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腋下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3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腋下拐杖,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腋下拐杖,由于接触平台可以与地面进行良好接触,增大了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座的抓地能力,保证支撑座使用时不易与地面打滑,从而给拐杖给提供比较可靠的支撑;此外,由于支撑座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支撑座的抓地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支撑座的抓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腋下拐杖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腋下拐杖。
技术介绍
腋下拐杖是可以辅助行动不便的人行走的工具,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辅助行走的工具;现有的腋下拐杖一般包括支架和与支架连接的支撑杆,但是在使用时,支撑杆与底面接触的面积较小,是的拐杖在使用过程中抓地能力比较容,容易打滑,给病人使用代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会滑倒,造成身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抓地可靠不易打滑的腋下拐杖,旨在解决现有拐杖抓地能力比较容,容易打滑,给病人使用代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稍有不慎可能会滑倒,造成身体损伤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腋下拐杖,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使得所述支撑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摆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下端设有插接管,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插接于所述插接管内,所述插接管上沿着轴向间隔地设置有一排调节孔,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一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固定孔,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插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孔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连接,实现调节支撑杆从所述插接管内伸出的长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平台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橡胶层。本技术的一种腋下拐杖,由于设置在支架的下端的支撑杆转动连接有支撑座,该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平台可以与地面进行良好接触,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座的抓地能力,保证支撑座使用时不易与地面打滑,从而给拐杖给提供比较可靠的支撑;此外,由于支撑座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摆动,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支撑座的抓地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支撑座的抓地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腋下拐杖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10、支架;11、托起部;12、持握横杆;20、支撑杆;21、插接管;22、调节孔;23、螺栓;30、支撑座;31、接触平台;32、连接部;33、连接孔;34、转轴;35、橡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腋下拐杖,包括支架10、与所述支架10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20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0下端的支撑座30;其中,所述支架10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11,所述支架10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12;所述支撑座30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31以及与所述支撑杆20转动连接的连接部32。本实施例中的腋下拐杖,由于设置在支架10的下端的支撑杆20转动连接有支撑座30,该支撑座30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31以及与支撑杆20转动连接的连接部32,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平台31可以与地面进行良好接触,增大了支撑座3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座30的抓地能力,保证支撑座30使用时不易与地面打滑,从而给拐杖给提供比较可靠的支撑;此外,由于支撑座30与支撑杆20转动连接,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30摆动(如沿着图1中B方向往复摆动),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支撑座30的抓地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支撑座30的抓地能力。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2的上端设有连接孔33,所述支撑杆30的下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孔33内,并通过转轴34与所述连接孔33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孔33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杆20的直径,使得所述支撑杆20能够在所述连接孔33内摆动;设置连接孔33的目的在于可以限制拐杖绕着支撑座30摆动的摆动幅度,当支撑杆20在连接孔33内摆动至与孔壁接触时,限制了拐杖的摆动,从而使支撑座30由后向前逐渐离开地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的下端设有插接管21,所述支撑杆20的上端插接于所述插接管21内,所述插接管21上沿着轴向间隔地设置有一排调节孔22,所述支撑杆20的上端设有一固定孔,通过螺栓23穿过所述调节孔22与所述固定孔,将所述支撑杆20与所述插接管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0通过固定孔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22连接,实现调节支撑杆20从所述插接管21内伸出的长度,从而实现调节拐杖的整体高度,以适应不通过身高的人员使用,提高了拐杖的通用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平台31的底面还设有用于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橡胶层35,以进一步增大支撑座30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保证支撑座30使用时不易与地面打滑,从而提高了支撑座30的抓地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腋下拐杖,由于设置在支架10的下端的支撑杆20转动连接有支撑座30,该支撑座30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31以及与支撑杆20转动连接的连接部32,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平台31可以与地面进行良好接触,增大了支撑座3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支撑座30的抓地能力,保证支撑座30使用时不易与地面打滑,从而给拐杖给提供比较可靠的支撑;此外,由于支撑座30与支撑杆20转动连接,使得拐杖可以绕着支撑座30摆动(如沿着图1中B方向往复摆动),从而保证使用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支撑座30的抓地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支撑座30的抓地能力。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腋下的托起部,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手掌持握的持握横杆;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接触平台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使得所述支撑杆能够在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辉王忠胜周守雄曾祥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