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69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结构包括浮口、吸入头、置放格、按压头,浮口套设于吸入头外表面,吸入头与置放格为一体化结构,将吸入头与浮口抵触在所需移位的液体上,在浮杆抵在液体表面时,其浮杆上移的力被限制住,根据液体的推力,将其力往一侧引导,通过间隔在之间的延向角将会起到防护的作用,在按压头松开后,能够在移液器进行吸取时,在操作完毕后,在及时合并起来,防止外界与衔接口的接触,凹冲口衔接在一起的浮层也将有受到液体浮力的作用,往上端进行挤压,底侧大面积的承受外力,在衔接部位受力时,跟随力的方向进行摆动,内部的引向贴将会引导外环的形变,能够在外界液体冲入时,整体呈浮力状态进行推动衔接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
技术介绍
当检验科需要将容器内的液体移至所需的检验位置时,通过移液器将其吸取于内部后,通过吸附的力将其置于内部与外界隔离,从而对其进行输送移动,让液体能够较为完整的隔离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检验科移液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在移液器对液体进行吸收时,由于吸收口的外表面与液体会有接触,在移液器移开所吸取的位置时,接触于表面的液体将会环于外表面,在后续释放出内部液体将会有所接触,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在移液器对液体进行吸收时,由于吸收口的外表面与液体会有接触,在移液器移开所吸取的位置时,接触于表面的液体将会环于外表面,在后续释放出内部液体将会有所接触,而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浮口、吸入头、置放格、按压头。所述浮口套设于吸入头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结构包括浮口(11)、吸入头(22)、置放格(33)、按压头(44),其特征在于:/n所述浮口(11)套设于吸入头(22)外表面,所述吸入头(22)与置放格(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置放格(33)远离吸入头(22)的一端与按压头(4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结构包括浮口(11)、吸入头(22)、置放格(33)、按压头(44),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口(11)套设于吸入头(22)外表面,所述吸入头(22)与置放格(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置放格(33)远离吸入头(22)的一端与按压头(4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口(11)包括浮杆(w01)、隔层(w02)、内吸道(w03),所述浮杆(w01)嵌入于隔层(w02)内部,所述隔层(w02)与内吸道(w03)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杆(w01)包括凹冲口(g1)、摆杆(g2)、隔头(g3),所述凹冲口(g1)嵌入于隔头(g3)内部,所述隔头(g3)与摆杆(g2)相贴合,所述摆杆(g2)通过隔头(g3)与凹冲口(g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冲口(g1)包括倾向层(s11)、弧条(s22)、空口(s33),所述倾向层(s11)与弧条(s22)相贴合,所述弧条(s22)与空口(s33)为一体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虹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