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65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公开涉及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装有新鲜活性焦的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空气,以对新鲜活性焦进行钝化处理;(2)使氮气进入活性焦吸附塔以置换出至少部分空气;(3)向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待净化烟气,待净化烟气的初始引入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负荷的80%,逐渐增大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直至达到装置设计负荷的100%,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正常操作。本公开的开工方法在引入烟气之前采用空气循环对活性焦进行钝化,降低其吸附活性,避免引入烟气时活性焦床层出现超温现象,且活性焦的空气钝化过程可以独立于上游系统提前进行,缩短了装置开工时间,同时确保活性焦吸附塔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
本公开涉及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焦干法净化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应用,具有脱硫效率高、反应不耗水、无废水废渣排放、无设备腐蚀问题等突出优势。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该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应用日益广泛。将活性焦干法净化技术应用于催化裂化装置,可以有效脱除再生烟气中的SO2/SO3,同时对NOx、颗粒物和VOCs等也有协同脱除效果,结合上游SCR和下游布袋除尘器,整个净化系统可以将再生烟气净化至满足标准要求。活性焦吸附脱硫以化学吸附为主,该过程为强放热反应。正常操作中释放的反应热被烟气和活性焦吸收,因此烟气温度和床层温度都有一定的升高。随着烟气中SO2浓度不断增高,吸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使得烟气温度和床层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可能导致活性焦床层超温或自燃,目前的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工艺所处理烟气中SO2浓度通常不能超过5000mg/Nm3,但个别情况下烟气中SO2浓度可以达到10000mg/Nm3。另外,烟气温度越高,活性焦吸附床层的氧化放热温升就越大。通常,控制活性焦吸附塔床层温升的措施主要一是降低待净化烟气中SO2的浓度,对于处理高SO2浓度气体时活性焦干法净化工艺的应用明显受到限制;二是降低待净化烟气的温度,减少活性焦床层由于氧化放热量,以控制床层温升。活性焦干法净化技术的关键设备为活性焦吸附塔,常采用移动床,其活性焦装填量较大,在塔内停留时间长达5~7天。现有活性焦干法净化装置初次开工时,最初引入烟气量仅为设计负荷的40~50%,控制烟气温度不大于120℃,待活性焦吸附塔运行7~8天,吸附活性相应降低后,再逐步提高烟气量至正常设计负荷,整个开工过程较长,通常为7-10天,给装置的及时投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该方法安全有效地控制活性焦吸附塔入口的烟气温度及吸附塔床层的温升,缩短开工时间,同时确保活性焦吸附塔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装有新鲜活性焦的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空气,以对所述新鲜活性焦进行钝化处理;(2)使氮气进入所述活性焦吸附塔以置换出至少部分所述空气;(3)向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待净化烟气,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初始引入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负荷的80%,逐渐增大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直至达到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100%,所述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正常操作。可选地,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吸附后气体出口和待吸附气体入口间连接有净烟气循环管线,步骤(1)包括:使所述空气在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和所述净烟气循环管线内循环,并逐渐提高循环空气的流量,直至所述循环空气的流量达到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80~100%后,继续循环12~24h。可选地,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吸附后气体出口处得到含有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步骤(2)包括:停止引入空气,使至少部分所述混合气体返回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并使另一部分所述混合气体排至烟囱,逐渐增大所述排至烟囱的混合气体的流量,以进行所述置换。可选地,进行步骤(2)所述的置换2h以上,且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气体中氧含量不大于5体积%时,进行步骤(3)。可选地,步骤(3)包括:第一运行阶段:停止通入氮气,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为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20~80%;使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吸附后气体出口排出的烟气分成第一净烟气和第二净烟气,使所述第一净烟气经烟气冷却器冷却后返回所述活性焦吸附塔进行净烟气循环,并使所述第二净烟气排至烟囱。可选地,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沿烟气流向依次设有入口气室和多个活性焦吸附床层,相邻两个所述活性焦吸附床层间设有级间气室;步骤(3)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净烟气分别返回至所述入口气室和所述级间气室。可选地,步骤(3)包括:当所述第一运行阶段进行12h以上,且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床层温升在1h内不超过0.5℃时,进行第二运行阶段;所述第二运行阶段包括:将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提高至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100%。可选地,当所述第二运行阶段进行6h以上,且烟气经过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总温升不超过15℃,且稳定后床层温升在1h内不大于0.5℃时,所述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可正常运行。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过程中,控制所述待净化烟气的温度不高于所述活性焦吸附塔正常操作时的入口烟气温度。可选地,该方法的总开工时间不超过48h。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开工方法在活性焦干法净化装置首次开工时对新鲜活性焦采用空气密闭循环来钝化活性焦,降低其吸附活性;同时,系统切入烟气后,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活性焦吸附塔入口的烟气温度及吸附塔床层的温升,缩短开工时间,同时确保活性焦吸附塔安全稳定运行。采用本公开的开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在活性焦吸附塔引入烟气之前对活性焦采用空气循环进行钝化,降低了活性焦的吸附活性,引烟气时活性焦床层超温的概率大幅降低;(2)开工时间大幅缩短,可以由原来的7~10天缩短到现在的2天以内;(3)通过在系统内引入空气,活性焦的空气钝化过程可以独立于上游系统提前进行,为活性焦干法净化装置的开工创造了便利条件。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公开的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设备A-除尘器B-活性焦吸附塔B1-入口气室B2-第一级吸附床层B3-级间气室B4-第二级吸附床层B5-出口气室C-净烟气引风机D-烟气冷却器E-净烟气增压风机F-烟囱G-烟道蝶阀H-闸阀J-阀门K-蝶阀L-蝶阀物流:1-待净化烟气2-除尘器出口烟气3-吸附塔入口待净化烟气4-吸附塔出口净烟气5-引风机出口净烟气6-排烟囱净烟气7-回流净化后烟气8-至冷却器净烟气9-冷却后第一部分净烟气10-冷却后第二部分净烟气11-空气12-再生焦13-待生焦14-氮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上和下。“内、外”是针对装置本身的轮廓而言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在装有新鲜活性焦的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空气,以对所述新鲜活性焦进行钝化处理;/n(2)使氮气进入所述活性焦吸附塔以置换出至少部分所述空气;/n(3)向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待净化烟气,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初始引入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负荷的80%,逐渐增大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直至达到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100%,所述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正常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的开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装有新鲜活性焦的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空气,以对所述新鲜活性焦进行钝化处理;
(2)使氮气进入所述活性焦吸附塔以置换出至少部分所述空气;
(3)向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引入待净化烟气,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初始引入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负荷的80%,逐渐增大所述待净化烟气的引入量直至达到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100%,所述活性焦干法吸附净化装置正常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工方法,其中,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吸附后气体出口和待吸附气体入口间连接有净烟气循环管线,步骤(1)包括:使所述空气在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和所述净烟气循环管线内循环,并逐渐提高循环空气的流量,直至所述循环空气的流量达到所述装置设计负荷的80~100%后,继续循环12~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工方法,其中,所述活性焦吸附塔的吸附后气体出口处得到含有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步骤(2)包括:停止引入空气,使至少部分所述混合气体返回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并使另一部分所述混合气体排至烟囱,逐渐增大所述排至烟囱的混合气体的流量,以进行所述置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工方法,其中,进行步骤(2)所述的置换2h以上,且所述活性焦吸附塔内气体中氧含量不大于5体积%时,进行步骤(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工方法,其中,步骤(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孟旗张喆周桂娟郝少博魏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