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4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池,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虾养殖池排污能力较弱,不能将污泥和死虾有效排出的技术问题。本装置包括水池本体、中心排污装置和排污管,水池本体的池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水池本体的池底中央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中心排污装置嵌在排水口处,中心排污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污泥的排污孔和用于排虾的排虾孔,排虾孔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排虾孔开合的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对虾养殖池通过在水池本体底部设置中心排污装置,在水的重力和吸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地选择性将污泥等细小颗粒与虾壳等较大的污染物分别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虾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池。
技术介绍
对虾是水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目前,对虾的养殖业已经成为发展迅速、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工厂化养殖成为对虾养殖的新趋势,工厂化养虾是一种具备专用保温、充气、排污或水处理等设施设备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模式。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够提高对虾的成活率,有助于提高对虾产量,其中,水质的恶化往往是病害发生的诱因。尤其对于高密度饲养模式,因为排泄物、水产动物尸体等的积累容易污染水体,因此,需要及时高效地清除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污物,以避免这些污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使养殖池内保持良好的水质。现有养殖池的排污能力较弱,通常采用将池中的水全部抽出,对养殖池内的污染物进行清理,然后再灌入新水的方式进行更换,这样操作比较麻烦,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外养殖池内的死虾或病虾如果不及时排出,容易因为虾吃虾引起疾病快速传染、死亡,造成损失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虾养殖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虾养殖池排污能力较弱,不能将污泥和死虾有效排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虾养殖池,包括水池本体、中心排污装置和排污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底中央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所述中心排污装置嵌在所述排水口处,所述中心排污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污泥的排污孔和用于排虾的排虾孔,所述排虾孔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排虾孔开合的开关装置。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中心排污装置为锥尖端朝下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锥底处外壁与所述排水口的口沿相接,所述锥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污孔,所述锥形结构的锥尖端镂空形成所述排虾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中心排污装置包括前斜面、后斜面、左斜面和右斜面,所述前斜面、左斜面、后斜面和右斜面首尾相接围成四棱锥形结构并且所述前斜面、左斜面、后斜面和右斜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污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堵件、滑轮和拉绳,所述堵件位于所述水池本体中并堵在所述排虾孔处,所述滑轮悬挂于所述水池本体的上方,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堵件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后置于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壁外。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排虾孔为圆形,所述堵件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形的半径。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堵件为实心球,所述实心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设置有防逃网。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外排管,所述外排管设置于所述养殖池的外侧,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外排管通过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弯管的高度低于所述水池本体底部的最低点,所述外排管与所述排污管连接时,所述外排管的出水口高度大于所述水池本体内水面的高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水池本体的底面向所述排水口倾斜,且倾斜角度为15°-2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前斜面、后斜面、左斜面和右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0°-6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虾养殖池,通过在排水口上嵌入中心排污装置,排水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使对虾养殖池在进行排污时,水池本体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涌向排水口,使排水口对池内的污染物具有向下的流体吸力,污染物在重力和吸力的作用下,向排水口流动,中心排污装置嵌在排水口中,中心排污装置上设置有排污孔和排虾孔,当仅需要将水池本体中的污泥排出时,可以将排虾孔关闭,污泥通过排污孔流入排污管中,当对虾养殖池中的对虾生长到中后期,对虾体积较大,想要排出虾壳、死虾和活力较差的虾,可以将中心排污装置上的排虾孔打开,此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涌向排水口,由于排虾孔的孔径较大,排水的吸力较大,使虾壳、死虾和活力较差的虾在重力和吸力的作用下通过排虾孔流入排污管中,从而有效地排出污泥、虾壳和死虾等污染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中的对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中心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对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池本体;2-排水口;3-中心排污装置;31-堵件;32-滑轮;33-拉绳;34-前斜面;35-左斜面;36-后斜面;37-右斜面;38-排污孔;39-排虾孔;4-排污管;5-弯管;6-外排管;7-进水管;8-防逃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如图1所示,包括水池本体1、中心排污装置3和排污管4,水池本体1的池壁上部设有进水管7,用于向水池本体1中加水。水池本体1的池底中央开设有排水口2,排水口2下方连接有排污管4,排污管4从水池本体1的底面引出,中心排污装置3嵌在排水口2处,如图2所示,中心排污装置3上设置有用于排污泥的排污孔38和用于排虾的排虾孔39,排虾孔39上设置有控制排虾孔39开合的开关装置。本实施例的对虾养殖池,通过在排水口2上嵌入中心排污装置3,排水口2下方连接有排污管4,使对虾养殖池在进行排污时,水池本体1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涌向排水口2,使排水口2对池内的污染物具有向下的吸力,污染物在重力和吸力的作用下,向排水口2流动,中心排污装置3嵌在排水口2中,中心排污装置3上设置有排污孔38和排虾孔39,当仅需要将水池本体1中的污泥排出时,可以将排虾孔39关闭,污泥通过排污孔38流入排污管4中,当对虾养殖池中的对虾生长到中后期,对虾体积较大,想要排出虾壳、死虾和活力较差的虾,可以将中心排污装置3上的排虾孔39打开,此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涌向排水口2,由于排虾孔39的孔径较大,排水的吸力较大,使虾壳、死虾和活力较差的虾在重力和吸力的作用下通过排虾孔39流入排污管4中,从而有效地排出污泥、虾壳和死虾等污染物。本技术的对虾养殖池通过在水池本体1底部设置中心排污装置3不仅能够有效地清除残饵粪便和污泥等细小颗粒进行排污,还能够选择性对池底死虾和虾壳等较大的污染物进行清理,使小颗粒污染物和较大的污染物分别排出。作为本实施例的更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中心排污装置和排污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底中央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所述中心排污装置嵌在所述排水口处,所述中心排污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污泥的排污孔和用于排虾的排虾孔,所述排虾孔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排虾孔开合的开关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本体、中心排污装置和排污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壁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水池本体的池底中央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下方连接有排污管,所述中心排污装置嵌在所述排水口处,所述中心排污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污泥的排污孔和用于排虾的排虾孔,所述排虾孔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排虾孔开合的开关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污装置为锥尖端朝下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锥底处外壁与所述排水口的口沿相接,所述锥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污孔,所述锥形结构的锥尖端镂空形成所述排虾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污装置包括前斜面、后斜面、左斜面和右斜面,所述前斜面、左斜面、后斜面和右斜面首尾相接围成四棱锥形结构并且所述前斜面、左斜面、后斜面和右斜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堵件、滑轮和拉绳,所述堵件位于所述水池本体中并堵在所述排虾孔处,所述滑轮悬挂于所述水池本体的上方,所述拉绳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武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闽辉铭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