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伤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5721 阅读:141 留言:1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伤丸,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骨碎补:5‑7份,伸筋草:3‑5份,怀牛膝:3‑5份,杜仲:3‑5份,丹参:2‑4份,赤芍:1‑3份,熟地:1‑3份,儿茶:1‑3份,苏木:1‑3份,泽兰:1‑3份,红参:2‑4份,川芎:2‑4份,草红花:3‑5份,蜂蜜:8‑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药材的互相影响,协同作用,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及一种制丸机,制备方法通过药材的针对性处理,能够最大化的提取药材中的有益成分,提高药效,制丸过程则将传统的人工搓制药丸通过机械实现,解决了现有药丸成型设备中,药丸药量不稳定的情况,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伤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药物生产
,特别是属于一种骨伤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不小心摔一跤,就会造成骨裂、骨折的情况。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骨折主要时通过手法复位与外固定的方式,如小夹板绷带固定和持续牵引等,对重症病人一般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因手术痛苦大,费用高,术后可能遗留后遗症,而使多数人不愿接受。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则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法则,验之临床,虽有一定疗效,但控制症状收效缓慢,愈合只有等待生理自然愈合期,约为7~10周,患者病程和痛苦期延长,针对这样的情况,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有效缓解病患痛苦,也能加速骨折愈合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骨伤丸。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伤丸,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骨碎补:5-7份,伸筋草:3-5份,怀牛膝:3-5份,杜仲:3-5份,丹参:2-4份,赤芍:1-3份,熟地:1-3份,儿茶:1-3份,苏木:1-3份,泽兰:1-3份,红参:2-4份,川芎:2-4份,草红花:3-5份,蜂蜜:8-10份。各药材功效: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活血散瘀,续筋接骨,消肿止痛之功效。伸筋草:具有续断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怀牛膝: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儿茶:具有止血生肌,活血疗伤,消肿止痛之功效。苏木:具有活血疗伤,祛瘀通经之功效。泽兰: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红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摄血之功效。川芎: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草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蜂蜜:具有中正平和,润燥止痛之功效。配方中以骨碎补、伸筋草、怀牛膝、杜仲作为君药,强筋骨,重补益,迅速恢复筋骨损伤。以丹参、赤芍、熟地、儿茶、苏木、泽兰为臣,活血通经,促进骨折愈合,助君之用,中医存在痛而不通,通而不痛的说法,通经活血的同时自然具备去瘀止痛之功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佐以红参,川芎,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加强全方活血祛瘀之功。以草红花为使,泽兰、草红花伍用,通利血脉止痛之功增强;苏木、草红花伍用,增强活血通经、消瘀止痛之力;借其通血脉,引诸药直达病所,提高药效。蜂蜜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血调和,经络顺畅,同时还能提高药丸口感,便于服用。因而,上述药材可互相影响,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共奏君臣佐使之功,共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达到接骨续筋,促进骨伤骨折快速愈合之功效。此外,本方案还公开了该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骨碎补、丹参、儿茶、红参烘干后磨成粉末,得到粉末药材;S2:将伸筋草、怀牛膝、杜仲、丹参、赤芍、熟地、儿茶、苏木、泽兰置于药罐内进行煎制,煎制完成后将药材滤出,得到初煎药液;S3:对滤出药材进行二次煎制,得到次煎药液;S4:将初煎药液与次煎药液混合后,对其进行减压浓缩处理至浸膏状,得到膏状药液;S5:将膏状药液、粉末药材与蜂蜜合拌,得到混合药材;S6:将混合药材搅拌均匀后通过制丸机制成丸状,定型后得到骨伤丸。骨碎补、丹参、儿茶、红参,烘干后磨粉的操作,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其中的药力,便于患者充分吸收;伸筋草、怀牛膝、杜仲、丹参、赤芍、熟地、儿茶、苏木、泽兰煎制的操作,由于部分药材不适于食用或口感不佳,因而通过煎制的方式来将其药效引至煎液内;多次煎制的操作,能够保证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提高药液品质,减少损耗;对药液的减压浓缩处理,则用于将药液中的水分充分析出(避免药液量过多,影响患者摄入),同时,水分析出后药液会转化为膏状,便于后续的制丸操作。优选的,所述步骤S1经粉碎后过200目筛。过200木筛的操作,能够保证粉末粒径,避免大颗粒药材制丸使用时,不利于人体的吸收,影响药丸品质。优选的,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的煎制过程,煎制前在冷水中浸泡20-30min,水沸腾后继续煎制2-2.5h。由于中药药材大多为干品,干燥而质地细密、坚硬,有效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于细胞内,水分不易渗入,而煎制前在冷水中浸泡20-30min的操作,能够使得药材变软,细胞膨胀,便于有效成分煎出。优选的,所述步骤S4的减压浓缩过程,处理压力调节至0.03-0.04MPa,温度调节至75℃。0.03-0.04MPa的压力下,水的沸点略低于75℃,以此便可将药液中的水转变为水蒸气排出,此外,75℃的工作温度较低,不会对药液的品质造成影响,实用性强。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采用制丸机将混合药材制成丸状,所述制丸机包括搓丸室,所述搓丸室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搓丸底板,所述制丸机还包括有搓丸结构,所述搓丸结构包括调节板和与搓丸底板配合的搓丸顶板;所述调节板上竖直设置有调节伸缩杆,所述调节伸缩杆的活塞端与所述搓丸室固定连接;所述搓丸顶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接部,齿圈部和搓丸部,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连接转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转轴配合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搓丸电机,所述搓丸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齿圈部与所述驱动齿轮配合设置;所述搓丸室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轨道块,所述搓丸底板的底端设置有与轨道块配合的水平轨道;所述搓丸底板的两端设置有磁附块,所述搓丸室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搓丸顶板的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漏斗;所述搓丸室的底端设置有出丸口。目前的制丸设备均通过药丸大小的模孔,将药膏压制成丸状,该过程会由于进料的不稳定,而出现各药丸药量不一致的情况(有些在药液波动时压制,药丸存在中空或缺口,有些则被药液充满后压制),无法严格控制患者的用量,影响使用效果。而本方案中搓丸底板的设置,能够在磁附块、电磁铁以及水平轨道的限制下,在搓丸室内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搓丸顶板的设置,则能够在搓丸电机的驱动下,沿连接转轴进行转动,从而达到了搓丸底板与搓丸顶板相对的偏心转动,模拟了人工搓丸的动作,可先将药膏分隔为同尺寸的若干段,再进行制丸操作,保证了各药丸之间药量的一致性,便于使用,此外,方案中调节伸缩杆的设置,还能够对搓丸顶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因而可针对不同径向的药丸进行搓制,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优选的,所述搓丸顶板和所述搓丸底板上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设置,能够避免与药丸之间刚性接触,影响搓制效果。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室,所述送料室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送料室的外壁上设置有送料电机,所述送料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送料室与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轴杆固定连接,所述送料室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伤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伤丸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骨碎补:5-7份,伸筋草:3-5份,怀牛膝:3-5份,杜仲:3-5份,丹参:2-4份,赤芍:1-3份,熟地:1-3份,儿茶:1-3份,苏木:1-3份,泽兰:1-3份,红参:2-4份,川芎:2-4份,草红花:3-5份,蜂蜜:8-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伤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伤丸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骨碎补:5-7份,伸筋草:3-5份,怀牛膝:3-5份,杜仲:3-5份,丹参:2-4份,赤芍:1-3份,熟地:1-3份,儿茶:1-3份,苏木:1-3份,泽兰:1-3份,红参:2-4份,川芎:2-4份,草红花:3-5份,蜂蜜:8-10份。


2.一种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份的药材为原料,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骨碎补、丹参、儿茶、红参烘干后磨成粉末,得到粉末药材;
S2:将伸筋草、怀牛膝、杜仲、丹参、赤芍、熟地、儿茶、苏木、泽兰置于药罐内进行煎制,煎制完成后将药材滤出,得到初煎药液;
S3:对滤出药材进行二次煎制,得到次煎药液;
S4:将初煎药液与次煎药液混合后,对其进行减压浓缩处理至浸膏状,得到膏状药液;
S5:将膏状药液、粉末药材与蜂蜜合拌,得到混合药材;
S6:将混合药材搅拌均匀后通过制丸机制成丸状,定型后得到骨伤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经粉碎后过200目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的煎制过程,煎制前在冷水中浸泡20-30min,水沸腾后继续煎制2-2.5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减压浓缩过程,处理压力调节至0.03-0.04MPa,温度调节至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伤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采用制丸机将混合药材制成丸状,所述制丸机包括搓丸室(1),所述搓丸室(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搓丸底板(2),其中:
所述制丸机还包括有搓丸结构,所述搓丸结构包括调节板(4)和与搓丸底板(2)配合的搓丸顶板(3);
所述调节板(4)上竖直设置有调节伸缩杆(5),所述调节伸缩杆(5)的活塞端与所述搓丸室(1)固定连接;
所述搓丸顶板(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接部(6),齿圈部(7)和搓丸部(8),所述调节板(4)上设置有连接转轴(9),所述连接部(6)与所述连接转轴(9)配合设置;
所述调节板(4)上设置有搓丸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云
申请(专利权)人: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21年04月13日 00:02
    这种药在哪里买的倒?骨伤丸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