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92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包括脚套和腿套,所述脚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趾端开口,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腿套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所述脚套和所述腿套的上部开设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腿套远离所述脚套的顶端,所述开口的两壁均连接拉链的链牙,所述开口利用双向拉链进行开口的松开和密封设置,所述第一端连接足趾保护套,所述脚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腿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肢骨牵引保暖套保暖范围广,开有适用多种骨科手术牵引针放置的开口,方便及时观察患者肢端情况和触摸足背动脉记录患者情况,使用过程不易脱落,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
技术介绍
下肢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常见的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在寒冷季节,由于牵引装置的影响,患肢得不到棉被的覆盖会裸露在外面,不能有效的保暖,患肢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骨折的修复,目前常用毛巾或小棉被局部包裹,但效果不理想。现在已经有了的一些下肢骨保暖套,但是这些下肢骨保暖套具有以下问题:(1)保暖的范围不够,常见的为只保暖小腿部位;(2)不同的下肢牵引手术,骨针或牵引针放置的位置也不同,保暖套上未设置骨针或牵引针放置的开口,或者有开口但开口较少;(3)保暖套脚趾处包裹,护士观察肢端情况时,常要把保暖套整体脱下,患肢容易着凉,保暖套没有起到较好作用;(4)脚背处,不设置活页开口,不方便护士触摸足背动脉,记录患者情况;(5)下肢骨保暖套设置固定带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滑动松脱,固定带过紧,挤压患肢,不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及骨折的修复。(6)不适用于下肢骨牵引的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保暖范围广,开有适用多种骨科手术牵引针放置的开口,方便及时观察患者肢端情况和触摸足背动脉记录患者情况,使用过程不易脱落,结构简单的下肢骨牵引保暖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包括脚套和腿套,所述脚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趾端开口,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腿套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所述脚套和所述腿套的上部开设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腿套远离所述脚套的顶端,所述开口的两壁均连接拉链的链牙,所述开口利用双向拉链进行开口的松开和密封设置,所述第一端连接足趾保护套,所述脚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腿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优选地,所述足趾保护套包括套体和连接侧壁,所述套体的顶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侧壁呈矩形,所述套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侧壁的一端,所述连接侧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脚套远离所述开口的一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周围分别设置魔术贴的勾面层,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还设有密封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第三保护层的背面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的毛面层,所述背面为靠近对应的所述勾面层的一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为圆形、矩形、菱形或扇形。优选地,所述下肢骨牵引保暖套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防滑按摩层、保暖材料层以及保温层,所述防滑按摩层设置在靠近或接触使用者皮肤的那一侧,所述保温层设在远离使用者皮肤的一侧,所述保暖材料层位于所述防滑按摩层和保温层的中间。优选地,所述防滑按摩层上具有弹性凸起,所述凸起的顶端呈圆弧状,所述保暖材料层的材质为棉花、鸭绒或太空棉。优选地,所述开口设置一个柔软的垫片,所述垫片长度与所述开口长度相对应,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开口的一壁上,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防滑按摩层上。优选地,所述腿套在拉链密封时,所述腿套呈筒状,靠近所述脚套的一端,所述腿套的直径小,远离所述脚套的一端,所述腿套的直径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长度比普通保暖套长,保暖的范围广,可保暖整个腿部;(2)本技术的下肢骨牵引保暖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适用各种不同的下肢牵引手术的骨针或牵引针放置的位置,各开口处还设有保护层,当手术未使用该开口放置牵引针或骨针时,利用魔术贴将该开口密封,起到良好的闭合作用;(3)保暖套脚趾处设有趾端开口和足趾保护套,足趾保护套与脚套可拆卸式的使用,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肢端情况,同时足趾保护套的使用,使本肢端保护套保持良好的保暖性能;(4)所述脚套与腿套的上侧开设一开口,该开口使用时,位于脚背和腿背处,并在该开口处设置双向拉链结构,当医护人员需要触摸足肾血管时,将脚背处的拉链拉开,方便操作,结构简单,不必在脚背处另外加活页设计;(5)下肢骨牵引保暖套设置防滑按摩层所述防滑按摩层上含有弹性凸起,使用时增大患者皮肤与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内壁的摩擦作用,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滑动松脱,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及骨折的修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结合图1和图2,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包括脚套100和腿套200,所述脚套100包括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所述第一端110设有趾端开口111,所述第二端120与所述腿套200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所述脚套100和所述腿套200的上部开设开口210,所述开口210从所述第一端110延伸至所述腿套200远离所述脚套100的顶端,所述开口210的两壁均连接拉链的链牙211,所述开口210利用双向拉链进行开口的松开和密封设置。所述双向拉链的拉链头213对向设置,即两个拉链头213设置在一侧的链牙上,靠近所述第一端110的拉链头213向第一端110拉动时,可将其移动过后处链牙211闭合,远离第一端110的拉链头设置方向与靠近第一端拉链头的方向相反,远离所述第一端110的拉链头向所述第一端110移动时,该拉链头移动过后处的链牙211分开。该开口210处设置双向拉链结构,当医护人员需要触摸足肾血管时,将脚背处的拉链拉开,方便操作,结构简单,不必在脚背处另外加活页设计。所述第一端110连接足趾保护套130,所述脚套100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口101,所述腿套200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足趾保护套130包括套体131和连接侧壁132,所述套体131的顶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侧壁132呈矩形,所述套体131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侧壁132的一端,所述连接侧壁1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脚套远离所述开口210的一面上。所述套体131能够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一端110,使趾端开口111闭合,保持本技术保暖套保暖的良好性,同时,所述套体131可拆卸的套设在第一端110,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患者肢端情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的周围分别设置魔术贴的勾面层,所述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处还设有密封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第一保护层102、第二保护层203和第三保护层204,所述第一保护层102、第二保护层203和第三保护层204的背面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的毛面层,所述背面为靠近对应的所述勾面层的一面。所述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为圆形、矩形、菱形或扇形。下肢骨牵引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套和腿套,所述脚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趾端开口,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腿套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所述脚套和所述腿套的上部开设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腿套远离所述脚套的顶端,所述开口的两壁均连接拉链的链牙,所述开口利用双向拉链进行开口的松开和密封设置,所述第一端连接足趾保护套,所述脚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腿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套和腿套,所述脚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趾端开口,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腿套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所述脚套和所述腿套的上部开设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腿套远离所述脚套的顶端,所述开口的两壁均连接拉链的链牙,所述开口利用双向拉链进行开口的松开和密封设置,所述第一端连接足趾保护套,所述脚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腿套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趾保护套包括套体和连接侧壁,所述套体的顶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侧壁呈矩形,所述套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侧壁的一端,所述连接侧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脚套远离所述开口的一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骨牵引保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周围分别设置魔术贴的勾面层,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还设有密封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第三保护层的背面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的毛面层,所述背面为靠近对应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