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86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用于输送竹片的输送组件和沿所述输送组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磨抛组件,每一磨抛组件包括多个由驱动电机带动的磨砂件与抛光件,每一所述磨抛组件中的磨砂件位于所述抛光件的上游侧,所述磨砂件和抛光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架并指向所述输送组件上的竹片。通过该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高效率的对于竹片端部的磨削和抛光加工,并具有质量高、稳定性好的产出尺寸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凉席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竹凉席中的麻将凉席为通过小块矩形竹片、牛筋线串起来组成的凉席。因为每一个组成麻将凉席的竹片边缘都会接触人体,需要其具备无毛刺、表面光滑的条件,以避免伤害人体或造成人体的不适。尤其是在顺着竹子本身纤维方向的竹片端部,因为竹子材料的单向纤维的特点,其端部是天然粗糙且多毛刺的,而且因为剪切、输送等方式造成毛刺产生的概率极大,需要精细全面的磨削抛光加工。但是目前在麻将凉席的竹片生产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逐个在磨砂轮、抛光轮上上打磨、修剪的方式进行,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产出的竹片质量、尺寸的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高效率的对于竹片端部的磨削和抛光加工,并具有质量高、稳定性好的产出尺寸和质量。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用于输送竹片的输送组件和沿所述输送组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磨抛组件,每一磨抛组件包括多个由驱动电机带动的磨砂件与抛光件,每一所述磨抛组件中的磨砂件位于所述抛光件的上游侧,所述磨砂件和抛光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架并指向所述输送组件上的竹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多块链片依次铰接成的输送带和驱动所述输送带的驱动轮与伺服电机,所述输送带具有呈沿上下游方向水平输送竹片的输送段,每一所述链片在垂直于上下游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链片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两块所述挡板的对置表面设有保护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沿上下游方向依次设置并呈左右交错间隔设于所述输送组件左右两侧的三块定位板,所述磨抛组件分别设于位于下游侧的两个所述定位板在所述输送组件的对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定位板包括呈上下游依次连接的导向段和定位段,所述导向段在俯瞰投影方向上呈由上游向下游距离所述输送组件的间距渐小,所述定位段在俯瞰投影方向上与所述链片的侧面止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定位板还包括水平设于位于所述输送段的所述链片顶部上方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定位段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定位板表面覆盖有耐磨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耐磨层为POM制的耐磨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链片表面覆盖有摩擦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输送组件实现了对于竹片的自动化、有序的输送,同时配合可调节的磨砂件实现了对于竹片的端部的磨削抛光加工动作,且保证了加工量、加工成型状态的稳定。同时定位板使得可以自动地使得竹片的两端收到有效的稳定的加工。同时通过保护层、耐磨层、摩擦层的设置使得加工中的竹片受加工的状态稳定,不易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链节处正视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链节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支架,2输送组件,21链片,211挡板,212保护层,213摩擦层,22输送带,23输送段,24驱动轮,25伺服电机,31磨砂件,32抛光件,33驱动电机,34角度调节装置,4定位板,41导向段,42定位段,43限位板,44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所示的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包括桌面式的支架1、在支架1上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用于输送竹片的输送组件2和沿输送组件2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磨抛组件,每一磨抛组件包括多个由驱动电机33带动的磨砂件31与抛光件32,每一磨抛组件中的磨砂件31位于抛光件32的上游侧,磨砂件31和抛光件32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4连接于支架1并指向输送组件2上的竹片。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包括多块链片21依次两端铰接围合成的输送带22和驱动输送带22的驱动轮24与伺服电机25。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轮24为水平间隔设置的两个链轮,在链片21底部设有与链轮的链齿咬合连接的链孔结构。进而形成了近似于跑道形状的矩形两端具有对置半圆的输送带22形状,其中输送带22位于上方的水平段为呈沿上下游方向水平输送竹片的输送段23。每一链片21在垂直于上下游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211并围合形成放置竹片的空间。在链片21运行在输送段23上时即呈一个链片21的两个挡板211内装载一个横置的竹片的状态。在整体设备运行过程中,在输送段23的上游侧,通过自动上料装置或人工将竹片放置在即将进入输送段23的链片21上,在输送段23主动过程中磨抛组件先后对竹片的两端进行先磨削去除毛刺后抛光表面的工序,并在最后输送段23的末端通过驱动轮24后自然随重力掉落完成加工工序。本实施例中,挡板211的宽度小于链片21宽度。从而实现对于链片21上竹片的定位效果,且其较小的宽度使得进出料、磨削抛光时下述限位板43对竹片的限位让出的便利操作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两块挡板211的对置表面设有POM或其他硬质塑料制成的保护层212。因为挡板211的宽度小于链片的宽度,更小于竹片的宽度,故采用保护层212利用其一定的弹性和硬度避免竹片在磨削抛光过程中受到侧向作用力时在挡板211边缘发生剪切作用导致损坏同时不会因保护层212形变而导致竹片位置变化导致端部加工形状改变。挡板211在设置保护层212后的间距设置为等于待加工的竹片宽度(竹片宽度一般在上游劈片等工序中基本确定)从而使得具有对竹片的较为稳定的限位,保护层212优选设置为套装在挡板211上的结构,从而便于拆换维护或调整至适合加工不同竹片的间距。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竹片两端的自动化磨削抛光的切换,在支架1上还设有沿上下游方向依次设置并呈左右交错间隔设于输送组件2左右两侧的三块定位板4,磨抛组件分别设于位于下游侧的两个定位板4在输送组件2的对侧。其中定位板4包括呈上下游依次连接的导向段41和定位段42,导向段41在俯瞰投影方向上呈由上游向下游距离输送组件2的间距渐小,定位段42在俯瞰投影方向上与输送组件2的侧面止抵,从而实现对于竹片的渐进的推动使其进入适合的加工位置。请参考图1,在俯视图图1中设定输送的上下游方向即为图中的由上向下输送,在输送段23前端上料的竹片上下游位置由挡板211进行限位,但是左右方向不定,此后其向下通过第一块位于左侧的定位板4,通过导向段41和定位段42的导向限位作用,将端部突出于链片21左侧的竹片推动至竹片左端与链片21平齐(左侧端部不突出与链片21左侧的竹片的右侧端部自然突出于链片21右侧),即所有的竹片在通过第一块定位板4后右侧端部都突出于链片21右侧。此后竹片在通过第二块位于右侧的定位板4时即可以全部受到该定位板4的推动,至其定位段42,每一竹片的右侧端部都与链片21的右侧平齐,此时的所有竹片都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在所述支架(1)上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用于输送竹片的输送组件(2)和沿所述输送组件(2)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磨抛组件,每一磨抛组件包括多个由驱动电机(33)带动的磨砂件(31)与抛光件(32),每一所述磨抛组件中的磨砂件(31)位于所述抛光件(32)的上游侧,所述磨砂件(31)和抛光件(32)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4)连接于所述支架(1)并指向所述输送组件(2)上的竹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在所述支架(1)上呈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用于输送竹片的输送组件(2)和沿所述输送组件(2)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磨抛组件,每一磨抛组件包括多个由驱动电机(33)带动的磨砂件(31)与抛光件(32),每一所述磨抛组件中的磨砂件(31)位于所述抛光件(32)的上游侧,所述磨砂件(31)和抛光件(32)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4)连接于所述支架(1)并指向所述输送组件(2)上的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多块链片(21)依次铰接成的输送带(22)和驱动所述输送带(22)的驱动轮(24)与伺服电机(25),所述输送带(22)具有呈沿上下游方向水平输送竹片的输送段(23),每一所述链片(21)在垂直于上下游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11)的宽度小于所述链片(21)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挡板(211)的对置表面设有保护层(2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片端部加工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茂林竹木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