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7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现有结肠镜检润滑方式为在插入导管之前在导管外壁擦拭润滑液,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包括导管、带有空腔的手柄和用于摄像的摄像单元,所述导管包括内芯和套在内芯外的外管,所述外管直径大于内芯直径并与内芯之间保留空隙,所述空隙中设置有润滑管道,所述润滑管道的开口端位于导管连接摄像单元的一端,所述润滑管道进口端连接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手柄内部空腔中,在插入导管的同时进行润滑,减轻患者痛苦,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结肠镜检专业都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检测医生一手拿结肠镜控制器,另一支手握有被润滑液浸过的纱布块,结肠镜的镜身通过纱布块润滑后插入被检者肛门,经反复的送入使镜头到达检测部位。这种操作方法很不方便,镜身得不到充分润滑,特别是镜身在肛门部位的多次插、拉,刺激该部位,给被检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解决现有结肠镜在检查过程中得不到充分润滑,造成患者痛苦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包括可变形的导管、带有空腔的手柄和用于摄像的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包括位于导管端部用于伸入结肠内观察的摄像头模块和位于手柄与导管之间的与摄像头模块相配合的摄像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与摄像模块通过导管连接,通过摄像头模块将摄像图像反馈至摄像模块,所述导管包括内芯和套在内芯外的外管,所述外管直径大于内芯直径并与内芯之间保留空隙,所述内芯外壁与外管内壁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由于内芯直径小于外管直径,从而在远离内芯与外管连接点的一侧保留月牙状空隙,所述空隙中设置有润滑管道,所述润滑管道外壁与外管内壁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润滑管道与外管的固定点与内芯与外管的固定点分布在外管两侧,所述润滑管道靠近摄像头模块的一端记为出口端,用于管道内的用于润滑的液体挤出,所述润滑管道靠近手柄的一端记为进口端,用于润滑用的液体进入并经润滑管道到达出口端并排入肠道内,所述润滑管道的出口端位于导管连接摄像单元的一端,所述润滑管道进口端连接储液腔,所述润滑管道与储液腔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位于导管外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双面胶片或医用胶带绑在手柄与摄像单元之间的管上,避免晃动,所述储液腔位于手柄内部空腔中,用于储存润滑用的液体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储液腔中的液体通过润滑管道从出口端喷出,所述润滑管道、第二管道和储液腔相互连通,接口处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更进一步,所述储液腔包括用于存放润滑液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将第一腔室内液体挤压至润滑管道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腔室为塑料制可变形的充气腔体,所述第二腔室端部设置向外凸起并透出手柄外的柱形按压块,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用于按压块透出手柄表面的通孔,所述按压块与第二腔室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按压块在穿过手柄与空腔连通的同时,保持空腔与外界的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通气阀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供第二腔室内气体向第一腔室内流通,所述第二腔室上设置有供外界气体进入第二腔室的第二单向通气阀,在手柄外向空腔内按压按压块,第二腔室变形并通过第一单向通气阀向第一腔室内充气,从而迫使第一腔室内液体通过第二管道向润滑管道输送液体,松开按压块,第二腔室在第二单向通气阀的作用下从外部吸气恢复形变,空腔内的气压随按压块与手柄连接处的空隙保持平衡。更进一步,所述内芯外壁与外管内壁部分固定连形成月牙状空隙,所述润滑管道为弧形空心管道,所述润滑管道靠近摄像单元的一端探出外管且侧面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朝向患者肠道方向设置,所述润滑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滚珠的槽道,所述槽道上设置有供液体从润滑管道流向滚珠间隙的通孔,各所述滚珠在槽道内滚动且滚珠高度超出槽道平面0.3mm-0.5mm,润滑用的液体从滚珠缝隙间流向患者肠道内壁,在导管向内探入的同时进行润滑,避免润滑不充分造成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痛苦较大,滚珠能够使润滑液均匀分布并减小导管头部在肠道内壁上造成的摩擦。更进一步,所述槽道内设置有多个与滚珠一一配合的放置槽,各所述放置槽为弧形槽且凹陷弧面朝向滚珠方向,各所述放置槽阵列固定在槽道内,各所述放置槽凸起的弧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槽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结合现有技术中,检查之前在导管外壁擦拭润滑用的液体,并在导管移动的同时,通过该带有润滑管道的结肠镜检工具在,通过挤压位于受检查人员体外的储液腔向受检查人员肠道内注射用于润滑的液体,润滑液体的出口位于导管端部,导管在受检查人员肠道内移动时,通过的途径均进行了二次润滑,可有效减小导管与肠道内壁的摩擦,医护人员在手握手柄的同时,仅通过大拇指按压即可进行二次润滑,不需要其他人员协助,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润滑管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槽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手柄内储液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5给出,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包括可变形的导管1、带有空腔的手柄2和用于摄像的摄像单元3,所述摄像单元3包括位于导管1端部用于伸入结肠内观察的摄像头模块和位于手柄2与导管1之间的与摄像头模块相配合的摄像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与摄像模块通过导管1连接,通过摄像头模块将摄像图像反馈至摄像模块,所述导管1包括内芯4和套在内芯4外的外管5,所述外管5直径大于内芯4直径并与内芯4之间保留空隙,所述内芯4外壁与外管5内壁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由于内芯4直径小于外管5直径,从而在远离内芯4与外管5连接点的一侧保留月牙状空隙,所述空隙中设置有润滑管道6,所述润滑管道外壁与外管5内壁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润滑管道6与外管5的固定点与内芯4与外管5的固定点分布在外管5两侧,所述润滑管道6靠近摄像头模块的一端记为出口端,用于管道内的用于润滑的液体挤出,所述润滑管道6靠近手柄2的一端记为进口端,用于润滑用的液体进入并经润滑管道到达出口端并排入肠道内,所述润滑管道6的出口端位于导管1连接摄像单元3的一端,所述润滑管道6进口端连接储液腔7,所述润滑管道6与储液腔7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3位于导管1外部,所述第二管道13通过双面胶片或医用胶带绑在手柄2与摄像单元之间的管上,避免晃动,所述储液腔7位于手柄2内部空腔中,用于储存润滑用的液体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储液腔7中的液体通过润滑管道从出口端喷出,所述润滑管道、第二管道13和储液腔7相互连通,接口处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7包括用于存放润滑液的第一腔室71和用于将第一腔室内液体挤压至润滑管道的第二腔室72,所述第一腔室71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腔室72为塑料制可变形的充气腔体,所述第二腔室72端部设置向外凸起并透出手柄2外的柱形按压块12,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用于按压块12透出手柄2表面的通孔,所述按压块与第二腔室72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连接,按压块在穿过手柄2与空腔连通的同时,保持空腔与外界的连通,所述第一腔室71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通气阀81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81供第二腔室内气体向第一腔室71内流通,所述第二腔室72上设置有供外界气体进入第二腔室的第二单向通气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包括导管(1)、带有空腔的手柄(2)和用于摄像的摄像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包括内芯(4)和套在内芯(4)外的外管(5),所述外管(5)直径大于内芯(4)直径并与内芯(4)之间保留空隙,所述空隙中设置有润滑管道(6),所述润滑管道(6)的开口端位于导管(1)连接摄像单元(3)的一端,所述润滑管道(6)进口端连接储液腔(7),所述储液腔(7)位于手柄(2)内部空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包括导管(1)、带有空腔的手柄(2)和用于摄像的摄像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包括内芯(4)和套在内芯(4)外的外管(5),所述外管(5)直径大于内芯(4)直径并与内芯(4)之间保留空隙,所述空隙中设置有润滑管道(6),所述润滑管道(6)的开口端位于导管(1)连接摄像单元(3)的一端,所述润滑管道(6)进口端连接储液腔(7),所述储液腔(7)位于手柄(2)内部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7)包括用于存放润滑液的第一腔室(71)和用于将第一腔室内液体挤压至润滑管道的第二腔室(72),所述第一腔室(71)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腔室(72)为塑料制可变形的充气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结肠镜临床检查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71)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通气阀(81)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81)供第二腔室内气体向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妍王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环玛铁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