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90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所述推进器主体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上述中,卷曲结构主要包括:变形管和针头,所述推进器主体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变形管位于第一矩形通孔左壁面下端,所述针头位于变形管左端,且所述针头包覆于变形管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助领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手术者只需将软性晶体放入装置内,手动推动,即可完成对晶体的压缩和放置,将软性人工晶体手术过程中的软性晶体压缩和推注过程合为一体,减少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救助领域,具体为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
技术介绍
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LASIK激光手术、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矫治近视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目前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全球现植入ICL人工晶体达16万枚,它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手术后无需缝合,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解决了在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因为人工晶体需要切口注入,切口大小不好掌控,过大不利于恢复,过小难以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推进器主体,所述推进器主体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上述中,卷曲结构主要包括:变形管和针头;所述推进器主体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变形管位于第一矩形通孔左壁面下端,所述针头位于变形管左端,且所述针头包覆于变形管左端,所述变形管右端开口为大于人工晶体的矩形开口,左端为圆形输出口。优选的,推进结构主要包括:推杆、第一触头、支撑板、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和第一弹簧;所述推杆位于推进器主体右端,所述第一触头位于于推杆左端,所述第一弹簧座位于第一触头右端,所述第二弹簧座位于推杆左端,且所述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支撑于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推杆右端。优选的,所述调整结构主要包括:第二触头、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座、第四弹簧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杠杆;所述推进器主体下端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二矩形通孔开口处,所述杠杆固定于第一转轴,且所述杠杆一半包含于第二矩形通孔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杠杆左端,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杠杆左端,且所述第二触头位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触头左端位于针头内,所述第三弹簧座位于杠杆左端,所述第四弹簧座位于推进器主体下壁面上,且所述第四弹簧座与第三弹簧座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弹簧支撑于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优选的,所述推进器主体上壁面和下壁面安装有一对圆环。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弧形,且所述支撑板右壁面开设有若干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推杆开设有与第一矩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三矩形通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手术者只需将软性晶体放入装置内,手动推动,即可完成对晶体的压缩和放置,将软性人工晶体手术过程中的软性晶体压缩和推注过程合为一体,减少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的左视图。图中:1-推进器主体;2-变形管;3-针头;4-推杆;5-第一触头;6-支撑板;7-第一弹簧;8-杠杆;9-第二触头;10-第二弹簧;11-一对圆环;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第一弹簧座;15-第二弹簧座;16-第三弹簧座;17-第四弹簧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推进器主体1,所述推进器主体1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包括推进器主体1,所述推进器主体1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上述中,卷曲结构主要包括:变形管2和针头3;所述推进器主体1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变形管2位于第一矩形通孔左壁面下端,所述针头3位于变形管2左端,且所述针头3包覆于变形管2左端,所述变形管2右端开口为大于人工晶体的矩形开口,左端为圆形输出口;推进结构主要包括:推杆4、第一触头5、支撑板6、第一弹簧座14、第二弹簧座15和第一弹簧7;所述推杆4位于推进器主体1右端,所述第一触头5位于于推杆4左端,所述第一弹簧座14位于第一触头5右端,所述第二弹簧座15位于推杆4左端,且所述第一弹簧座14与第二弹簧座15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7支撑于第一弹簧座14和第二弹簧座15之间,所述支撑板6固定于推杆4右端;所述调整结构主要包括:第二触头9、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座16、第四弹簧座17、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和杠杆8;所述推进器主体1下端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一转轴12安装于第二矩形通孔开口处,所述杠杆8固定于第一转轴12,且所述杠杆8一半包含于第二矩形通孔内,所述第二转轴13位于杠杆8左端,所述第二触头9位于杠杆8左端,且所述第二触头9位于第二转轴13上,所述第二触头9左端位于针头3内,所述第三弹簧座16位于杠杆8左端,所述第四弹簧座17位于推进器主体1下壁面上,且所述第四弹簧座17与第三弹簧座16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弹簧10支撑于第三弹簧座16和第四弹簧座17之间。所述推进器主体1上壁面和下壁面安装有一对圆环11;所述支撑板6为弧形,且所述支撑板6右壁面开设有若干防滑纹;所述推杆4开设有与第一矩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三矩形通孔。实施例: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在使用时,在请参阅图1-3,将软人工晶体通过推进器主体第一矩形通孔和推杆4上的矩形通孔放入推进器主体1内,推动推杆4,第一触头5接触软人工晶体,第一触头5受力向上,带动第一弹簧座14,第一弹簧座14压缩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受力,因第二弹簧座15固定在推杆4左端,所以第一弹簧7施加反作用力于第一触头5,增加压力,推动推杆4,使软人工晶体在触头推动下进入变形管2,经变形管2右端的大于人工晶体的矩形开口,从变形管2左端的圆形输出口输出,进入针头3,将针头探入眼内,继续推动推杆4,完成手术,拉动杠杆8,推动第二触头9,第二触头9探出,可调整晶体位置,之后第二弹簧10发力,推动杠杆8,杠杆8和第二触头9复位,抽出针头,完成。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推杆4位于推进器主体1右端,所述第一触头5位于于推杆4左端,所述第一弹簧座14位于第一触头5右端,所述第二弹簧座15位于推杆4左端,且所述第一弹簧座14与第二弹簧座15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7支撑于第一弹簧座14和第二弹簧座15之间,所述支撑板6固定于推杆4右端,合理提供对人工晶体的压力和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1)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n上述中,卷曲结构主要包括:变形管(2)和针头(3);/n所述推进器主体(1)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变形管(2)位于第一矩形通孔左壁面下端,所述针头(3)位于变形管(2)左端,且所述针头(3)包覆于变形管(2)左端,所述变形管(2)右端开口为大于人工晶体的矩形开口,左端为圆形输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1)安装有推进机构,卷曲结构和调整结构;
上述中,卷曲结构主要包括:变形管(2)和针头(3);
所述推进器主体(1)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变形管(2)位于第一矩形通孔左壁面下端,所述针头(3)位于变形管(2)左端,且所述针头(3)包覆于变形管(2)左端,所述变形管(2)右端开口为大于人工晶体的矩形开口,左端为圆形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推进结构主要包括:推杆(4)、第一触头(5)、支撑板(6)、第一弹簧座(14)、第二弹簧座(15)和第一弹簧(7);
所述推杆(4)位于推进器主体(1)右端,所述第一触头(5)位于于推杆(4)左端,所述第一弹簧座(14)位于第一触头(5)右端,所述第二弹簧座(15)位于推杆(4)左端,且所述第一弹簧座(14)与第二弹簧座(15)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7)支撑于第一弹簧座(14)和第二弹簧座(15)之间,所述支撑板(6)固定于推杆(4)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人工晶体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结构主要包括:第二触头(9)、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霞姜怀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