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974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包括车架、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储氢装置、电驱动桥系统、电机控制器及冷却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布置于传统柴油车发动机的位置处,动力电池布置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后方,两个储氢装置对称地布置于动力电池的两侧,电驱动桥系统布置于两个后轮之间,电机控制器布置于车架的尾部。冷却系统包括辅机冷却系统、电堆冷却系统及电机冷却系统,辅机冷却系统布置于车架的前悬处,电堆冷却系统布置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前方,电机冷却系统布置于车架的尾部,同时布置于后轮的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整车重心低、安全性高,提高货箱空间利用率。采用三套冷却系统,对不同的部件起到相应的散热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载货车的生产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众多企业开始积极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在轻型燃料电池载货车领域,北汽福田、东风汽车公司、青年公司、一汽解放等均相继推出了轻型燃料电池载货车,采用増程式技术路线,以满足城市物流配送需求。目前已有的轻型燃料电池载货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全部采用后背式,一种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系统、冷却系统、直流-直流变换器等整体布置于驾驶室与货箱之间。另一种是燃料电池发动机布置于柴油车发动机处,氢系统、直流-直流变换器等布置于驾驶室与货箱之间。后背式方案需占用一定的货箱空间,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可直接在纯电动成熟底盘上进行简单改装。但是占用的货箱空间将影响载货能力,运营收益差,不满足终端用户诉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039389.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底盘布置结构,虽然该技术将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总成、储氢罐、发动机冷却系统等布置于底盘,但是该底盘布置结构中只布置了一套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燃料电池发动机(2)、动力电池(3)、储氢装置(4)、电驱动桥系统(5)、电机控制器(6)及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车架(1)由左纵梁(11)、右纵梁(12)及多个横梁构成,/n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布置于传统柴油车发动机的位置处,且位于两个前轮(71)之间,/n所述动力电池(3)布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的后方,/n所述储氢装置(4)设有两个,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动力电池(3)的两侧,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左纵梁(11)的外侧及所述右纵梁(12)的外侧,同时,所述储氢装置(4)布置于前轮(71)与后轮(72)之间,/n所述电驱动桥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燃料电池发动机(2)、动力电池(3)、储氢装置(4)、电驱动桥系统(5)、电机控制器(6)及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车架(1)由左纵梁(11)、右纵梁(12)及多个横梁构成,
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布置于传统柴油车发动机的位置处,且位于两个前轮(71)之间,
所述动力电池(3)布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的后方,
所述储氢装置(4)设有两个,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动力电池(3)的两侧,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左纵梁(11)的外侧及所述右纵梁(12)的外侧,同时,所述储氢装置(4)布置于前轮(71)与后轮(72)之间,
所述电驱动桥系统(5)布置于两个后轮(72)之间,
所述电机控制器(6)布置于所述车架(1)的尾部,且固定于所述左纵梁(11)及所述右纵梁(12)上,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辅机冷却系统(81)、电堆冷却系统(82)及电机冷却系统(83),所述辅机冷却系统(81)布置于所述车架(1)的前悬处,且固定于所述右纵梁(12)的外侧;所述电堆冷却系统(82)布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的前方,且固定于所述左纵梁(11)、所述右纵梁(12)及所述横梁上;所述电机冷却系统(83)布置于所述车架(1)的尾部,且固定于所述左纵梁(11)的外侧,同时所述电机冷却系统(83)布置于后轮(72)的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氢装置(4)包括氢瓶(41)及用于固定所述氢瓶(41)的支架(45),所述氢瓶(41)内储存有氢气,所述支架(45)将所述氢瓶(41)卡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氢瓶(41)之间通过第一管路(42)串联相通,所述第一管路(42)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二管路(4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43)上安装有阀组(44),所述第二管路(43)的另一端与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2)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载货车的全底盘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5)包括“几”字型框架(451)、小纵梁(452)及卡托架(453),所述“几”字型框架(45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孟永红王滢邹凡耿志勇袁凯田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