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86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并呈上下对置的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与下基座对置表面分别可拆设有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块,相邻两块所述上模块间设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周向表面设有磨槽,所述磨槽与所述下模块的顶部组合形成供竹片通过的打磨空间。该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具有良好的对磨削竹片的支承和导向限位效果,使得其受到磨削的部分保持水平能力强、相对磨砂轮的移动路径稳定,从而具有打磨后竹片长度方向上良好的厚度均匀性、表面质量的稳定性和截面形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凉席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竹凉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用于消暑纳凉的用品,随着竹凉席的实用越来越普及,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质需求日渐提高,竹凉席生产厂家开始大量的采用各种加工机械进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在竹凉席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组成竹凉席的竹片进行表面的打磨以去除毛刺并达到适合涂覆生漆的表面粗糙度。因为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采用长竹片编织的竹凉席的竹片长度需求也随着人们使用的床的宽度增加而增加,而竹片自然具有的高韧性和弹性使得在目前现有的打磨设备打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端部因重力下垂的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受到打磨的段落会因为下垂弯曲的竹片状态导致磨削量的不稳定,进一步的随着磨削进行过程中竹片自由端长度的变化其弯曲曲率也会不同,进而即导致出产的磨削后竹片的厚度、表面质量受到影响。在一些使用传送带将竹片送至磨砂轮或磨床下方的设备中虽然减少了弯曲带来的影响,但是输送带无法实现有效限位定向的局限性导致竹片的移动路径可能产生与磨砂轮呈夹角的状态,导致磨削不均匀,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想要进行特定截面形状的磨削时。如公告号为CN10894255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记载的一种竹凉席加工用打磨设备,即在使用中存在上述的问题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具有良好的对磨削竹片的支承和导向限位效果,使得其受到磨削的部分保持水平能力强、相对磨砂轮的移动路径稳定,从而具有打磨后竹片长度方向上良好的厚度均匀性、表面质量的稳定性和截面形状的稳定性,进而具有更好的产出质量。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并呈上下对置的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与下基座对置表面分别可拆设有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块,相邻两块所述上模块间设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周向表面设有磨槽,所述磨槽与所述下模块的顶部组合形成供竹片通过的打磨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块顶部设有组合形成所述打磨空间的支承面,所述下模块包括多个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气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块顶部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边沿对应所述上模块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的延伸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上模块向下通过弹簧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宽度小于两条所述延伸板的间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两端设有向上翘曲的导向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面、压板、延伸板的表面覆盖有耐磨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轴线水平且呈上下平行成对设置于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上下游两侧的多对驱动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表面覆盖有阻尼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和所述磨砂轮串联连接有驱动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下模块上游侧的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顶部设有由靠近所述下模块一端向远离所述下模块一端开口宽度渐大的导向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下模块以及上附的其他组件组合形成的打磨空间可以有效规范竹片相对磨砂轮的移动方向,从而保证其磨出表面的均匀性,同时由磨槽围合形成打磨空间的三面的方式,使得竹片侧面也会被打磨,提高生产效率;2.通过气孔、压板等可以实现对于磨砂轮前后方向上竹片的吸附/压制的定位作用从而有效减少竹片翘曲,保证打磨厚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3.通过驱动轮实现竹片进出料动作的驱动,一方面提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于竹片长度方向上的支承效果,减少竹片翘曲程度;4.各个模块的数量和具体参数可以调节并在上下基座上便利的拆装,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需求的竹片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打磨空间处纵向侧视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延伸板处的纵向侧视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压板处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向槽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后视方向的驱动轮和磨砂轮的连接示意简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支架,11驱动轮,2上基座,3下基座,4上模块,41压板,42弹簧,43导向段,44耐磨层,5下模块,51支承面,52气孔,53延伸板,6磨砂轮,61磨槽,7打磨空间,8驱动装置,9导向模块,91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6所示的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包括支架1以及设于支架1上并呈上下对置的上基座2和下基座3,其中支架1至少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一块用于安装各个零部件的立板,本实施例中选用桌面式的台架作为该立板的基础,在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基础,上基座2和下基座3通过螺栓安装在立板上,其中下基座3和立板上的竖直条孔配合实现连接和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可调(它的位置调整即为调整打磨空间的高度)。上基座2与下基座3的对置表面分别通过螺栓可拆设有长度方向呈上游向下游方向延伸的上模块4和下模块5,上模块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块,相邻两块上模块4间设有磨砂轮6(上基座2处也设有容纳磨砂轮6转动的空间)。磨砂轮6通过水平的转轴和轴承座组合安装在立板上,其相对位置固定,其他组件通过相对其的间距调整实现针对不同竹片生产的调节。在磨砂轮6的周向表面设有凹陷的磨槽61,磨槽61与下模块5的顶部组合形成供竹片通过的打磨空间7,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磨槽61截面形状为矩形上设置弓形的拱门结构,磨出的竹片截面形状即为两侧为竖直、底面为平面,顶面为弓形面(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即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通过改变磨槽61的截面形状相应的控制竹片形状)。具体的上下模块4、5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在上下基座2、3上模块化的调节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下模块5顶部加工形成由组合形成打磨空间7的水平的支承面51用于支承竹片,下模块5包括多个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位于支承面51上的气孔52,气孔52连接有气泵(图中未示出),气泵为双作用气泵,即在竹片通过时抽气运行,在气孔52处形成负压吸附竹片以使竹片更为稳定地移动。在一根竹片打磨完成完全通过上方后,进行送气运行,通过吹气将下模块5以及磨砂轮6上的竹屑吹走,保证连续工作时的磨削效果。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下模块5顶部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边沿对应上模块4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的延伸板53,从而在避开磨砂轮6的同时,在下模块5的左右两侧通过延伸板53形成了限位竹片移动方向的凹字形空间,保证竹片的移动路径稳定。请参考图3、4本实施例中,上模块4向下通过弹簧42连接有压板41,本实施例中的弹簧42为圆柱弹簧,同时压板41向上延伸有多根导杆穿设在弹簧42内并最终穿过上模块,从而实现弹簧42和压板41的稳定的运行和导向。压板41的宽度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以及设于所述支架(1)上并呈上下对置的上基座(2)和下基座(3),所述上基座(2)与下基座(3)对置表面分别可拆设有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上模块(4)和下模块(5),所述上模块(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块,相邻两块所述上模块(4)间设有磨砂轮(6),所述磨砂轮(6)周向表面设有磨槽(61),所述磨槽(61)与所述下模块(5)的顶部组合形成供竹片通过的打磨空间(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以及设于所述支架(1)上并呈上下对置的上基座(2)和下基座(3),所述上基座(2)与下基座(3)对置表面分别可拆设有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上模块(4)和下模块(5),所述上模块(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块,相邻两块所述上模块(4)间设有磨砂轮(6),所述磨砂轮(6)周向表面设有磨槽(61),所述磨槽(61)与所述下模块(5)的顶部组合形成供竹片通过的打磨空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5)顶部设有组合形成所述打磨空间(7)的支承面(51),所述下模块(5)包括多个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气孔(52),所述气孔(52)连接有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5)顶部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边沿对应所述上模块(4)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的延伸板(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凉席竹片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模块(4)向下通过弹簧(42)连接有压板(41),所述压板(41)的宽度小于两条所述延伸板(5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茂林竹木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