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细气泡生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生成直径小于1.0μm的超细气泡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专利技术背景近来,已经开发出用于应用微细气泡(例如直径为微米尺寸的微气泡和直径为纳米尺寸的纳米气泡)的特征的技术。尤其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确认了直径小于1.0μm的超细气泡(以下也称为“UFB”)的实用性。日本专利第6118544号公开了一种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该细微气泡生成装置通过从减压喷嘴喷射将气体加压并溶解的加压液体来生成微细气泡。日本专利第4456176号公开了一种通过利用混合单元重复进行气体混合液流的分离和会聚而生成细微气泡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是通过使加热元件在液体中产生膜沸腾从而生成超细气泡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包括:元件基板,其包括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的加热部分,其中,将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来生成膜沸腾的能量设为第一值时,元件基板构成为输入到在加热部件中被驱动的加热元件中的能量为将第一值乘以第二值而获得的值以上,并且落入从该值到通过将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通过使加热元件在液体中产生膜沸腾从而生成超细气泡,包括:/n元件基板,其包括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的加热部分,其中,/n将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来产生所述膜沸腾的能量设为第一值时,所述元件基板构成为使得输入到在所述加热部分被驱动的所述加热元件的能量为所述第一值乘以第二值而获得的值以上,并且落在从所述值到所述第一值乘以所述第二值与0.3之和而获得的值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值为1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8 JP 2019-0359661.一种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通过使加热元件在液体中产生膜沸腾从而生成超细气泡,包括:
元件基板,其包括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的加热部分,其中,
将通过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来产生所述膜沸腾的能量设为第一值时,所述元件基板构成为使得输入到在所述加热部分被驱动的所述加热元件的能量为所述第一值乘以第二值而获得的值以上,并且落在从所述值到所述第一值乘以所述第二值与0.3之和而获得的值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值为1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值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分包括所述加热元件的集合体,其中来自电极垫的能量输入到所述加热元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加热部分,至少两个以上的加热元件通过同一公共导线连接到所述电极垫,并且,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以分时方式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所述元件基板包括多个所述加热部分,并且,在所述多个加热部分的每一个中,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以分时方式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分中的所述加热元件的形状根据通过所述公共布线而彼此连接的所述加热元件的位置关系而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以所述分时方式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每一个的电压、或驱动所述加热元件的时间长度根据所述公共布线中的电阻差异而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加热部分,所述加热元件每一个分别连接到单独布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布置所述单独布线以使得每一个单独布线的电阻值落入预定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设定所述公共布线的宽度或膜厚度以使得所述公共布线的电阻值相对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阻与单独地连接至所述加热元件的布线的电阻之和为预定比率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细气泡生成装置,其中,设定所述公共布线的宽度或膜厚度以使得将通过所述加热元件而产生膜沸腾的能量设为第一值时,分别输入到所述加热部分中同时被驱动的所述多个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仲良行,久保田雅彦,山田显季,柳内由美,有水博,石永博之,尾崎照夫,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