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攀专利>正文

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66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包括睡袋本体,头罩,手穿口,安装框,充气条,吹起管,香料盒和插杆;所述睡袋本体的首端穿口处设置有一处头罩,且睡袋本体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手穿口;所述睡袋本体的首端穿口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设置两处定位轴,且三处安装框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转动套装于此两处定位轴;三处所述安装框上通过魔术贴覆盖有一层纱网,此纱网的后端直接通过魔术贴固定于睡袋本体穿口后侧位置的包布上,且纱网的前端部分为自由下垂设置;所述充气条的顶端中间处支撑连通有一处吹起管,此吹起管上扣置有盖塞,两处插杆通过弹簧顶推安装可以快捷后拉抽脱,方便的将香料盒取下进行香袋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
本技术属于户外睡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睡袋多无防虫装置,使用者的头部大都裸露在外,在夜晚睡眠时,很容易遭受蚊虫等的叮咬,甚至鼠、蛇等的侵害。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082819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蚊虫功能的充气睡袋,包括睡袋本体、充气气囊、充气嘴、充气支架、防蚊虫面纱、面纱袋;睡袋本体主要由上层保暖面料层、中间层保暖面料层、下层防水耐摩面料层组成;中间层保暖面料层与下层防水耐摩面料层具有第一开启部;上层保暖面料层与中间层保暖面料层具有第二开启部,且上侧边形成开口状钻入部;充气气囊通过第一开启部置入气囊夹层中,充气嘴裸露于睡袋本体外侧;充气支架固定于钻入部周边;面纱袋缝制于充气支架外侧的中间层保暖面料层上;防蚊虫面纱放置于面纱袋内;在使用时,防蚊虫面纱的各侧边通过结合部与钻入部的各侧边结合并被充气支架撑起而罩笼在使用者头部,可有效防止蚊虫对户外过夜人员的侵袭。目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户外睡袋还普遍存缺少驱蚊设施,防蚊虫效果较差,且纱网或者蚊帐的支撑骨架不能够较为灵活的变形收缩,易对睡袋整体的卷收放置造成横担支撑障碍,此外缺少对双手的遮罩,造成双手易受到叮咬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以解决户外睡袋内部缺少存缺少驱蚊设施,防蚊虫效果较差,且纱网或者蚊帐的支撑骨架不能够较为灵活的变形收缩,易对睡袋整体的卷收放置造成横担支撑障碍,此外缺少对双手的遮罩,造成双手易受到叮咬伤害的问题。本技术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包括睡袋本体,头罩,手穿口,安装框,充气条,吹起管,香料盒和插杆;所述睡袋本体的首端穿口处设置有一处头罩,且睡袋本体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手穿口;所述睡袋本体的首端穿口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设置两处定位轴,且三处安装框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转动套装于此两处定位轴;三处所述安装框上通过魔术贴覆盖有一层纱网,此纱网的后端直接通过魔术贴固定于睡袋本体穿口后侧位置的包布上,且纱网的前端部分为自由下垂设置;所述充气条的顶端中间处支撑连通有一处吹起管,此吹起管上扣置有盖塞。进一步的,所述三处所述安装框均由左右两处L状撑杆通过中间连接块转动连接组成,且三处安装框的支撑体积依次增大。进一步的,两处所述香料盒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均凸出支撑有一处定位块,且两处香料盒上下侧壁上均排布有若干处出气孔;两处所述香料盒的内部填装有香料袋,其前端开口上均插盖有一处堵盖。进一步的,最内侧所述安装框左右侧撑杆上均排列支撑有三处定位板,两处插杆就通过弹簧顶推贯穿设置于此左右两排定位板上,且香料盒的中间定位块对应卡插置于前侧的两处定位板之间,并且两处插杆顶插穿过两处香料盒的中间定位块。进一步的,两处所述手穿口之间缝制有一处充气条,此充气条在充满气时为拱起状态;所述充气条的两侧与睡袋本体的包布之间均连接覆盖有一处纱网,这两处纱网将两处手穿口之间的空间遮盖罩住。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三处安装框可转动层套在一起(如说明书附图的图7所示)并进行对折变形,这极大的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适用于睡袋本体卷收放置,且香料盒内部的驱蚊香料能够取散蚊群,避免蚊虫聚集于头罩的周围,进一步增强了防止蚊虫叮咬效果,充气条可将其两侧的纱网顶起,为双手提供穿插放置空间,且其在消气状态时可自由进行揉搓变形适用睡袋本体的卷收,避免对睡袋本体卷收放置造成横担支撑障碍,此外充气条的两侧纱网能够将会双手遮罩住避免蚊虫对双手的叮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充气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三处安装框转动展开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处安装框组合套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三处安装框转收缩折叠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香料盒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图7A部放大图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安装框对折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睡袋本体;2、头罩;3、手穿口;4、安装框;5、充气条;501、吹起管;6、香料盒;7、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包括睡袋本体1,头罩2,手穿口3,安装框4,充气条5,吹起管501,香料盒6和插杆7;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处设置有一处头罩2,且睡袋本体1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手穿口3;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设置两处定位轴,且三处安装框4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转动套装于此两处定位轴;三处所述安装框4上通过魔术贴覆盖有一层纱网,此纱网的后端直接通过魔术贴固定于睡袋本体1穿口后侧位置的包布上,且纱网的前端部分为自由下垂设置;所述充气条5的顶端中间处支撑连通有一处吹起管501,此吹起管501上扣置有盖塞。其中,三处所述安装框4均由左右两处L状撑杆通过中间连接块转动连接组成,且三处安装框4的支撑体积依次增大,当三处安装框4转动展开时其上的纱网可将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遮住,并将人的头部套罩起来免遭蚊虫的叮咬,且三处安装框4可转动层套在一起(图7所示)并进行对折变形,这极大的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适用于睡袋本体1的卷收放置。其中,两处所述香料盒6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均凸出支撑有一处定位块,且两处香料盒6上下侧壁上均排布有若干处出气孔;两处所述香料盒6的内部填装有香料袋,其前端开口上均插盖有一处堵盖,香料盒6内部的驱蚊香料能够取散蚊群,避免蚊虫聚集于头罩2的周围,进一步增强了防止蚊虫叮咬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本体(1),头罩(2),手穿口(3),安装框(4),充气条(5),吹起管(501),香料盒(6)和插杆(7);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处设置有一处头罩(2),且睡袋本体(1)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手穿口(3);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设置两处定位轴,且三处安装框(4)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转动套装于此两处定位轴;三处所述安装框(4)上通过魔术贴覆盖有一层纱网,此纱网的后端直接通过魔术贴固定于睡袋本体(1)穿口后侧位置的包布上,且纱网的前端部分为自由下垂设置;所述充气条(5)的顶端中间处支撑连通有一处吹起管(501),此吹起管(501)上扣置有盖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本体(1),头罩(2),手穿口(3),安装框(4),充气条(5),吹起管(501),香料盒(6)和插杆(7);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处设置有一处头罩(2),且睡袋本体(1)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两处手穿口(3);所述睡袋本体(1)的首端穿口的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设置两处定位轴,且三处安装框(4)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转动套装于此两处定位轴;三处所述安装框(4)上通过魔术贴覆盖有一层纱网,此纱网的后端直接通过魔术贴固定于睡袋本体(1)穿口后侧位置的包布上,且纱网的前端部分为自由下垂设置;所述充气条(5)的顶端中间处支撑连通有一处吹起管(501),此吹起管(501)上扣置有盖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蚊虫聚集叮咬的户外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三处所述安装框(4)均由左右两处L状撑杆通过中间连接块转动连接组成,且三处安装框(4)的支撑体积依次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攀
申请(专利权)人:何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