡流产生的超重力能量梯度变化强化混合工艺方法,实现不同密度、不同粒度多粉体物料的高匀度混合;采用负压抽气作为气力输送动力。进一步,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还包括:抽真空,对输混管产生吸力,采用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在不同的阶段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的添加,实现粉体物料的输出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包括: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用于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粉体物料的混合;粉体储存模块,与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存储;压片模块,与粉体储存模块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压片成型。包装模块,与压片模块连接,用于压片成型后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设置有:滑梯式三维螺旋管;第一粉体罐、第二粉体罐、第三粉体罐并联后通过滑梯式三维螺旋管与第四粉体罐连接,第四粉体罐通过滑梯式三维螺旋管与第五粉体罐连接,第五粉体罐通过滑梯式三维螺旋管与混合粉体罐连接,混合粉体罐与压片机、真空泵连接,压片机与包装机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粉体罐、第二粉体罐、第三粉体罐为密度较大且密度相近的物料,根据粉体的多少设置任意个罐。进一步,所述第四粉体罐密度小于第一粉体罐、第二粉体罐、第三粉体罐中物料的密度。进一步,所述第五粉体罐密度小于第四粉体罐中物料。进一步,所述滑梯式三维螺旋管为内径100-400mm的无缝内壁抛光处理的不锈钢管制成,整体螺旋倾斜向下,倾斜角度30-6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使用时,真空泵对粉体罐抽真空,使得粉体罐对输混管产生吸力,输混管采用的是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在不同的阶段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的添加,实现粉体物料的输出混合,粉体罐的物料通过排料口输送到压片机,压片成型后通过包装机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物料输送方法,所述粉体物料输送方法使用所述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以真空抽气为动力,采用粉体交替脉冲进料,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同步输送混合,协同气体涡流产生的超重力能量梯度变化强化混合工艺方法,实现不同密度、不同粒度多粉体物料的高匀度混合,粉体输送过程中实现粉体混合,缩短了粉体混合流程,减少了投资,同时因为系统采用负压抽气作为气力输送动力,杜绝了加料或混合过程中产生粉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2、粉体储存模块;3、压片模块;4、包装模块;5、第一粉体罐;6、第二粉体罐;7、第三粉体罐;8、第四粉体罐;9、第五粉体罐;10、混合粉体罐;11、滑梯式三维螺旋;12、压片机;13、包装机;14、真空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系统、方法及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包括: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1、粉体储存模块2、压片模块3、包装模块4。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1,用于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粉体物料的混合。粉体储存模块2,与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1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存储。压片模块3,与粉体储存模块2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压片成型。包装模块4,与压片模块3连接,用于压片成型后进行包装。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包括:第一粉体罐5、第二粉体罐6、第三粉体罐7、第四粉体罐8、第五粉体罐9、混合粉体罐10、滑梯式三维螺旋管11、压片机12、包装机13、真空泵14。第一粉体罐5、第二粉体罐6、第三粉体罐7并联后通过滑梯式三维螺旋管11与第四粉体罐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通过以真空抽气为动力,采用粉体交替脉冲进料,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同步输送混合,协同气体涡流产生的超重力能量梯度变化强化混合工艺方法,实现不同密度、不同粒度多粉体物料的高匀度混合;采用负压抽气作为气力输送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通过以真空抽气为动力,采用粉体交替脉冲进料,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同步输送混合,协同气体涡流产生的超重力能量梯度变化强化混合工艺方法,实现不同密度、不同粒度多粉体物料的高匀度混合;采用负压抽气作为气力输送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还包括:抽真空,对输混管产生吸力,采用滑梯式三维螺旋管,在不同的阶段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的添加,实现粉体物料的输出混合。


3.一种运行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方法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包括:
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用于实现氧化剂、隔离剂、稳定剂、还原剂、引发剂粉体物料的混合;
粉体储存模块,与三维管式螺旋输混模块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存储;
压片模块,与粉体储存模块连接,用于实现粉体混料的压片成型;
包装模块,与压片模块连接,用于压片成型后进行包装。


4.一种搭载权利要求3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系统的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多粉体无尘气力输送混合装置设置有:
滑梯式三维螺旋管;
第一粉体罐、第二粉体罐、第三粉体罐并联后通过滑梯式三维螺旋管与第四粉体罐连接,第四粉体罐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兰兴赵增兵陈波王柏楠师传兴赵怡丽吴泽鑫杨舒程成馨荷王毅楠郝凌云高青环乔桂芳刘惠婉付政辉王丽娜张羡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