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571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领域,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由以下组分组成:乌梅、五倍子、蜈蚣、苦参、生地黄、麝香,辅料蜂蜜、香油和陈醋。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的制作方法,步骤一、按照重量组分药物配比,称取除麝香外的各成分混合研磨成粉末,网筛筛选;步骤二、取蜂蜜并加入陈醋,熬制成蜜醋,冷却蜜醋,加入香油,搅拌均匀备用;步骤三、根据患者损伤部位面积,取步骤一中经过筛选获得的粉末与麝香按照30:1~50:1的配比混合,并向混合有麝香的粉末中加入步骤二中的蜜醋,调和成泥状,获得药膏。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成合理,使用简单,使用药量少便可达到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指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骨科手术后缝合伤口,在皮肤表面容易形成疤痕,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负担,现为了减少疤痕、瘢痕,在手术后康复期应用此膏药贴敷治疗,可以避免疤痕形成。中医认为,疤痕形成属于皮肤肌肉受损积聚成结。早期治疗应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中药外用膏药剂有黑膏药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和涂膜剂等,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炼油熬膏加工或单纯提取中药的个别成份,药物的有效成份被破坏殆尽,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药效,无益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而且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药材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可用于骨科手术后缝合伤口,减少疤痕、瘢痕形成等病症的治疗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8-12g、五倍4-8g、蜈蚣1-3g、苦参8-12g、生地黄8-12g、麝香0.1-0.3g。进一步地,还包括辅料蜂蜜5-15g、香油1-3ml和陈醋40-60ml。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10g、五倍子6g、蜈蚣1条、苦参10g、生地黄10g、麝香0.1g。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称取除麝香外的乌梅、五倍子、蜈蚣、,苦参、生地黄的中药饮片,将称量的中药饮片混合并研磨粉碎成粉末,并使用网筛对粉末进行筛选,获得通过网筛的粉末备用;步骤二、取蜂蜜并加入陈醋,熬制成蜜醋,冷却蜜醋,冷却后向其加入香油,搅拌均匀备用;步骤三、根据患者损伤部位面积,取步骤一中经过筛选获得的粉末与麝香按照30:1~50:1的配比混合,并向混合有麝香的粉末中加入步骤二中拌有香油的蜜醋,进行搅拌调和成泥状,即获得所需药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网筛规格为100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熬制的蜜醋,冷却后的温度为60℃。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泄,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溃烂。蜈蚣、: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消渴。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癥瘕,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痈肿瘰疬。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用于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制药膏疗效好,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可用于骨科手术后缝合伤口,减少疤痕、瘢痕形成等病症的治疗;本专利技术组成合理,使用简单,使用药量少便可达到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且绿色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及临床应用治疗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详细说明。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一味药量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10g、五倍子6g、蜈蚣1条、苦参10g、生地黄10g、麝香0.1g。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按照5味药量称取除麝香外的乌梅、五倍子、蜈蚣、,苦参、生地黄的中药饮片,将称量的中药饮片混合并研磨粉碎成粉末,并使用100目网筛对粉末进行筛选,获得通过网筛的粉末备用;步骤二、取蜂蜜10g并加入陈醋50ml,熬制成蜜醋,冷却蜜醋,冷却至约60℃后向其加入香油1ml,搅拌均匀备用;步骤三、根据患者损伤部位面积,取步骤一中经过筛选获得的粉末与麝香按照30:1~50:1的配比混合,并向混合有麝香的粉末中加入步骤二中拌有香油的蜜醋,进行搅拌调和成泥状,即获得所需药膏。本专利技术的临床试验疤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疤痕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大多不佳,疤痕是人体的皮肤组织受到外界各种创伤之后,在伤口愈合之处的皮肤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充填、连接、支持、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形成。疤痕基本组成组成成分细胞成分+基质成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成纤维构造成骨架,胶原蛋白与粘多糖进行填充形成实体。中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素有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复有金刀,火毒和毒虫外伤,伤及肌肤,气滞血瘀,日久积累形成疤痕。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灭瘢痕者,皆是风热毒气,在于脏腑,充注肌肉,而生疮胗,及其疮愈,而毒气尚未散,故疮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宜用消毒灭瘢之药以敷焉”。治疗上以清热凉血、除湿解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等。临床常用中药疤痕膏(乌梅,五倍子,蜈蚣,苦参,生地黄,麝香)等药组成,乌梅,具有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载乌梅“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死肌,去青黑志,恶疾”。《本草求真》载“乌梅,酸涩……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乌梅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五倍子是中医治疗瘢痕的重要中药,具有味酸,性寒,入肺、大肠、肾经。外用具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止血等功效。沈丹蓓等体外实验观察复方五倍子(包括五倍子、红花、蜈蚣)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发现五倍子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且对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中药本专利技术疤痕膏经过临床疗效观察在用于骨科手术后缝合伤口,减少疤痕、瘢痕形成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1、试验说明为了探讨中药本专利技术疤痕膏治疗骨折术后疤痕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治疗效果,选取120例骨折术后形成疤痕的患者,应用本专利技术疤痕膏治疗并观察其疗效。2、试验方法选取120例患者,男性70例,女性50例,均符合术后手术后疤痕形成,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34.6±9.3)。骨折术后伤口愈合后,进行疤痕治疗阶段,方法(1)用中药取本专利技术疤痕膏处方除麝香以外的五味中药饮片的10倍用量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2)取15g蜂蜜,加入100ml陈醋,混合成蜜醋,加入香油1ml,搅拌均匀,备用。(3)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取适量中药细粉40g-100g,取0.1g麝香,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加蜜醋40—100ml,调和成泥状,外敷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疗程28天。3、疗效标准(1)显效:疤痕厚度、硬度、颜色和面积等症状基本消失,大部分疤痕组织变平、变软,颜色接近正常肤色;(2)有效:疤痕厚度、硬度、颜色和面积等症状基本明显减轻,瘢痕组织较治疗前变平、变软,颜色变浅;(3)无效:疤痕厚度、硬度、颜色和面积等症状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疤痕组织的色泽、硬度、厚度均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8-12g、五倍4-8g、蜈蚣1-3g、苦参8-12g、生地黄8-12g、麝香0.1-0.3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8-12g、五倍4-8g、蜈蚣1-3g、苦参8-12g、生地黄8-12g、麝香0.1-0.3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料蜂蜜5-15g、香油1-3ml和水40-6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组成:乌梅10g、五倍子6g、蜈蚣1条、苦参10g、生地黄10g、麝香0.1g。


4.一种治疗疤痕的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组分的药物配比,称取除麝香外的乌梅、五倍子、蜈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建秦娜马永洁张鑫罗石任杭晔杨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