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泌尿和消化系统结石的取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涉及一种治疗泌尿和消化系统结石的取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泌尿和消化系统结石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结石可造成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中的管腔梗阻,影响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在体内长期留存甚至会引发胆管癌或尿毒症等致命并发症,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对于早期的结石,可以采取药物排石或超声波碎石等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在仍需要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微创手术应用金属网篮在内窥管镜的引导下进行取石。然而,临床实践中“金属网篮取物法”暴露出的一些原理性缺陷严重的限制了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首先,医用网篮是由数根金属细丝编织而成的刚性结构,头部尺寸较大,难以穿过异物所处狭窄空间,且容易造成反向推送;其次,手术中需通过人工握紧锁定目标物,操作时易滑脱;最后,金属丝较为刚硬、锋利,在拖拽过程中可能会划伤软组织,造成撕脱、出血等严重后果。上述缺陷均大大增加了微创手术的操作难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泌尿和消化系统结石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以及装入于外套管(1)中的内窥镜管(2),所述内窥镜管(2)与条带状的柔性执行器(4)相连,所述柔性执行器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网格结构嵌入到水凝胶基质(5)中制成,所述网格结构为包括被动层和主动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被动层设置有被动层纤维(6),相邻两根被动层纤维(6)的间距为0.5-1.2mm,纤维直径小于等于0.1mm,所述主动层设置有主动层纤维(7),相邻两根主动层纤维(7)的间距为0.8-1.5mm,纤维直径小于等于0.2mm,被动层纤维(6)沿柔性执行器(4)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泌尿和消化系统结石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以及装入于外套管(1)中的内窥镜管(2),所述内窥镜管(2)与条带状的柔性执行器(4)相连,所述柔性执行器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网格结构嵌入到水凝胶基质(5)中制成,所述网格结构为包括被动层和主动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被动层设置有被动层纤维(6),相邻两根被动层纤维(6)的间距为0.5-1.2mm,纤维直径小于等于0.1mm,所述主动层设置有主动层纤维(7),相邻两根主动层纤维(7)的间距为0.8-1.5mm,纤维直径小于等于0.2mm,被动层纤维(6)沿柔性执行器(4)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主动层纤维(7)与被动层纤维(6)呈夹角θ等间距排布,所述夹角θ的取值满足:(-60≤θ≤-20)∩(20≤θ≤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纤维(7)的直径为被动层纤维(6)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执行器(4)的被动层一侧的表面镀有PDMS橡胶膜(8),其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彻,冯春,刘嵩雪,武之炜,张祎伟,姜文彪,李晓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